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每年5-9月气温加剧升高,水温可达26℃以上,高温季节鱼的抗病力降低,容易得病。一、高温季节常见鱼病成鱼传染性鱼病包括由病毒引起的出血病和细菌引起的肠炎、赤皮、烂鳃,这三种病也称"老三病";鱼种传染性鱼病常发生的有肠炎、赤皮、烂鳃、白头白嘴、烂尾病等。寄生性鱼病有中华鳋、指  相似文献   

2.
<正>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是草鱼的旧三大主要病害。草鱼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赤皮病的病原分别是柱状嗜纤维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它们均属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是草鱼的新三大主要病害。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  相似文献   

3.
一、易发鱼病 1.鲤、草、鲢、鳙、鲫等淡水鱼类易发生赤皮病、竖鳞病、烂鳃病、水霉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肠炎病。  相似文献   

4.
<正> 6月至9月,是鱼类生长增重的关键时期,也是鱼类发病的流行季节。池鱼吃得多、生长快。而鱼粪的分解和食物残渣的腐烂发酵极易引起水质恶化,导致鱼病流行。特别是草鱼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三症”并发,死亡率高达90%以上。因此,在盛夏高温期,采  相似文献   

5.
正在常规的草鱼养殖过程中,草鱼"老三病"一直困扰着大家,那么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今草鱼养殖中的"老三病"。一、草鱼"老三病"及病原草鱼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赤皮病称为草鱼"老三病"。草鱼细菌性烂鳃,病原为柱状嗜纤维菌;细菌性肠炎,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赤皮病,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二、流行特点流行季节为4-10月份均发  相似文献   

6.
<正> 网箱养鱼,是一种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是工厂化科学养鱼的先进方式,要重视秋季网箱养鱼的鱼病防治,要警惕一旦发病,蔓延很快,且往往是爆发性的。网箱养鱼,根据各地经验,发生的鱼病主要有水霉病、白皮病、赤皮病、细菌性烂鳃病、竖鳞病、肠炎病、绦虫病、中华蟹病、锚头鳋病等。秋季水温环境适宜于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是养殖鱼类的病害多发季节,防治鱼病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2011-2012年河源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承担省级鱼病防治专项——草鱼免疫防病示范区建设项目。该项目采用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有效的水生动物疫病免疫技术,通过注射草鱼出血病弱毒疫苗和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三联疫苗,草鱼  相似文献   

8.
<正>"白露"季节正值夏秋交替换季之季,气温、水温逐渐下降,鱼类新陈代谢减弱、对病菌、病害抵抗能力变差,加之,这时由于白天、夜晚温差大,水体中各种理化因子也随之发生变化,很容易引起细菌性肠炎、烂鳃、赤皮病以及暴发流行性鱼病的发生,若管理不当,给养殖户造成  相似文献   

9.
<正> 草鱼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发病率高、流行广、传染快、死亡率高,是池塘养鱼危害性较严重的鱼病,历来称为草鱼“三大病”。草鱼注射免疫病毒灭活疫苗就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一项防病新技术。实践证明,应用草鱼免疫注射可以取得高成活率,增产增收的良好效  相似文献   

10.
<正>一、十滴水能治鱼的肠炎病。每100kg病鱼取十滴水20-40mL与2-3kg米糠拌匀,加面粉1kg和适量水煮成糊状,调匀后做成药饵投喂,可治鱼类肠炎病。二、用枇杷叶可防治草鱼的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在夏秋发病季节,按每100kg鱼用0.5kg枇杷叶与适量水煮沸15-20分钟,连渣带汁拌入米糠中捏成团状,冷却后放在食台上,连喂3-4天,使池水含枇杷汁浓度保持2%-3%时即可防治上述鱼病。  相似文献   

11.
浅析鱼类死亡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鱼病引起的死亡(一)死因:鱼类因生病引发的死亡。鱼病可分为微生物病、寄生虫病及其它三大类。1.微生物引发的鱼病(1)病毒性鱼病:此类鱼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有草鱼出血病和鲤鱼痘疮病。(2)细菌性鱼病:此类鱼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有草鱼肠炎、烂鳃、赤皮、鲢鲫鳊鱼出血病、白皮病、疖疮病、腐皮病、坚鳞病、腐鳍病、打印病等。(3)真菌类鱼病:常见的有水霉病  相似文献   

12.
<正>春季鱼病暴发的原因有:一是由于分塘、放养等操作,造成鱼类损伤,为细菌侵入开辟了通道。常见鱼病如水霉病、竖鳞病、烂鳃病以及赤皮病、疖疮病、打印病等。  相似文献   

13.
根据来自鄂州、潜江、荆门、新洲、石首、武汉、监利、汉川、浠水、随州、洪湖等11个区(市、县)32个测报点的数据来源,平均发病率较高的有草鱼烂鳃病71.6%,肠炎病44.68%。赤皮病44%,鲫鱼出血病37.5%,花白鲢水霉病22.93%,草鱼种烂鳃病90%,中华鳖腐皮病33.3%。平均死亡率较高的有草鱼烂鳃病7.18%,赤皮病3.74%,肠炎病2.31%鲫鱼出血病2.5%,草鱼种烂鳃病24.06%,中华鳖红底板病2.55%。  相似文献   

14.
<正> 当前正是草鱼疫苗注射免疫的季节,为了能有效地预防草鱼“四病”(即烂鳃病、赤皮病、肠炎、出血病)和防止草鱼细菌性暴发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养殖成活率,确保免疫效果,养殖户在进行草鱼疫苗注射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如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正> 正确合理施用鱼药,是渔业生产上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为了避免施用鱼药而造成死鱼的发生。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用药物的针对性 对症下药,是正确给药的基础,一般来讲,细菌性疾病如赤皮、肠炎、烂鳃、白头白嘴及暴发性鱼病等,应使用灭菌类药物内服加外治,例如暴发性鱼病,可选用极具灭菌能力的ClO_2进行泼洒治疗。肠炎病可选取用大蒜素或鱼复宁等内服药。由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如车轮虫病、中华  相似文献   

16.
<正>2008年4月-6月我站接诊了多起水产病例。我们发现危害草鱼的已不是传统的草鱼"三病",即烂鳃、肠炎、赤皮等,而是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新三病")。经过我们的诊治,减少了死亡量,降低了损失。现将这三种病害的致病因素、症状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进入炎热的夏秋季节,正值各种鱼种生长高峰时期,但也是各种鱼病多发季节;随着水温升高,各种病原体大量繁殖,如果预防不当,就会造成鱼病暴发,酿成巨大的损失。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历年来夏秋季常发的鱼病主要有肠炎病、烂鳃病、白头白嘴病等一些细菌性鱼病及猫头鳋、鱼鲺等一些寄生性鱼病。为此采取“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措施,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保证养殖产量的高产与稳产。下面就高温季节  相似文献   

18.
<正>"白露"季节正值夏秋交替换季之季,气温、水温逐渐下降,鱼类新陈代谢减弱、对病菌、病害抵抗能力变差;加之,这时由于昼夜温差大,水体中各种理化因子也随之发生变化,很容易引起细菌性肠炎、烂鳃、赤皮病以及暴发流行性鱼病的发生,若管理不当,将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白露"季节高效养殖池塘管理不可忽视一、药物预防、消灭病源1.杀虫灭菌。"白露"前后,要求普遍进行一次水体杀虫灭菌。其方法是:先用  相似文献   

19.
<正> 草鱼三大病(即烂鳃、肠炎、赤皮病)最普遍发生,也最棘手治疗。即使发病后,能及时治疗,损失也不小。所以,鱼病必须实行“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的方针。预防草鱼三大病的发生除了鱼种放养前池塘消毒、鱼种消毒外,注射疫苗不可缺少。 据国内外鱼病学专家调查总结:每年4—10月份为草鱼三大病发病高峰季节;不注射疫苗的草鱼发病率可达50%以上,死亡率占发病鱼池的80%以上,有些几乎全池草鱼死亡;而注射了疫苗的草鱼发病率仅在20%以下,有些成活率几乎98%。同时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正是草鱼疫苗注射免疫的季节,为了能有效地预防草鱼"四病"(即烂鳃、赤皮、肠炎、出血病)和防止草鱼细菌性暴发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养殖成活率,确保免疫效果,养殖户在进行草鱼疫苗注射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如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