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朱广德  刘红梅 《金融纵横》2005,(5):11-13,10
一、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必要性 1、充分交流监管信息需监管机构加强协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中国加入WTO的临近,金融市场日趋国际化,金融业的激烈竞争,促使其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创新。同时也必须会提高科技含量,推动金融业务的不断进步。这种新的情况与发展趋势,对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发挥央行监管职能切实防范金融风险中国人民银行淮南市分行周有忠程云龙宋庆洪金融机构入市后,即进入经营领域,中央银行要运用各种监管手段对其经营的全过程实施系统监管和合规性监督,更重要的是要进行风险监督,防患于未然。监管的内容一、监管资本充足比率的适度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金融业潜在的风险也日益暴露出来。金融机构业务规模、品种的快速扩增以及金融业务电子化的高速发展,使得金融监管的难度大大增加,特别是央行基层机构更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有鉴于此,与时俱进,实行金融监管电子化是央行实现有效监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7.
当前,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已成为国际共识,我国也明确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对应,宏观审慎监管是仅着重于单个机构风险头寸的微观审慎监管的补充,在金融风险日趋复杂的环境下,构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有机结合的监管体系是本轮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目标,二者协调才是最完善有效的监管.本文借鉴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协调经验,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宏、微观监管协调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监管协调方案.  相似文献   

8.
对建立新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金融监管不仅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人民银行等专业监管机构,还应包括国家审计和财政部等非专业监管机构:而且国家审计等非专业监管机构在我国金融监管中能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我国在金融监管方面区别于西方国家的重要特点。我们应将这一特色变为我们的优势,建立新型合作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9.
《金融纵横》2001,(12):9-13
(一)明确金融监管目标 一个完善的监管体制首先应明确监管目标体系函数中包含的变量,由于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日益突出,金融监管还没有完全独立于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这一客观形势。为此,监管目标的设计和定位仍应以此为中心,  相似文献   

10.
混业经营条件下的金融监管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庆康  陈华龙 《新金融》2004,(11):18-20
短期内中国仍坚持分业经营,但长期内无法避免混业经营的趋势。在从分业到混业的转变带来规模经济、分散风险和促进金融创新的同时,也伴生着由于金融内部交易而产生的经营不确定性、风险传递、虚假信息披露和违规经营等问题。从金融监管的角度讲、有可能面临监管重复、监管不到位、各监管机构和部门协调不当、监管组织体系设计陈旧等新的挑战,必须未雨绸缪,做好监管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12.
13.
近年来。对于中国的中央银行体制和金融监管机制问题,无论是国内学术界。金融实务部门还是党政政要或经济管理部门的官员,抑或是国际观察家和时评人士,都有微词,其中也不乏慷慨陈词,云里雾里,莫衷一是,现行中央银行体制作为1999年金融体制的标志性改革究竟成功否,面对中国加入WTO在即和《美国银行现代化法案》的施行,中国要不要放弃刚刚形成的分业经营模式,进而放充分业监管体制,成为拭目以待、世人瞩目的大课题,本文作者认为,中国的中央银行体制必须进行再改革,而这次改革必须与现行整个监管体制统筹安排,一并进行,以期达到理想效果,实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从最初的混业管理到目前的分业监管,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初步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并行的监管体系.我们不能否认,分业监管模式实行初期对于维持银行业的稳健经营、控制金融风险以及促进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功不可没.但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金融运行和金融格局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传统分业监管模式越来越滞后于金融业的发展,最大的不足就是三大监管机构特立独行,缺乏合作和协调,导致金融监管上的"灰色地带",降低了监管效率;另一方面,也带来多重监管的问题,抑制了金融机构的创新和活力.因此,建立我国的分业监管协调机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根据基层央行金融监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如监管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监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监管网络的建设、监管预警性差等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基层央行的有效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地方金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混业经营趋势下的我国金融监管改进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短期内中国仍坚持分业经营,但长期内无法避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在从分业到混业的转变带来规模经济、分散风险和促进金融创新的同时,也伴生着由于金融内部交易而产生的经营不确定性、风险传递、虚假信息披露、违规经营等问题。从金融监管的角度讲,有可能面临监管重复、监管不到位、各监管机构和部门协调不当、监管组织体系设计陈旧等新的挑战,必须未雨绸缪,做好监管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基层人民银行实施金融监管创新对增强其监管的有效性,维护地方金融安全与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东人行近两年来结合辖区实际情况,针对现实问题,在履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中,注重工作方式创新,在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性金融风险,促进地方经济金融发展方面进行一些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金融监管的协调已经成为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监管部门重点研究的议题之一。自2003年以来,关于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的呼声一直很高,但是进展不大。很多研究者提出了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设立方案,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金融监管不仅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人民银行等专业监管机构,还应包括国家审计等非专业监管机构。我国的国情使非专业监管机构在我国金融监管中能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我国在金融监管方面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特点。我国应将这一特色变为我们的优势,建立充分发挥非专业监管机构作用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文章提出将合规监管交由非专业监管机构承担,使专业监管机构集中于风险监管的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的机构监管体制已经不能满足金融发展的要求,必须有所改善,而功能监管是使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更加完善的关键,本文就中美金融监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来考察功能监管对我国是否适用.从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金融分业经营体制下的机构监管模式是有效的,能够大体保证金融稳定,但在混业经营趋势下应向功能监管方向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