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后,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我们党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在这个发展战略中,小康目标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当我们顺利实现总体小康目标,跨入小康社会门槛的时候,更应该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2.
“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辞海》中对该词汇的解释是,“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所确立的宏伟奋斗目标,从“解决温饱”,到“更加宽裕”: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完善,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创建学习型组织 成为竞争中的强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同时.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内涵之一、“学习型社会”出现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说明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先进管理理论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科学规划了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接一百年来中华民族谋求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中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势头,下启21世纪头20年的发展大局,是我们党立足已经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的实际,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求作出…  相似文献   

5.
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玲  盛Qiu 《企业研究》2003,(1):65-68
十六大报告提出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20年后的全面小康是高水平的、全面的、均衡的小康,是融经济、文化、政治、生态为一体的小康,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小康。目前已实现的总体上的“小康生活”离未来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距离很大。为确保全面小康目标预期实现,须针对总体小康实际,突出重点,探寻思路,以谋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三农”,即基础在农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只有实现发达的农业、繁荣的农村、富裕的农民的目标,才能实现全国的小康。为了满足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研究、指导“三农”工作,以及监测各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需要,笔经过论证和实证分析,设计了这套“三农”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记者冯立新/孙勇报道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指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如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已成为目前我国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话题,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萧灼基教授首先表示,经过全国人民20年的努力,我国已于20世纪末胜利实现总体小康。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还有很大差…  相似文献   

8.
贾林 《内蒙古财会》2003,(10):11-12
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因此,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提高农牧民收入,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像我们巴盟  相似文献   

9.
西部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西部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1.西部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绝大多数的贫困人口都生活在西部。如果西部新农村建设不能取得实效,就难以实现全面小康的社会目标。2.西部新农村建设为开创西部新局面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自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社会经济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颜艳 《东方企业文化》2012,(21):147+137
为正确分析我市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现状、特点及问题,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笔者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按照全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统一监测标准,对2005年—2010年我市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进行了测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强调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于“三农”。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中正遭遇困境,加快农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一直是开展“三农”工作的重要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农业经济的困境,就其完善提出若干合理化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和国家准确把握21世纪前20年重要战略机遇,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也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国家的全面小康.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离不开一个有效运转的农村投融资服务机制.优化农村投融资机制主要有以下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到目前为止,有关小康的确定性指标和标准还没有一个明晰而具体的权威说法。那么,到底什么是全面小康,怎样才算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小康的指标和标准究竟如何衡量?这个指标的“标准意义”在哪里?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早在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就首次提出了“小康”的奋斗目标。10年之后的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时曾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陆书鑫 《活力》2005,(2):86-8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虽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个历史的、渐进的过程,是一个较长时间的目标,但作为新闻媒体,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加强引导和宣传,增强人们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张丽娜 《活力》2008,(2):16-17
2008年是全面贯彻十七大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也是巴彦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的关键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强工兴农、加快发展、振兴巴彦”工作主题,以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主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农牧富县、开放活县、和谐兴县”四大战略,更加坚定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更加坚定地推进改善民生和社会和谐,更加坚定地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要全面实现小康的宏伟目标,为全面掌握衡阳市广大市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知晓程度,以及目前对全市小康建设的满意度情况,确保全市小康建设能使老百姓得实惠和普遍认可。衡阳市统计局充分发挥衡阳市民调中心优势作用,与湘潭大学联合开展了小康建设满意度调查活动。报告综合了调查中出现的情况和特点,同时对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及下步工作中的建议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具有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玉钏 《企业经济》2003,(4):100-1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新世纪初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是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目标,既包括经济发展内容,也包括政治和社会发展内容。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发展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因此,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是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本文仅从经济的角度,探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于“三农”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提出新的思路。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可逾越的阶段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消费者协会将2003年年主题确定为“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为什么要确定这样一个主题?它的依据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年主题?它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什么关系?它有什么特点以及它今后将如何贯彻实施,笔者就此谈点看法,与读者共飨。“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年主题的提出中国消费者协会提出这一年主题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其依据主要是:一、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个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从消费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而言,就需要为消费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从“十五”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难点在农民,之所以难,因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重点在农业、之所以重,是因为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亮点在乡镇企业,之所以亮,因“发展乡镇企业是一项重大战略”,“我们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就在这里”,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乡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贯彻江苏省委、省政府实现“两个率先”的总要求.盐城市提出确保在2013年提前达小康,实现人均GDP3500美元的目标.而“人才强市”战略则是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最根本性战略。对此。我们开展了对全市重点企业集团及成长型企业产业人才队伍现状的调查。从调查和了解的初步情况看,盐城市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