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金融深化、科技创新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现状,采用我国1997~2014年30个省市统计数据,运用耦合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进行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以金融深化、科技创新及二者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同时引入控制变量和哑变量,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三个动态面板模型,并利用两阶段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主要结论有:金融深化、科技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均尚未形成内生互动发展机制,但是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耦合系统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了内生互动发展机制。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供给侧改革框架下,优化社会总供给结构有利于突破经济发展的困境,而产业结构升级则被视为社会总供给结构优化的基础.因此,如何借力金融支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改革的核心议题.本文以供给侧改革为视角,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于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两者具有高度耦合关系,但产业结构升级严重滞后于金融支持的发展,进而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入手,对定西市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耦合度来看,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处于拮抗阶段,二者发展不匹配程度较为明显,信贷产品和服务单一,难以满足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从协调度来看,两系统的协调程度整体上不断提高,说明金融对产业结构转型的支持度越来越大,整体协调较好,但二者也没有达到良性协调及以上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协调二者的发展。最后提出了加快健全金融组织体系、不断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提升信贷效率、加快金融科技应用能力、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讨论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系统协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湖南省为例分析2008-2017年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及其耦合关系的时序变化过程。结果发现:湖南省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的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两者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已由过渡阶段转变到了协调阶段。两者呈现农业产业化相对滞后与普惠金融相对滞后交替变化的情况,现阶段表现为农业产业化相对滞后。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的协调发展,开发性普惠金融支持的重点应当是农业产业化,需要加快基于农业产业化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建设,强化金融素质教育,并建立相应的协调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省市的发展现状,构建产业结构和金融集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丝路沿线9个省市2006-2015年的相关数据,应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产业结构和金融集聚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份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的综合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各省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小,金融集聚综合发展水平则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耦合协调总体为一种低水平耦合,呈现出一种"北低南高,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从时序来看,各省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的耦合协调度随时间发展逐渐提高。据此,本文提出了各省差异化发展,区域内部加强合作,构建综合交通与信息网络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2~2015年舟山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舟山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度一直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表明舟山市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最后得出启示,舟山市致力打造港口经济圈,必须大力加强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四川省2002年—2017年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结果表明:四川省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之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耦合,协调等级总体呈现由濒临失调到高度协调的不断提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筛选,金融体系中的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三个子系统与产业结构之间呈现较强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8.
促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厘清二者互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测算我国2014—2021年1625个县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并进行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1)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都呈上升趋势,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结构;(2)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度逐步提升,但整体耦合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东部高、其余区域低”的空间结构特征;(3)全国及各区域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超前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二者相对发展状态不尽平衡;(4)教育水平提高、产业结构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政府适当支持均能推动二者耦合协调发展,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促进二者耦合协调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支持引导,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居民素养提升方面,还需要因地制宜,最终推进各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分析法研究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当前中国普惠金融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大多数省份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或中度协调,两个系统的协调状态主要表现为普惠金融相对滞后;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地区相对差异和地区绝对差异都随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推进而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0.
谭伟  徐靖波  刘佳 《甘肃金融》2023,(11):21-25
工业绿色转型与金融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文章从黑龙江省工业绿色发展取得实效、金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金融助力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等方面梳理了黑龙江省工业绿色转型发展与金融发展情况,选取2014—2021年黑龙江省工业绿色转型和金融发展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工业绿色转型和金融评价指数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黑龙江省两系统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工业绿色转型与金融发展存在耦合协调关系,并且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呈改善趋势,但关系类型却由同步型转为金融滞后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良性促进关系、建立多元融资路径、提升金融支持效能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数字普惠金融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征信体系数据集中优势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新机遇,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作用关系,对我国乡村产业发展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实现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选取2011-2020年度31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度了农村产业融合指数及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协调度,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解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增速明显,但省级差异较为突出;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协调度逐步好转,但总体耦合协调度较低,省际差异较大,发展不够均衡;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的差异与超变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间差异对其影响在减弱,超变密度对其差异的影响在增强;我国31省市区域间两者耦合协调度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有缩小趋势,两极分化态势显著;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和空间相关特征,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分别从数字普惠金融的均衡发展、农村产业融合策略、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联动机制以及区域发展协同作用等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演进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地区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理,继而利用2003~2014年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并运用静态、动态面板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金融的集聚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方向演进,进而带动地区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升级,划分子样本的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演进两者对地区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交互影响呈东、中、西渐减的趋势,这说明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演进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就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广西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对金融在广西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进行定性分析,并通过构建VAR模型对广西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广西金融发展对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及产业结构升级支持效果较为显著,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对金融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还不显著,经济金融之间的良性互动效应有待加强.文章对金融支持广西产业结构升级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区域化已成为世界金融活动的重要趋势,两者间既融合又排斥的互动发展给了我们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讨论了两者间对抗与协调的关系,进而给出这种互动发展带给我国的启示,从而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以及与东亚各国的金融战略合作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绿色金融和生态效率的协调高效发展是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如期实现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绿色金融和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绿色金融和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30个省市绿色金融和生态效率的综合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其中各省市间绿色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小,生态效率综合发展水平则差异较大。总体上,绿色金融和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是一种中度耦合,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从时序来看,各省市绿色金融和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度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趋势向好。本文据此提出了不同省市差异化发展,对中西部绿色金融发展给予政策扶持和加强区域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3—2019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关数据构建绿色金融和产业结构变化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得出评分,采用灰色关联度、耦合协调度和空间关联网络,对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较快省份的第三产业发展更能体现绿色金融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与产业结构变化的耦合协调程度也更高,对周边地区的正外部溢出效应更显著.建议政府和金融机构等应在推进绿色政策发行、相关产品服务创新和环境责任信息披露上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提高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的引导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构建经济、技术、生态和金融四者的综合指标体系,结合我国2001~2016年数据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30个省域的四系统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四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在时间维度上取得了增长,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两个指数的空间分布相似。我国耦合协调度整体位于濒临失调阶段,区域间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西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最低,东部地区最高,且与其他区域差距逐年扩大。此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关联性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特征,四大区域仅东部地区存在耦合协调度的高水平集聚区。  相似文献   

18.
梳理绿色金融和生态资源的效率状态、趋势演变和空间特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考。论文通过将绿色金融效率区分为宏观体系效率和微观技术效率,同时与生态资源效率进行耦合协调分析,发现:1.宏微观绿色金融效率演变具有显著时空异质性,微观技术效率改善在2016年后逐步实现向宏观体系效率提升的传导,两者的耦合协调度也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分布特征;2.区域绿色金融与生态资源效率的耦合也呈现空间扩散和时间传导特征,且正在经历由微观到宏观、从东部向西部的渐次扩散。由此,推动绿色金融与生态资源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既需要强化微观激励,也需要提供宏观引导,更需要“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9.
立足两系统耦合作用的机理,构建包含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3个维度的科技创新指标体系,构建包含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高效化3个维度的产业结构升级指标体系,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 2010~2020年的数据为例,分析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现状。从全国层面来看,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发展程度稳中有升,但普遍属于科技创新发展滞后型。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多为协调发展类;中部和东北地区次之,多为过渡发展类,尚未形成两者良性共振关系,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力不足;西部协调发展程度较低,多为失调衰退类,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水平均较低。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的时空耦合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00~2016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速度滞后于乡村振兴的步伐;两者耦合协调关系从中度失调演化为轻度失调,但良性改善仍建立在颉颃阶段的基础之上;大部分省份两系统的耦合度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但仍未跨越颉颃阶段;各省耦合协调关系以轻度失调为主;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性,集聚态势增强,在空间上呈现高值集聚与低值集聚的空间关联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