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映霜 《数据》2003,(8):54-55
回到家里,一开门,冯娟乐滋滋地看着他,把他吓了一跳。他赶紧低头脱鞋,心想:难道她看见他与方露了?有这么巧吗?八百年没有见,一见还给她看见了?又想:不可能,不可能!又没作贼,怎么就心虚了?于是,他定了定神,把鞋脱了,立起身来边脱衣服边问冯娟:“赵立睡了?这么高兴?有什么好事?”“叫你猜也猜不着。” 冯娟说:“真的是好事。”“是吗?” 赵小鹏说:“说来听听。”“我要下海了。” 冯娟说:“我要挣大钱了。”“不对吧,” 赵小鹏的心落下来,对他说:“我记得你们档案馆去年就已经把精简机构这事给完成了,怎么现在又来一次?这么说你下岗了?”“看…  相似文献   

2.
推销有术     
百货公司经理核查新到的售货员的工作情况时问道:“你今天有几个顾客?”售货员回答“:一个。”“只有一个吗?卖了多少钱的货呢?”售货员回答:“五万八千多美元。”经理大为惊奇,要他详细解释。售货员说道:“我先卖给那男人一枚钓钩,接着卖给他钓竿和钓丝。我再问他打算去哪里钓鱼,他说要到南方海岸去。我说该有艘小船才方便,也卖了那只6米长的小汽艇。他又说他的汽车可能拖不动汽艇。于是我带他去汽车部,卖给他一辆大车。”经理喜出望外,问道:“那人来买一枚钓钩,你竟能向他推销那么多东西?”售货员答道“:不,其实是他老婆偏头疼,他来为她买…  相似文献   

3.
我忘记了在哪儿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百货公司的老板问他的一个新雇员:“你今天服务了多少客户?”售货员回答:“一个。”“只有一个,那你还想继续干下去吗?”售货员说:“可是我的营业额是58334美元!”老板大吃一惊,让他解释一下。“首先我卖给他一个鱼钩,然后卖给他鱼竿和鱼线。接着我问他在哪儿钓鱼,他说在海滨,我就建议他应该有一只小艇,他就买了20英尺长的快艇。当他说无法带走时,我带他到机动部卖给他一辆福特小卡车。”“你卖了那么多东西给一个只想买一只鱼钩的顾客。”“不,他本来只是问我附近可有药店,好为他的夫人买一瓶治头痛的…  相似文献   

4.
他多年来一直捐助自己家乡的贫困生,现在又连续3年在广东和平县一次性认领了60个孩子。另外,他还捐助家乡修路、架桥、通电……“你用来捐助我的,是做生意赚来的吗?”我问。“不,就靠我的工资。”“你月工资多少?”“4000多元。”“那捐助了这么多学生,自己也不剩多少了吧?”我惊诧了。“他现在还算过得去,早几年他捐助家乡建设,有时还向我们借钱呢。”他的朋友接我的话道。和他的朋友细聊起来,这才知道,为了赞助贫困生,他自己从来舍不得买超过100元的衣服。从1995年到现在,他捐助的钱已经超过了20万元了。是什么力量,使他像一口永不枯竭的…  相似文献   

5.
张伟 《公司》2004,(8):3
“他一到中国,我就会全程跟踪,他的各场演讲门票我都买到了,可以说,除了上厕所和睡觉之外,其他时间我都要跟随着他……”。 说这话的是何许人?所谓的“他”又是谁? 因为说这话的口气很FANS.而所谓的“他”,也会让人以为是刘德华、贝克汉姆或者周星驰当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映霜 《数据》2003,(6):54-55
整个办公楼里只剩下了赵小鹏,屋里静得只听得见他敲键盘的声音。突然,“铃铃——”乍响的电话铃声把赵小鹏吓了一大跳,他条件反射般地拿起电话:“喂,您好!统计局,请问您找谁?”“我找赵小鹏。”电话里是一个女人的声音,似乎很熟悉,似乎又陌生。其实一点也不陌生,只是不敢相信。赵小鹏疑惑地说:“我就是,请问您是?”“我是方露,难道听不出来!”“听出来了,只是不敢相信是你。”赵小鹏说完,头上已经是满头大汗。“干嘛不敢相信?”方露说:“你怎么还没有下班?”“一会儿就下了,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你不给我打,可不是只好我给你打了。你这…  相似文献   

7.
我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句话:“联邦快递,宅急送离你还有多远?”这就是我的目标。就像一个运动员,他眼里只有奥运会冠军这个目标,他敢休息吗?我自己的目标就是做好“中国的联邦快递”,我同样也不敢休息。这就是信仰的偏执。  相似文献   

8.
三个筛子     
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 “第一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9.
味碟     
《企业导报》2003,(11):52-52
<正> 上当 “妈,我发现杰克很爱我。” “你怎么知道的呢?” “每当他拥抱我时,我都听到他的心在砰砰地跳。” “傻孩子,要当心啊,当年你爸就是在身上藏着一只怀表  相似文献   

10.
笑口常开     
连服三天巴德尔看完病,医生递给他一张处方:“请把这个处方收好。每天早上服一次,连服三天。”巴德尔回到家里,把处方仔细地裁为三张。每天早上他都按时吃一张。执迷不悟牧师来到即将被正法的犯人跟前说:“我来告诉你一些上帝的话。犯人毫不客气地说:“我不需要。再过一会儿,我就要直接见到他老人家了。”考汽车驾照鲍尔考汽车驾照回来,妻子问:“怎么样,考上了吗?”“不知道!”鲍尔沮丧地说。“怎么不知道呀?你离开时,主考官怎么对你说的呢?”“他什么也没说,我离开时,他还昏迷不醒。”训练新兵第一天训练。排长站在队伍前,大喊:“现在开始…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从报纸上得知武汉市洪山区和随州市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时,就忙将消息告诉我们处里的年轻人,结果有两个人报考了。我的两个副手也同我商量,给他们些时间复习考试,将他们手中的活儿分给我们在家的人做。在家的人都有谁?除了三个处长,还有一个“兵”。这“兵”怎么不去报考?我又问了他几次,可他幽默地说:“我们都走了,不只剩你一个光杆司令?”哦,我无话可说,也如此回了他一句:“那么好,我们北大的高材生,他们两个人的活儿你就多揽点儿哟。”这个高材生本是“牛郎”在南,“织女”在北,也隔了条长江“银河”,可那两个周末就是没有回家,只为分担他们两个留在处里的工作。难道他不敢报考?我想不是,别人也是从基层考到湖北省这个首脑机关的呀!  相似文献   

12.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心理调查。调查人员给调查的对象打了个电话,问道:“你现在在干嘛?”“上班。”“上班感觉怎样?”“没劲极了,枯燥乏味。”“那你希望干点什么?”“还等两个小时下班就好了,我可以和同事一起去酒吧。”两个小时后,调查人员又打了他的电话。“你现在在干嘛?”“和同事在酒吧。”“感觉该好些了吧?”“还是没劲,都是些无聊的话题,我正打算去找女朋友。”过了一小时,调查人员再次拨通了他的电话。“和女朋友在一起快乐吗?”“别说了,烦死啦。说话时,有个女同事打来电话,询问工作上的事情,女朋友硬是要我交待是不是有外…  相似文献   

13.
不知道     
汤姆考汽车执照回来,妻子迎上去急忙问:“怎么样,考上了吗?”“不知道。”汤姆沮丧地说。“怎么不知道呢?在你离开考场的时候,主考官是怎么对你说的呢?”“他什么也没说。当我离开时,他还在昏迷着。”不知道  相似文献   

14.
心太软?在余沛怡的办公室里,有一块黑色的石头,突兀在墙角,与他办公室明快轻松的调子格格不入。他解释:“风水先生说我心太软,让我的心能硬起来。”如何心太软?“如果员工犯了很大错误,当然要开除他,  相似文献   

15.
论岁数     
某家生了一个女儿,邻家的一个儿子两岁,想与他诘为亲家。这厶发火说?“找女儿1岁,他儿孑2岁?我女儿10岁时,他儿子20岁,岂不是老夫少妻?” 他老婆扳着指央说?“糊涂虫,我们的女儿今年1岁,明年不就与他同岁了么?”论岁数  相似文献   

16.
手指上戴着金戒指、手腕上戴着金手镯、脖子上挂着金项链的他,被人称为“金人”。这天,“金人”正准备外出,提包里的手机响了。“金人”拿起手机:“喂,哪位?”“是我,小A。”“啊,你好。生意还好吗?”“唉!”小A在那叹气,“我进的那批货全积压在仓库里。听说您跟我同时进的那批货早卖完了。有啥秘招?”  相似文献   

17.
漫漫 《人力资源》2014,(2):84-85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里流行这样一个故事: 工作3年了,为什么我还没有升职?委屈至极,去找老板理论一二. 老板笑着说:“你的事咱们等会儿再说,我手头上有个急事,请你先帮我处理一下?” 那是一家外地客户准备到公司来考察,老板让我主动联系一下他们,问问何时能到. 一刻钟后,我回到老板办公室. “联系上了吗?”老板问. “联系上了,他们说可能下周过来.” “具体是下周几?”老板问. “这个我没细问.” “他们一行多少人?” “啊?您没问我这个啊!” “那他们是坐火车还是飞机?” “这个您也没叫我问呀!” 老板不再说什么了,他打电话叫朱政过来.  相似文献   

18.
杰逊 《英才》2003,(8):38-40
“很多人接任CEO以后都是摩拳擦掌,雄心勃勃。”一位熟悉比尔&#183;福特的主管说,“但是他却捂着眼睛,然后嘴里念叨着‘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现在?…’”  相似文献   

19.
他有两个身份,经济学家和记者,他是自由派的全球主义者,他的专栏精辟独到,他来中国超过8次“安德鲁·高尔斯(英国《金融时报》前总编)怎样了?”“他去办了一份新的报纸,我对他的辞职(2005年11月)表示遗憾。”“在FT(《金融时报》简称)工作20年收获最大的是什么?”“我觉得在这里工作是很令人享受的, 除了不能经常和家人团聚之外,我作为FT 的首席经济评论员,可以就全球政治经济任何一个领域发表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每一期杂志新鲜出炉的时候,我们总要到采访对象那里,把杂志亲手送给他们。一次,恰巧那位采访对象不在,而她的同事接待了我,他翻了翻杂志后问我:“现在做记的也不容易,你送杂志过来一定是想让我们经理多订些杂志吧?”我反问他:“这有什么区别吗?”他把我的问话当成默许之后,竟不屑地看了我一眼说:“当然不一样了,作业务的现在谁瞧得起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