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国并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新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兰陵 《商业研究》2004,10(17):62-63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有两条途径:新设投资和跨国并购。跨国并购已经在全球国际直接投资中占主导地位。在我国加入WTO后跨国并购在我国的发展是必要的,结合我国目前利用外资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利用跨国并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外商并购投资将呈显著增加趋势在全球范围内的外商直接投资中,跨国并购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方式。自  相似文献   

3.
金萍 《国际贸易》2007,(10):49-51
一、跨国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一)现代跨国并购的新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发展迅速,日益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据联合国贸发会《世界投资报告》的统计,1994年,国际直接投资中跨国并购首次超过"绿地投资",达到1270亿美元,1999年跨国并购达到7200亿美元,占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总额8440亿美元的85%以上,所占比例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2000年,  相似文献   

4.
马宇 《大经贸》2005,(2):56-57
众所周知,国际上跨国投资最重要的方式是并购,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80%以上。我国作为吸收外商投资大国,并购所占的比重却仅有5%左右,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并购几乎没有。最不可思议的是, 我们并不是不重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就高度关注跨国并购问题,希望能在吸收外资中推行这一方式,  相似文献   

5.
李志军 《新商务》2004,(6):42-43
在世界经济出现一系列新变化的条件下,跨国并购在外国直接投资中占有主导地位,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国际贸易论坛》2005,(3):49-51
近年来,在国际上跨国并购已成为跨国投资的主要方式,占跨国直接投资的比例由1996年的59%上升至2000年的82%。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外资吸收国,但目前以并购方式引进的外资只占5%左右。可以预见,今后以跨国并购形式进行的直接投资,将成为我国吸收外资的重要方式之一。这就向我们提出一个重要和现实的问题,即如何防止外资企业通过并购形成对市场的垄断。  相似文献   

7.
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军 《商业研究》2005,(10):17-19
跨国并购在外国直接投资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属跨国并购范畴,是特指中国境外企业与境内企业间的并购与重组行为。与绿地投资相比,外资并购境内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主流方式。但近年来,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呈现了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并购方式日益多样化、目的多元化、地区集中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限制,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我国一般采用新设投资的方式,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加速融入全球化中,外资并购在外商直接投资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工商机关在登记实务中接触到的外资并购案例日渐增多,由于外  相似文献   

9.
国际并购在如今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中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其经历了五个全球浪潮后,终于减缓速度,与此同时也留给我们很多思考,这种把跨国并购当作挽救企业、壮大企业的“法宝”的想法是否正确。本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了国际并购对中国技术应用、企业家素质、国企改革等方面的利与弊,提出了我国应为合理的并购提供一个投资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在投资方式的选择上,一些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无不例外地采用并购投资的方式,即进行战略兼并与收购,以更有效地进入全球其他市场、扩大竞争优势和攫取高额利润,从而掀起了跨国并购的全球浪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以30.2%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15.1%的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在全球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依照东道国法律取得东道国某些现有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的行为。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构成了国际直接投资(FDI)的两种典型的方式。由于绿地投资存在建设周期长、速度慢、风险大、灵活性差等不利因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逐渐增多。1995年全球跨国并购以1866亿美元之巨首次超过绿地投资,占当年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总额的56.2%,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此后,跨国并购风起云涌,逐渐成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跨国并购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比重的逐年增加,中国也加入了跨国并购的浪潮中,且呈现出并购多元化、金融机构参与扩大化等趋势。本文通过对中国目前的跨国并购现状及趋势的了解,分析了影响企业跨国并购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提高企业并购成功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其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勤 《国际经贸探索》2002,18(5):24-27,35
跨国并购是企业并购跨越国界的发展,它正日益成为世界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跨国并购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本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西方学者对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跨国并购是多动因推动、综合平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跨国并购作为一种重要对外投资方式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一段时期以来,联想、海尔、中海油等中国企业频频出手海外并购,2005年我国跨国并购就占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57%;2006年1月,中海油又以22.68亿美元成功收购尼日利亚130号海上石油开采许可证45%的权益。尽管近年来中国企业并购的一些“大手笔”吸引了全球越来越多的目光,但中国在世界并购舞台上仍然只是一个很小的角色,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还处于落后地位。据报道,目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只有20%至30%,只有少数企业在实施并购后赢得了财务优势,提升了竞争力。在国际上强强并购、跨国并购、多元并购的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利于并购取得预期效果,而支付是完成并购交易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宗并购交易最终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企业采取何种支付方式会影响到并购完成后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的正常运营,因此探讨并购支付与融资方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对外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世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跨国直接投资面临较大的风险.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引起投资风险的主要原因,进一步通过均值一方差模型和双产业投资模型,对投资风险的规避方式进行理论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与趋势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瑞莉 《商场现代化》2005,(32):177-17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吸引国外投资的同时,也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从未来发展看,跨国并购将成为我国企业进行跨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及动因,并结合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探析了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跨国并购与我国利用外资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阳 《商业研究》2002,(24):81-83
自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跨国并购发展迅速 ,并购投资已取代新设投资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而近年来 ,我国利用外资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引资重点和利用外资的方式不适应当前跨国投资发展的趋势。因此 ,我们必须根据当前跨国并购投资的特点 ,积极调整利用外资的战略 ,采取有效的措施 ,促进跨国并购投资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跨国并购成为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方式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流量为122.61亿美元,其中,通过跨国并购实现的对外直接投资额达65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净流量的53%。2006年以兼并收购方式实现的对外投资额虽有所下降,但依然有47.4亿美元,跨国并购已成为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方式。这一方面  相似文献   

19.
范申  宋健  张盛莹 《商业科技》2014,(12):67-67
随着中国企业近年来在跨国投资中频频出手,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本文拟对华为和联想在美并购进行分析比较,探究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在跨国并购中应从中得到的一些启示,为规避海外并购的风险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看外资并购国有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之一———跨国并购根据联合国世界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分析,国际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994年为2250亿美元,1995年比上年迅速增长40%,达到3150亿美元;1996年再比上年增长10%,达到3490亿美元。1997年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为42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外国直接投资增长18%,达到了1.3万亿美元。其中,跨国并购占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大部分比重,可以说跨国并购促进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