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部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板块,承担组织和协调区域经济活动的桥梁作用。城市群是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实现中部崛起的基本地域空间单元;城市是区域与城市群发展的重要经济体,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承载体和竞争平台。"两型社会"背景下,中部城市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空间和流通平台。以省会城市为例,在现状分析与诊断的基础上,从区域关联、经济、产业、要素流等方面提出了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协调发展的多中心联动、集群式与创新性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2.
省会城市旅游中心性聚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玉翠 《经济地理》2012,32(3):157-160
城市的中心性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采用反映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指标,定量研究了27个省会城市的旅游中心性特征及其差异;用SPSS聚类分析功能将27个省会城市分成7类,并分析各自的特征。最后对省会城市旅游中心性的发挥及在省域旅游业中的带动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太原市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美华  杜宇 《经济师》2008,(6):249-251
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太原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文章以SWOT分析原理对太原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太原市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资源短缺与城市集约化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亚明 《技术经济》2005,24(12):32-35
资源短缺是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根本性制约因素,城市发展的速度及方式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对资源的集约使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资源短缺的若干属性及其相应的制约化要求,探讨了资源短缺条件下城市集约化发展的抉择与对策,对我国城市、区域发展,城乡协调具有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背景下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探讨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模式,以期寻求资源型城市后续的发展产业,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提出不同的旅游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旅游业发展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分析,指出了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旅游业发展的最佳时期是资源型产业成熟繁荣期.由此提出了平顶山市只有采取政府主导、城市形象塑造、打造旅游精品和科学营销的发展对策,才能使旅游业成为推动平顶山市转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转型盖临的两个主要问题:债务负担沉重,资金的严重短缺,沉淀成本大。政府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的对策:实行财政援助政策,建立资源租金使用的监督机制:建立资源型城市转型专项基金;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降低交易成本;加强对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8.
沈本区域旅游一体化与沈阳旅游业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指地域上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建立紧密的旅游联合,实行统一的旅游政策,合理高效配置旅游资源,以利于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共同增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旅游一体化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日渐明显。在辽宁中部城市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以沈阳为中心推动沈阳和本溪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进行,是两地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转型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债务负担沉重,资金的严重短缺,沉淀成本大.政府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的对策:实行财政援助政策;建立资源租金使用的监督机制;建立资源型城市转型专项基金;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降低交易成本;加强对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0.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于老少边穷区,其发展有赖于中心城市的带动,对吉首市进行中心城市建设十分必要。吉首市具有民族政策、边区中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产业发展优势。吉首市产业发展重点是资源加工业、旅游业、区际贸易与流通业。文章对吉首市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省会城市是一个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但不一定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海口市属于资源非优省会城市。旅游发展中存在资源特色不够明显,竞争力不够突出、文化氛围不浓、城市形象不鲜明、旅游产品低端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规划不尽合理等诸多问题。今后应突出省会优势和文化特色,抓好节庆旅游会议旅游;抓住周边市场和本地市场,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实行连片开发;开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挖掘文化内涵,搞文化旅游;依靠科研力量,开展科普旅游;做好旅游服务,开展商业旅游。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a model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natural resources and physical capital in the evolution of a tourist destination. The projected trajectory of the number of tourists approaches the classical lifecycle pattern. The post-stagnation phase is analyzed within the model, obtaining different patterns which depend on the impacts of physical capital on both demand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The magnitudes of these impacts are determined by the type of tourism. An empirical application to the case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in the Canary Islands (Spain) is presented, showing that the model can represent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st-stagnation phase of a tourist destination.  相似文献   

13.
在新经济增长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聚焦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基于2006—2018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环境约束下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分解出纯技术效应部分和规模效应部分。基于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构建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索其长期效果。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主要由纯技术效应贡献;FDI资金和物力流入均通过提升规模效应促进本地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而在邻地则通过提升纯技术效应实现这一过程;FDI技术流入主要通过提高纯技术效应推动绿色技术进步;高质量人力资本和严格的环境规制均在本地显著促进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在邻地则无此效应。贸易开放本身能够显著促进本地高技术绿色技术进步,但与FDI资金和物力流入交互影响均抑制本地绿色技术进步,而与FDI技术流入交互作用在本地和邻地均对绿色技术进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新经济增长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聚焦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基于2006—2018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环境约束下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分解出纯技术效应部分和规模效应部分。基于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构建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索其长期效果。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主要由纯技术效应贡献;FDI资金和物力流入均通过提升规模效应促进本地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而在邻地则通过提升纯技术效应实现这一过程;FDI技术流入主要通过提高纯技术效应推动绿色技术进步;高质量人力资本和严格的环境规制均在本地显著促进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在邻地则无此效应。贸易开放本身能够显著促进本地高技术绿色技术进步,但与FDI资金和物力流入交互影响均抑制本地绿色技术进步,而与FDI技术流入交互作用在本地和邻地均对绿色技术进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青岛海滨度假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度假旅游的特点、我国旅游度假区的客源市场情况及世界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针对青岛海滨度假旅游资源特点和开发现状,提出了深度开发青岛地区海滨度假旅游产品的设想。其主要的开发对象为4个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及市区的几处海水浴场。  相似文献   

16.
青藏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机理与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简称青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垄断性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在分析青藏地区旅游资源类型、空间分布和联动开发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联动开发模式,从地理学空间视野提出了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两种结构模式:点-轴发展模式和核心边缘模式,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构建"大青藏旅游圈",实现青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慧霞  刘斯文 《经济地理》2006,26(4):714-716,720
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垄断性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旅游业应成为中部崛起的支柱产业。但随着中部经济的“塌陷”,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中,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实现中部旅游业大跨越和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合作模式,重点提出了合作途径的五大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8.
旅游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湖南的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初现端倪。但是湖南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结构还存在着资源分散、雷同开发等问题。湖省旅游产业集群现在大致处于集群成长阶段,集群应该朝着政府主导型、市场导向型、景区中心型等方向演进,分别以长沙、张家界、衡阳为中心建立三个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同时建立起旅游产业运行机制、协调管理机制、旅游产品创新机制等完善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9.
太原市工业经济绿色转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是我国主要能源重化工基地.作为资源型省会城市,太原是全省经济中心,主要经济结构是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的重工业结构,冶金、煤炭、机械、化工、电力是全市支柱产业,传统典型的资源性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产业风险,阻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针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太原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绿色转型战略,努力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径.文章将探讨对近年来太原市工业经济绿色转型之路,以求推动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力倡导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高速公路作为旅游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至关重要。运用定量方法对旅游景点的可达性进行计算,分析高速公路网建设对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公路网建设对省内旅游景点可达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对比了黑龙江省2008—2011年"三年决战公路建设"项目前后,高速公路网建设对旅游景点可达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