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结构角度看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经济周期理论,借助HP滤波法从总体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的出口增长波动,结果表明:中国出口波动中,原料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最慢,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持续性最强;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扩张收缩能力最强,增长最不稳定;易模仿的研发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最快,难模仿的研发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速度较快。总出口增长波动和上述五类产品出口增长波动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出口退税、出口补贴、出口信贷这三大出口鼓励财政政策对于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三种政策对于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都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经过检验三种政策对不同要素密集度产品出口影响的实际所产生的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出口退税政策对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及技术密集产品出口的影响均十分显著;(2)出口补贴政策(研发性)对提高中国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呈显著正相关,与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关性不明确;(3)出口卖方信贷政策对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影响不显著,对增加中国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印度的贸易扩张:威胁还是机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了中印之间以及中印与其它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结果表明:(1)印度在第三方市场,尤其在服装、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等方面,面临来自中国的强烈竞争;(2)中印之间的贸易增长具有一定潜力;(3)中国在中等技术行业对东亚各国、美国和大多数欧洲国家构成挑战,而印度主要对周边的南亚国家构成威胁;(4)在贸易的互补性方面,中国和印度大幅上升的进口为美国、欧洲和东亚一些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的出口提供了扩张的机会。同时我们发现中国的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技术密集型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份额在增加,这表明从长期来看,由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带来的挑战将会削弱。本文探讨了中印之间以及中印与其它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结果表明:(1)印度在第三方市场,尤其在服装、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等方面,面临来自中国的强烈竞争;(2)中印之间的贸易增长具有一定潜力;(3)中国在中等技术行业对东亚各国、美国和大多数欧洲国家构成挑战,而印度主要对周边的南亚国家构成威胁;(4)在贸易的互补性方面,中国和印度大幅上升的进口为美国、欧洲和东亚一些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的出口提供了扩张的机会。同时我们发现中国的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技术密集型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份额在增加,这表明从长期来看,由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带来的挑战将会削弱。  相似文献   

4.
运用修正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对1992~2009年中国家禽产品出口贸易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强度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贸易发展的不同阶段,国际市场需求、出口结构和出口竞争力对中国家禽品出口波动的作用程度不尽相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是主导中国家禽品出口波动的主要原因,而家禽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出口市场高度集中以及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是制约中国家禽产品出口稳定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如何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摆脱出口贸易低增长或负增长的困境是当前中国外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基于2006—2016年国际机器人联盟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出口规模及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促进了城市出口增长,这一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数量边际,价格边际和扩展边际无明显变化;机器人通过吸引高技能劳动力流入和促进资本跨区域转移间接作用于城市出口增长;机器人应用推动了我国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出口增长,并通过大幅度提升高技术产品出口份额来实现出口产品技术结构优化,但在出口市场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仍有待激发;考虑到城市间生产要素的关联性,机器人应用在促进本地城市出口增长的同时,抑制了周边城市的出口扩张,存在虹吸效应,但总体上机器人应用显著推动了中国出口增长。研究结论意味着,机器人红利能够替代人口红利,为中国出口贸易创造新的增长点,但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时应更加注重区域外贸协调发展,谨防机器人应用进一步拉大外贸区域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6.
自从实施“科教兴贸”战略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总体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出口规模占外贸出口总规模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由简单粗放加工方式向科技密集型方式转变,但是还应看到,当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还较小,贸易竞争力仍然处于弱势。  相似文献   

7.
丁一兵  刘璐 《现代财经》2013,(6):3-11,22
金融发展的先进与落后是左右一国贸易模式的重要因素。实证检验一国金融发展对不同类型产品出口结构的影响,并考察金融发展对出口结构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一国出口结构有显著影响,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出口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有积极推动作用,金融发展对出口结构的影响具有内生性;不同主导类型的金融结构对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影响不一,以金融中介为主导的金融结构抑制出口,以金融市场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促进出口。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近十几年来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做了系统回顾。针对中国蔬菜产品出口规模的变动特征,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影响出口规模变动的因素进行阶段分析,分解出蔬菜出口增长(或下降)的市场需求效应、商品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并计算各自对总出口变动的贡献率。最后,提出调整我国出口蔬菜的品种与结构,以高质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促出口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1998年俄联邦总统在关于俄罗斯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景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俄罗斯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为1.5%~2%。当前,俄罗斯在世界高技术产品市场上占有0.3%的份额(美国占36%,日本占30%,德国占16%),世界技术密集型产品市场总销售额为2.3万亿美元,15年以后该数字将变成3.5~4万亿美元。目前,世界技术密集型产品市场80%由西方七国集团控制。近几年,俄罗斯技术密集型产品(机械设备)出口所占比重下降到8%,然而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机械设备出口比重占38%。谈到俄罗斯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首先离不开军工综合体。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近十几年来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做了系统回顾.针对中国蔬菜产品出口规模的变动特征,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影响出口规模变动的因素进行阶段分析,分解出蔬菜出口增长(或下降)的市场需求效应、商品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并计算各自对总出口变动的贡献率.最后,提出调整我国出口蔬菜的品种与结构,以高质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促出口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两个数学模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与出口贸易间的双向影响机制。理论模型显示:金融发展通过影响一国资本密集型出口行业比较优势促进出口结构优化;贸易开放通过增加一国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融资需求,直接推动一国金融发展。研究为金融与出口贸易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可为统筹金融与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is paper sets up a demand-supply model to analyse India’s export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volumes rather than values) between 2000Q1–2014Q4. The main objective is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meltdown of 2008 on India’s export performance. During the meltdown period, decline in price by India’s competitor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resulted in (1) loss of competitiveness of India’s export goods and (2) a complete breakdown of the price mechanism affecting India’s export demand. Though export supply wa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meltdown episode we find evidence that exporting firms turned towards the domestic market to cope with the loss in export. The meltdown episode began to significantly affect India’s export demand and supply equations from 2009Q3. The demand and supply equations after that period became so unstable that ‘nothing worked’ for India’s exporters as they tried to counter the decline in export. Hence there was ample reason for them to panic and seek the government’s help. Government policies aimed at boosting export demand did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India’s export performance. Government policies to boost export supply had no impact except being palliative for the exporters at their moment of crisis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的实证分析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了出口市场集中度指数等分析工具,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相比,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结构比较集中,在1993~2006年期间经历了先恶化后改善的过程;与肉类产品和水产品相比,我国蔬菜水果产品的出口市场结构相对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进口技术外溢、出口相似度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研究发现,对发达国家总体而言,进口技术外溢通过进口渗透率来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而对于G7国家,从其进口产生的技术外溢本身就能促进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进口渗透率并不是必要的因素.国内研发投入的提高能促进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出口退税作为一项贸易调控政策,在一国政府应对国际贸易的大幅波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企业出口关系持续性作为研究切入点,结合高度细化的出口退税率数据,运用生存分析模型对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系统评估.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在短期和长期均对企业出口关系的稳定性产生了显著影响.(2)在短期内,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企业出口持续性的影响不因其所在区域和行业特征的差异而存在显著不同,但在所有制属性层面,民营企业受到的影响程度最大.(3)在长期内,来自东部地区、民营以及低技术行业的企业不仅受政策变动的作用时效更长,而且受政策调整的影响效果也更明显;而来自西部地区、三资以及高技术行业的企业则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反应敏感程度最低.因此,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需要结合出口信贷等政策加以综合运用,以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6.
在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下,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构建的平衡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出口工资溢价与不同出口密集度企业密切相关。进一步检验表明,一般出口企业持续出口的工资溢价与民营企业出口有关。因此,促进一般贸易企业出口,降低加工出口企业的比重,特别在一般出口企业中,提高民营企业的出口密集度,推动民营企业的持续出口,将改善我国的出口工资溢价。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7—2007年全球范围内177个国家或地区的分产品贸易流量数据,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对不同样本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一国的要素禀赋和贸易开放程度对其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会带来本国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下降;金融深化、金融结构优化有助于提高一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最后,结合经验发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总结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杜莉  谢皓 《技术经济》2011,30(9):7-14
基于出口相似度指数和转移份额分析法,对中国与主要竞争对手在美国高技术产品市场上的竞争表现与竞争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在美国的高技术产品市场上主要面临来自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竞争;总体上,中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核心技术缺失、出口结构不均衡等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技术出口审查方面,日本政府不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形成了一整套审查程序。在审查过程中,日本将中国视为其技术出口管制的重点对象。60多年来,虽然国际环境和形势不断发生变化,但日本针对中国实施的严格的技术出口审查和管制政策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20.
出口信用保险是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贸易促进措施,是各国政府支持出口、防范收汇风险的国际通行做法。目前,出口信用保险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支持出口的一个重要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起步晚,发展比较落后。存在着较多问题。因此,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相应对策,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的支持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