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德臣 《中国农史》2007,26(1):66-76
印度是当今世界主要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一百多年前,为了打破中国茶叶对世界茶市场的垄断,牟取厚利,英国殖民当局从中国全面输入茶籽、茶苗、茶工、种制技术,大力发展印度茶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印度一跃成为世界主要茶叶生产和出口地区,对世界茶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的茶叶生产形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洪升 《中国农史》2001,20(4):23-37
本文对明清时期的茶叶生产形态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私人茶园、寺院茶园、国有茶园等不同类型的茶叶生产状况做了具体论述,并探讨不同类型的茶叶生产在茶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市场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考察茶叶生产形态和茶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从本质上看,明清时期茶叶生产的主要力量是个体小农,他们是茶叶生产的主要承担者。个体小农的茶叶生产为我国茶业经济的大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近代我国茶业衰落与茶叶生产形态尤其是个体小农的生产方式并没有本质、必然的联系,而是没有及时改造传统茶业。文章最后联系我国当今茶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改造传统茶业、实现茶业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茶业的持续发展与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叶国际贸易中技术性壁垒(TBT)的兴起有其客观必然性,我国茶叶产业无法回避。WTO条件下,面对当今愈演愈烈的TBT,我国茶业的持续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我国茶叶出口遭遇TBT,既有外在原因,又有内在原因。积极应对茶叶国际贸易中的TBT,构建我国茶叶TBT体系可产生积极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茶叶国际市场竞争力,使茶叶出口持续发展。可提升我国茶叶产业水平,使茶叶产业加快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型,有利于规范我国茶叶行业和茶叶市场,可有效地抵制国外茶叶进口,保护我国茶叶市场,使我国茶业持续发展。应对TBT是一个复杂而系统性的工程,形势紧迫。需要政府和茶叶企业双管齐下,统一协调性地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而歙县作为我国的茶叶生产大县,茶业的发展对其经济社会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茶农与茶业,将有助于各级政府合理制定产业政策,并用于指导歙县茶业更好地迎接来自市场的挑战,进而促进茶农增收。本文基于歙县茶叶生产与流通现状,探讨如何进一步促进茶农增收,实现歙县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工作通讯》2005,(6):46-46
“‘小富即安’和‘鸡头思想’是制约中国茶叶发展的两大弊病,如果不尽快革除这一弊病,我国就只能是数量上的产茶大国,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茶强国。”近日,西南农业大学茶业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勤晋在广西昭平举行的中西部地区茶叶发展论坛上,痛斥中国茶叶发展的两大弊病。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茶的故乡,江西是我国的主要产茶区之一,上饶至今仍留有“茶圣”陆羽结庐种茶的遗迹,婺绿,饶绿、河红(河口红茶)享有盛名,改革开放以来,茶叶生产稳步发展,已成为产地农业和农村经济重要支柱,但是,我们也该看到我国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茶价持续低迷,普通茶经济效益低下,二是组织化程度低,经营分散,全国茶农号称8000万经营着全国108.9万公顷的茶园,人均二分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既制约了生产,也影响了流通,因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发展高效茶业,在新世纪努力开创出茶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创汇茶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制约中国创汇茶业发展的因素是茶叶世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有茶叶企业的经济体制转型不适应症;茶叶税赋重和成本逐年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低,档次不高;缺乏国际竞争力;宏观管理失控,部门职能作用弱化等,在创汇茶业发展上,应采取培育创汇型龙头企业,依靠科技提高经济效益,健全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实施名牌战略,发挥无形资产的效应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2006年我国茶叶出口金额历史性突破5亿美元大关”,在北京举行的2007年国际茶业大会暨展览会上,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发布了最新的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9.
伪劣茶与近代中国茶业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伪劣茶与近代中国茶业的历史命运陶德臣本文论述了中国近代伪劣茶的产生原因及其对近代茶业的负面影响。伪劣茶自古就有,但直至近代才泛滥成灾,危及整个茶业,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茶叶对外贸易的繁荣是诱发因素;第二,生产系统和技术落后是伪劣茶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陶德臣 《中国农史》2016,(4):3-13,22
晚清时期外国人对近代中国茶业危机的产生原因提出了种种看法。他们认为,中国茶叶在种植、加工制作、销售方法、成本税厘诸方面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因而无法与印度、锡兰茶进行有效竞争。他们从茶叶种植、加工制造、贸易条件诸方面,提出了破解近代中国茶业危机的对策建议。这些对策建议触及到近代中国茶业危机产生的一些要害因素,涉及茶业振兴的一些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及启发价值,推动了近代中国茶业振兴活动的兴起。由于侵略本性的局限,晚清时期的外国人不敢也不愿意真正从本质上揭示中国茶业危机的产生原因,更加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出解决中国茶业危机的有效对策建议,反而公开宣扬侵略有理的谬论。挽救中国茶业危机,必须有一个基本前提,这就是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赢得完全的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奠定茶业发展的坚实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1.
谢庆 《南方农村》2013,(10):13-19
广东一直以来就是茶业生产和消费大省,也是茶业贸易的大省,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省的茶叶的出口贸易发展持续良好,但也暴露出茶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统一标准、品牌竞争意识不够,出口茶业产品竞争力较弱等问题。本文基于钻石理论对广东省茶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初步评估广东茶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分析出广东茶业产业竞争力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提高广东茶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以来,福建省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企业共有12家,分别是福建九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漳州皇家龙茶叶有限公司、安溪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华祥苑茶叶有限公司、武夷山儒释道茶叶专业合作社、武夷山金红袍茶时有限公司、福建新坦洋茶叶集团、福建敖峰闽榕茶业有限公司、福建雀安溪县冠和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华辉九龙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漳平市北寮水仙茶专业合作社、宁德市白马山茶叶有限公司,这些企业员量安全意识强,对参加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3.
正说到茶,只要是中国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岁小孩子,没有不知道的,茶跟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个司空见惯的饮品承载着传承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任务,茶叶从小小的一片叶已经变成了一个大产业――茶业。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在的"一带一路",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茶叶也在不断走向世界。从茶圣陆羽到当代的专家学者,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诠释茶叶,但是鲜有学者对中国茶业的全球化之路进行系统分析,刘年艳的  相似文献   

14.
去年5月,福建南安市三竹茶业有限公司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联合国茶叶示范基地”。全国仅有4家茶业企业获此殊荣,“三竹”是其中唯一一家有机铁观音生产基地。近日,国际有机运动联合会项目执行官员AnneBoor女士,驻中国代表周泽江,中国农业科学院江用文、熊兴平以及韩文炎副研究员等一行,专程来到南安三竹茶业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5.
加快产业化步伐振兴开化名茶产业陈钟一、开化茶业实施名牌战略势在必行浙江省开化县是传统茶叶产区,历史上就是中国三大著名出口绿茶之一“遂绿”的主产区,由于品质优异,开化茶叶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的声誉。民国初年,开化精制箱装茶叶即运往上海、温州等洋行出口。...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的三大饮料中,茶叶品牌首推英国立顿。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却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茶品牌。由于缺乏品牌效应,七万家中国茶厂在总体实力上竟难敌一家英国立顿,立顿茶业年产值相当于中国茶业年产值的七成。中国茶何时才能叫得出响当当的品牌?  相似文献   

17.
近日在昆明举行的第三届“七彩云南”中国茶业经济年会高峰论坛上,专家提出,要谨防茶叶中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70年代中至90年代末期,在国际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和中国茶业发展式微双重冲击下,一批洋务派、维新派和部分具有开明思想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历时30年的振兴与改良中国茶业觉醒思潮。此次改良思潮或可依据有关茶业改良主张、认知程度等方面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关于茶叶生产及其贸易环节改进论,中期茶叶贸易官商关系改善论和晚期茶业生产方式改革论。这次思潮呈现不断深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和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池州市茶业协会是由池洲市六家茶业龙头企业发起,经市民政局依法登记注册的合法社团组织,于2002年11月22日正式成立,协会共吸纳全市茶叶生产、科技、经营等各界的个人会员87人,茶叶加工、经营企业团体会员34个。 实施全市茶叶品牌整合是池州市茶业协会的重要工作。受市政府委托,池州市茶业协会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  相似文献   

20.
付坚强 《中国农史》2022,(1):117-124
自19世纪中叶起,中国茶业由垄断国际市场快速走向全面且无法逆转的衰落。对于其中所涉国际竞争、经济规律、政商关系、价格机制等前沿性问题,石涛所著《近世以来世界茶叶市场与中国茶业》在新视角与新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探索。近代中国茶业受国际竞争、国家政治与经济规律的多重挤压,晋商作为茶业主体一直未能实现利润的有效传导及分配。19世纪中叶之前,中外贸易服务于清政府的羁縻边境国策,茶叶交易更多出于交换关系之维系,生产与销售的脱节使得国内茶商缺乏议价权。19世纪中叶之后,中美假茶问题导致中方失去了通过卖方需求端来提升华茶“价格-质量”良性互动的机会,中俄恰克图贸易中俄方却利用中方对皮毛的旺盛需求实现了产业升级。在无法参与世界市场利润分割的情况下,国内产业链条中的利润分配更加阻滞,茶商虽拥有生产垄断权但始终受政府的严格控制,更重要的是,茶商的利润率与资本积累一直没有对国内就业、劳动生产率、资金投入以及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刺激,反而通过建立卡特尔联盟将成本转嫁到组织外部,从而造成最底层茶农的贫困。此外,从世界市场与中国茶业的相对静态分析来看,经济史研究成果的最佳构想既离不开历史视角下的归纳,也离不开经济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