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莉 《活力》2005,(9):55-55,88
20世纪90年代西方企业实施“回归主业,强化核心业务”的大背景下风行起来的一种企业新战略手段。业务外包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仅保留其最具竞争优势的业务,而将其他业务委托给比自己更具成本优势和专有知识的企业。“外包”此种管理方式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专业分工细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现在,外包已经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重要手段。1997至2002年财富全球前10强企业80%实施了外包,100强则有60%,500强则是36%。  相似文献   

2.
刘强 《河北企业》2006,(8):63-64
<正>人力资源外包,指企业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将一些较为繁琐且程序性很强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性工作,通过招标的方式,签约付费委托给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机构进行运作的新型的人力资源运营模式。“外包”的核心思想是,在企业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仅保留其最具竞争优势的业务,而将其他业务委托给比自己更具成本优势和专业优势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和企业优势的差异性使资源外包业务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外包(Outsourcing)是指企业在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非核心业务发包给相应的专业公司来做,从而达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外包的实质是变传统的一贯作业模式为现代的分工整合模式,让企业重新定位,强调在某一个或几个生产经营环节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除此之外的其他环节或经营职能都可委托外部公司来完成,从而使企业合理利用内部资源,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一股由美国刮起的“外包”之风,逐渐蔓延到日本、欧洲,成为全球企业界的一股潮流。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承包商)签订合同,将一些传统上由公司内部人员负责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比自己更专业、更高效的服务商经营。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非核心的工作外包给优势更多、实力更强的专业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来经营,  相似文献   

5.
外包是指企业为降低成本、保留核心业务和提高竞争力而将自己的部分业务委托给外部企业的一种商业行为,也称为外购或外部采办。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面临各种竞争,企业要在竞争中赢得生存、要  相似文献   

6.
<正>外包最直接的字面翻译是"外部寻找资源",它是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企业实施"回归业主,强化核心业务"的大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的企业战略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外包业务的迅猛发展,外包这一做法  相似文献   

7.
供应链环境下的“业务外包”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琴 《企业经济》2003,(10):143-144
21世纪的企业将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何建立和维系自身的竞争优势?供应链环境下的“业务外包”战略已成为一种新的途径。本文立足于供应链管理,探讨“业务外包”战略兴起的原因,存在的优势和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松楷 《企业活力》2006,(12):86-87
所谓“业务外包”,是指在供应链管理条件下,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充分发挥其优势,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专门业务,在某一点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与全球范围内的合适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企业中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并由其完成。从成功的跨国公司的实践来看,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整合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业务外包决策已成为不可小视的一种致胜策略。  相似文献   

9.
“把不懂的业务全部包出去,我们只作我们熟悉的!”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管理思潮。1989年,彼德·德鲁克注意到了这种趋势,指出“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向高级发展机会的活动与业务也应该采取外包形式”。“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是现代企业运作的一条金科玉律,而通过人力资源外包,借用外部资源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就成为企业在竞争日益剧烈的市场环境下谋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源外包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应势而生。人力资源外包是企业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将一些较为繁琐且程序性很强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外包给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机构进行操作。从人力资源外包的发展趋势看,其业务已经渗透到企业内部的所有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包括人力资源策略、制度设计与创新、流程整合、员工满意度调查、薪酬和福利管理、绩效管理、培训与开发、员工关系管理、劳动争议调理等方面,是企业降低人力资源投资风险、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新型选择。  相似文献   

10.
所谓的业务外包就是企业将自己非核心业务或辅助业务委托给有资质能力的专业化厂商去生产。其目的就是一方面可以节约本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和开发自己的核心业务,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更好地持续良性发展。但是企业业务外包过程中风险诸多,一旦管理不善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巨大,为企业发展带来负维度,所以正确认识企业业务外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具有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审计外包是指组织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组织外部的机构执行.这种举措,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外部优势资源,从总体上提升竞争优势,但是,也给公司治理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笔者认为,应根据公司自身的规模、性质、财务状况等作出外包的决策.  相似文献   

12.
业务外包,也称资源外包.是企业为了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优势.将其非核心业务交由外部的专业公司完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实施业务外包.企业将资源集中到核心业务上,而外包专业公司拥有比本企业更有效、更经济的完成某项业务的资源。业务外包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企业有限资源的效用,加速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力.强化组织的柔性和敏捷性,有效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本文结合管理实践,探讨业务外包优化管理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3.
企业信息技术外包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年,日本的Kodak公司宣布将信息技术业务外包给IBM公司和DEC公司,揭开了IT业务外包的“帷幕”。自此以后,信息技术业务外包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据Gartner公司2003年的研究报告,公司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上的支出2001年已经达到3000亿美元,预计到2008年增长到7000亿美元。有的研究者甚至预计到2010年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市场将达到10000亿美元。信息技术外包是业务外包的一种形式,是指企业在规定的服务水平基础上,将企业的信息技术业务一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信息系统的服务提供商,由其管理并提供企业所需的服务。企业通过将企业自己的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4.
张伟  林顼 《现代企业》2006,(11):13-1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核心竞争力”以及“价值链”概念的普及,外包迅速在世界各地盛行。企业通过对价值链的分解,把不能为企业提供差异性价值的活动外包出去,集中精力于核心能力上。以此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成功地运用外包策略.造就了耐克、戴尔这样的世界顶级企业。但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可以从外包中获利,作为一种商业运作手段。企业的外包决策同样存在风险。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宣称,2007年,企业将在离岸外包和近岸外包上投资500多亿美元,但由于规划不周等原因,许多外包项目将会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5.
苗卓 《活力》2009,(22)
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企业战略模式的变更,许多大企业为了竞争上的优势,专心做大做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充分利用专业的、优质的社会资源,而将部分业务以业务合同方式委托其他专业公司来完成,这样巨额投资又降低了风险.因此,外包业务悄然兴起.所谓物流外包,即生产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精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而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于专业的物流公司的一种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如果说20世纪是“竞争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竞争力的世纪”。企业能否在以竞争力为主导的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备竞争优势。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的显著性与持久性最终取决于企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在成本和差异化有所作为。因此,企业的竞争优势包括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而企  相似文献   

17.
星巴克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演进的过程随着消费型态的改变,已从过去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发展为“体验式经济”。与此同时,生产及消费行为已有了很大变化:企业以体验为基础,开发新产品、新活动;强调与消费者的沟通,并触动其内在的情感和情绪;以创造体验吸引消费者。美国星巴克国际咖啡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引领“体验经济”的典型。给咖啡豆一个机会星巴克(Starbucks)公司创办于1971年。开始,公司主要业务是销售咖啡豆,“给咖啡豆一个机会”是其在20世纪70年代的广告诉求。如今,星巴克从30多年前西雅图的一间咖啡零售店,发展成为当…  相似文献   

18.
杨希 《中外企业家》2013,(10):39-41
引言 生产外包(Production Outsourcing)又称为制造外包,是以外加工方式将生产委托给外部优秀的专业化资源,达到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的目的,即是将一些传统上由企业内部人员负责的非核心业务或加工方式外包给专业的、高效的服务提供商,以充分利用公司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的一种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张萌 《秘书》2011,(1):7-9
A 办公室文书档案业务外包的意义 1.业务外包的涵义。业务外包(Outsourcing,也译作资源外包、资源外置)的英文单词直译为“外部采办”,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管理模式,即,整合利用企业外部最优势的专业化资源,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20.
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慨念最初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哈默尔(GarryHamer)和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他们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指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顾客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它是企业特有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资源;是公司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和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知识体系;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知识与资产互补的体系;它不仅体现在企业的核心技术方面,还体现在企业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各个方面,是公司竞争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