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2年新年伊始,阿根廷新政府宣布继续执行停止偿还外债的政策,不久又宣布其货币比索对美元贬值29%,这是解决阿根廷金融危机的两大关键举措.其效果如何,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阿根廷金融危机是一件意味深长、不可忽视的大事,它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国际金融体系内在缺陷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3.
阿根廷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阿根廷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和社会动乱,危机使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分析阿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和启示,对发展中国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5.
6.
7.
政府应该为企业服务,而不是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本文分析了民营经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政府如何转变职能、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1992年,阿尔巴尼亚开始推行市场化改革时,其传统的银行系统功能很弱,加之银行信贷控制严格,无力为筹资者提供贷款,因而,一些投资公司高息集资活动也随之开始。起初,他们大部分以略高于银行的利率(即月息4%-5%)吸收存款,开展生产性投资业务。但是,随着庥资热的兴起,1996年初更多的投资公司涌现出来,他们打着“金字塔投资计划”(PYRAMID SCHEME)招牌,以从事贸易实业或基金会的名义注册,利用人们渴望快速致富的心理,大稿“高息”集资活动。原来的投资公司也纷纷将4%-5%月息提高到8%-10%,一场“金字塔投资计划”热席卷阿全国。据统计,阿全国共有12个大的集资机构,储户达100万,占全国人口的1/3,当这些投资公司竞相抬高存款利息时,很多人不惜卖房、卖地、卖牡畜去参加投资计划,更有甚者将多年在国外挣下的血汗钱都投到了这种公司。在短短5年中,投入资金约20亿美元。有些投资公司将所筹巨资投入到军火交易、大发横财;有些公司将资金投入到盈利较强的生产企业也获利丰厚。然而,当资金无处可投时,单纯依赖吸收新存款来支付巨额的支出是不会维持多久的。所以,从1996年底开始,一些投资公司纷纷破产倒闭,阿尔巴尼亚金融危机爆发。 相似文献
9.
1997年7月以来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东南亚各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货币贬值、金融形势恶化;物价上涨、通货急剧膨胀;结构失衡、增长放慢;社会、政治不稳定因素增加等现象。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既有其外部原因,又有内在原因。内在原因是根本,外部原因是条件,外部原因通过内部原因发生作用,进而促进了事态的发展。(-)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1、盲目追求利用外资数量,投资结构失控,造成了东南亚各国经济结构不稳定。多年来,东南亚各国的投资结构极不合理,对基础设施、能源、交通以及国内的民族工业缺乏投入,使经济中总量与… 相似文献
10.
11.
创造了所谓东亚“经济奇迹”的日本戴上了经济发展“优等生”的桂冠不久,却从90年代初陷入了经济不景气之中,尤其是近两年,国民消费低迷,投资信心不足,金融机构破产,经济状况陷入了战后最严重的危机之中,被人喻为“正在往后拉的亚洲的火车头”。日本是如何从经济繁荣迈向“泡沫经济”进而陷入金融危机的?本文将着重分析日本当前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13.
去年7月以来,亚洲一些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来势之猛,波及面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比预料的要严重。因此,有关这次金融危机的病因及性质引起世人的深入思考。起初人们还认为只是一场国际游资掀起的金融风波而已,随后就有学者提出是一场综合性金融危机,甚至认为是东亚发展模式的危机。那么,东亚金融危机的病因究竟如何?是东亚独有?还是市场经济的普遍特征?这场危机究竟给我们什么启示?笔者拟就对上述问题作一探讨。一、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与性质关于这场亚洲金融危机的起因,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将之完全归咎于索罗斯们的疯狂炒作,…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一、外汇管理体制要符合国情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引起人们对其实行的外汇管理政策的思考。在泰国实行其外汇管理政策的前10年中,由于美元持续走低,泰铢呈弱势,出口迅速扩大,外资大量流入,促进泰国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亚洲的第五条小龙。而1997年美元走强,泰铢... 相似文献
18.
19.
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度之强、连锁效应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的核心问题是生存问题,而维持中小企业生存的关键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本文旨在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结合中小企业实际提出措施,努力改善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从而使中小企业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一、原因再探 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作了揭示和分析,总的说来,有两种看法,一是外因论,-是内因论.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对其内因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