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昊 《银行家》2020,(4):119-121
以传统信贷模式发放小额贷款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支持,综合成本较高。如何实现小额零售信贷批量化作业,利用最新的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科技为传统信贷赋能,有效降低银农、银企信息的不对称性,提升普惠金融的广覆盖性、低成本性、高效率性和商业可持续性,成为一个重大的命题。福建农信以金融科技促进数字化转型,开展整村授信,建立普惠金融电子档案-升级为客户信息采集系统,进行多维度客户视图分析-全面提升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客户价值分析-推出全国农信系统首个在线贷款业务平台,推出“线上+线下”快贷类产品,把实施惠农惠企行动作为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金融服务小微、服务实体经济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等均做出重要战略部署,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配套政策频出。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普惠金融,尤其是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信贷投放力度逐年加大,明显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并探索形成了IPC、信贷工厂和大数据等小微信贷模式,小微金融服务逐渐呈现出线上化趋势,优质小微企业客户群已经成为银行进军的“蓝海”。  相似文献   

3.
有一种常见说法,认为“大银行服务大客户、小银行服务小客户”,而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以小微企业和农民为主,似乎普惠金融绝非大银行“菜”。 其实不然。在我国,各大型国有银行充分发挥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规模庞大的资金优势、扎根基层的队伍优势,走出了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国之路。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等地,也广泛存在国有性质的大型金融机构参与普惠金融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金融科技飞速发展,改变了传统金融服务的路径依赖,压缩了银行的生存空间。面对金融科技基础薄弱、响应效率低等现状,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为原则,加快金融科技应用,通过云模式转型提升科技响应效率,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从渠道、产品、客户等多方面着手,推动金融服务向移动化、智能化、开放化转型发展,促进普惠金融深化落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党和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以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将普惠金融业务作为战略发展方向,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积极打造综合化、集成化、生态化的网络金融服务平台,推动线上普惠金融业务迅速发展成为吸引客户、增加收入的重要业务,向社会公众展现银行坚定“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决心与魄力。但是,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各类风险日渐凸现,案件风险防控形势严峻,如何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确保线上普惠金融业务健康持续发展,是银行案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雷智  吴丽 《中国信用卡》2022,(11):69-72
<正>近年来,银行积极应用科学技术不断开展金融创新、丰富服务渠道、提升风控能力,其信贷风控管理的驱动模式逐步从专家经验、统计模型向人工智能发展。特别是以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为银行提升信贷风险管理能力提供了更大空间。  相似文献   

7.
储慧 《国际融资》2021,(3):76-80
本文通过分析普惠金融的客群定位与服务种类,得出普惠金融的核心问题在于解决普惠客群融资难.围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分析国内外先进同业经验,得出城市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需要走"大数据信贷+地缘信贷"的路子.怀着一颗初心——有效解决普惠客群融资难;利用两项工具——金融科技+业务团队;实现三个目标——客群规模辖区内领先、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8.
文章梳理了普惠金融从“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脉络和阶段特征,概括了当前全球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从国际实践视角归纳总结了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四种主要模式,并基于不同发展模式下各国的实践经验,提炼了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共性特征。通过对比国际经验,深入分析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金融机构协同发力+技术驱动创新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统筹推动“政策普惠”“机构普惠”“信贷普惠”“设施普惠”“服务普惠”“产品普惠”“知识普惠”的主要做法,并提出下一阶段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重点路径。  相似文献   

9.
普惠金融就是为传统金融之外的广大中、低收入阶层,小微企业提供可得性金融服务.一直以来,邮政储蓄银行始终贯彻普惠金融这种全新的金融理念,为社会提供基础性的金融服务.当前邮政储蓄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面临金融产品与服务市场亟待有效挖掘、网点功能单一、线上服务能力有限等瓶颈,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通过创新途径谋求普惠金融业务的长足发展.本文总结了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的实践,提出对于邮政储蓄银行的启示,基于SWOT理论分析了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通过SWOT矩阵分析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创新的思路,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即以模式与流程优化为重点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创新、以银行卡为依托开展“三农”移动金融创新、以O2O创新优化为基础推动社区金融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10.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基本形成,银行之间的产品服务具有同质化的趋势,金融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银行面临更多挑战,特别需要在风险管理领域创新方式方法,推动智能风控体系的构建,实现金融科技、风险管理和业务经营的有效融合.本文深入分析了大数据时代银行风险管理的形势和内涵,提出了基于"大数据+AI"的智能风控平台架构,明确智能风控模型构建思路,分析其在客户营销准入、欺诈行为识别、信用风险计量、线上贷款审批、客户关联风险监测、贷后风险监测等场景的应用路径,为银行实现全程智能风险管控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传统信贷业务中,商业银行通常将风险评估重点放在企业的评级和财务状况上。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授信因交易而存在,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是评判业务可行性的基础。供应链金融最大的风险点在于不完整信息下的信用风险和不对称信息下的道德风险。防范化解供应链金融风险,除了运用常规风险管理手段,更要积极引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来提升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能力。本文通过分析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风险,以基于B2B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为例,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模型,对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建设进行实证研究,并围绕金融科技提升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控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既有的服务网络和授信逻辑在长尾人群的触达和风险判别上依然存在较大局限,形成普惠金融人群信贷供给“最后一公里”之难。助贷机构凭借场景、数据、金融科技的独特优势,有助于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缩短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传统或“半线上”放贷过程中诸多环节的时间损耗,提高了服务效率,显著降低了时间成本、服务成本、资金周转速度的机会成本等,节省了银行对借款人进行前期贷款资质识别的步骤和成本。  相似文献   

13.
进入到2016年以来,经济增速降档趋势日益显著,民间投资增速也出现大幅下滑,我国普惠金融进一步暴露出发展受阻问题,但是在“十三五”规划与供给侧改革的双重背景下,推进普惠金融、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已成为经济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与此同时,我国互联网金融近几年始终保持着超常规发展趋势,且与普惠金融在多方面存有耦合性,具有驱动普惠金融发展进程的多维度优势.因此,亟需基于对新常态经济转型的深入分析,准确把握普惠金融发展目标与金融本质的两极对立特征,充分结合互联网金融业态模式的优势特点,应加快出台相配套的制度支持、构建科学合理的运营模式、基于数据驱动金融产品差异化创新、基于020模式推进普惠金融进程、构建适应性的风险补偿与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刘展 《浙江金融》2023,(4):15-23
普惠金融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数字普惠金融备受关注。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贷款业务相结合,在业务规模扩张、管理机制、产品创新、科技赋能、大数据和模型等新型管理工具的应用表现出新特点,形成四大类业务模式,推动普惠金融贷款业务规模快速发展。鉴于此,本文提出商业银行应从治理架构体系、基础设施平台、合作机构管理机制、数字化风控工具箱和产品评估机制等五个维度入手,推动数字化普惠金融贷款业务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陆岷峰  张欢 《海南金融》2016,(4):31-36,43
传统金融业务目前存在被人为分离、各阶段关联性被隔断等问题。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传统的金融业务发展进入瓶颈期,金融业走到转型升级的关口,成长链金融则是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将自然人分为成长、就业、成熟及退休四个阶段,针对各阶段间金融需求、消费特征及信用水平的差异化与潜在关联性,为个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并具有金融服务定制性、客户终生性、金融工具整合性以及信用评价动态性等特点,能够推动个人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为实现成长链金融产品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不断优化产品创新流程、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风控体系、积极落实“互联网+”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构建信贷配给理论模型,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信贷配给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三种机制缓解农业信贷配给:一是通过改变金融机构成本结构,促进规模效应的发挥,从而改善农业信贷配给;二是通过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促进金融服务下沉,改善农业信贷配给;三是通过提高违约成本。  相似文献   

17.
普惠金融的概念于2005年初首次被提出后,经多家国际组织的推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积极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本文对五家大型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的组织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严格按照建立专门的综合服务、统计核算、风险管理、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的"五专"经营机制,构建和完善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银行公司治理,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投入,创新风险防控和信贷产品开发,优化布局调整,精准对接小微企业、三农金融、扶贫攻坚和民生项目,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服务是“三农”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理念,是解决“三农”信贷不足、信贷不公等问题的关键,但我国农村金融存在严重的非普惠性。通过构建普惠金融体系,贯彻金融公平理念、实现金融全面创新和全面履行金融社会责任,以金融公平为导向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以金融创新为导向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质量,以金融责任为导向保证农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实现农村金融资源的普惠性公平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Fin Tech(金融科技)正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快速进入传统金融领域,利用Fin Tech可大幅提升传统金融服务的操作效率与客户体验,由此践行"普惠金融+金融服务"的内涵。招商银行秉持普惠金融的理念不断加码Fin Tech,希望结合Fin Tech带来的效率提升,积极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面向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和中低收入个人或家庭的小额、短期普惠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20.
银行业已全面步入4.0时代,"互联网+金融服务"无处不在,城市商业银行线上线下一体化转型的趋势加快,正逐步由旧模式向开放银行方向发展。秦皇岛银行坚持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依托互联网开放平台的建设,开放平台、开放创新、开放协作,利用"走出去"的方式,聚合更多生态场景,助力普惠金融,为用户提供无感、无缝、无界的金融服务体验。本文从城市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中遇到的问题着手,剖析开放银行在普惠金融中的多种解决方案,并结合秦皇岛银行在开放银行方面的建设经验,提出了当代银行业在普惠金融中的一些想法与建议:精选普惠产品,提高开放收益;重视数据收集,强化风险管理;加强安全防范,保证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