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记得茅于轼先生写过一篇很有趣的文章,题目叫《为什么找零钱困难》,指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人都不愿意提供找零服务,却都愿意留存零钱的尴尬现象,认为这反映了一个缺乏相互服务意识的社会问题。我在现实生活中还深切地感受到另外一种现象,就是不仅找零钱的麻烦依然存在,而就在找零的过程中人人都似乎尽可能快地,或者说优先地把手中有些污损、破旧与脏迹的旧钱零钞找给别人,也就是说,在对待人民币的问题上,国人“喜新厌旧”的心理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2009年1月21日周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启动。 相似文献
4.
5.
国内石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原则是1998年确立的。当时,配合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改制和重组,实行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建立了新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接轨初期,亚洲金融危机刚刚过去,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石油需求减少,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相对较低,只有每桶1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按新机制运行以后,国内石油价格水平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这一机制变动也没有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梳理农村土地制度公私争辩的基础上,以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治权"二分关系为分析框架,探讨了中国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缘由。研究表明,伴随着渐进式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农户家庭层次,现阶段农户享有较为完整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等核心权能和包括入股与抵押融资在内的他项权能,已经可以满足他们土地合理使用的基本需求。与此同时,在农民集体层次,土地集体所有制凸显更为优越的制度优势:一是延续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非正式制度嵌入的自治传统,节约了科层组织的设置成本,降低了农地制度的运行成本;二是照顾了集体化时期遗留的所有权主体混合配置的客观现实,兼顾制度稳定性与制度灵活性,有效避免了强制性制度变迁所带来的可能冲击;三是农民集体是一种双重委托代理治理关系的中间组织,可以有效避免小农户与大政府和大市场进行"多对多"的直接交易,节约诸多交易成本,发挥集体组织"统分结合"的双重优势。因此,需要毫不犹豫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重视土地产权改革从归属到利用转变的宝贵经验,在继续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同时,加强农村土地治权方面的制度设计,发挥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越性,确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7.
新年伊始,不少公司都会为每位职工发一本《工作日记实本》。这种本子非常方便,每天(或三天)一页,每页中又把工作时间按每小时划成一格,使人一目了然地明白未来的每段时间里将作什么样的安排,过去的每一时段里又做过些什么。这对进行时间的有效管理非常奏效,不论对... 相似文献
8.
一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其实是一部思想影响的历史.
中华人文思想与五千年文明相偕行.滥觞于炎、黄、尧、舜、禹诸帝的人文神话,历经夏商两代传承,再经奠定中国古典文明、礼仪之邦的西周王朝哺育、涵养,而灿烂于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
我们知道,在司马迁撰写《史记》及其之前的时代,也就是公元前的五个世纪,东西方世界各以一个"百家争鸣"和"古希腊、泛希腊化、古罗马文明",塑造了古代人类社会两个文明辉煌并峙的高峰.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造了一个描述中国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层级政治激励的模型,并在这个模型里讨论了地方政府改善物质基础设施的激励机制。我们首先在一个新古典的增长模型中引入了政府官员的绝对绩效考核,发现在相对完美的激励实施机制下地方政府官员面临的激励是基础设施投资的一个驱动力。然后,我们对绝对绩效评估方式进行了一些扩展,这些扩展包括相对绩效评估手段的实施考察、政府所面临的后验奖惩机制和预期、地方政府在晋升激励下的风险态度和晋升概率以及对于同质性风险和异质性风险的区分等。依赖这些扩展,本文进一步把政府行为与基础设施水平之间的关系模型化了。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民营经济的出现和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中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营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并不是理论先行,先制定了方针政策,然后它们才出现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它们出现以后,才调查研究,在制定允许它们存在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同时,迅猛地发展起来的,非公有经济与民营经济是两个层次不同的概念。非公有就是私有, 相似文献
12.
管理学对行为的研究,是行为科学应用于管理学的结果。而管理哲学的“行为”范畴,则是在管理学对行为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的哲学概括。它在于揭示行为的内在和外在的各方面的复杂内容与行为的基本特征,进而指出对人和组织的行为的管理所要注意的各方面。因此,无论它对管理学的研究还是对管理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开年以来,人民币不得不在对外升值、而又对内贬值中两线作战.人民币腹背受敌.人民币在前后夹击、东突西冲中,一次次地试图突出重围.中国的人民币的生态环境,似乎从来没有如此艰难过. 相似文献
14.
人们的效用满足不仅取决于物质方面,还包括人们心理和精神方面.在主流经济学框架下,仅重视物质利益的最大化是不够的,实际上,“经济人”还必须关注人们的心理、幸福、道德等多层面的感受,只有这样“经济人”才会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这就是说,“经济人”不仅要关注物本利益,还应更多关注人本方面的追求.物本经济强调金钱价值,重视物质利益胜过其他,但忽视人类的自由和福祉,这与人类的全面发展是不相容的.人本经济是在注重物质基础的同时,更多的关注人们的幸福、自由、快乐和情感,这是一个真实的人所不能或缺的.基于这种逻辑,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人类假设是更为合理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15.
16.
文化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探析——基于无形文化与有形文化划分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机制有效地推动了文化生产,但市场机制作用下文化生产的社会效益又往往被忽视。同时文化建设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还体现为文化主体的价值观念、精神风貌以及行为方式上的无形文化的建设。无形文化领域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同时其经济效益难以直接衡量,因此更多需要政府直接干预或主导。有形文化领域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处理,应当根据产品的竞争性程度和排他性程度的不同予以区别对待。文化的发展繁荣不能放任市场机制作用,尤其是对于无形文化的建设,更不能放任市场机制作用。处理好文化领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文化领域内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有效互动,对于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共同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旅游经济开发与无形文化保护刍议——兼评纳尔逊.格雷本的《无形遗产:如何保护?为谁保护?》一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和文化历来有着内在和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我国,随着旅游产业及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无形文化的开发以及如何积极地保护无形文化资产现在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也成了学术界研究和争论的重要话题.本文通过评介美国人类学家纳尔逊·格雷本的《无形遗产:如何保护?为谁保护》一文,着重探讨了旅游产业开发及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无形文化的传承应由当地人自己,而不是外来者.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在后危机时期经济复苏的过程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针对美国近期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中国高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本文提出中国陷入第二轮经济危机的可能,并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的风险防范举措。 相似文献
19.
作为保险学的"根本之学",保险哲学的"哲学视野"应当涵盖那些范围?保险哲学在"哲学视野"中的侧重点在哪里?这门学科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科研层面的操作方法是否存在较为合理的可能性构建?这些问题,我拟以这样一个并不是很长的篇幅,对之作以简单的试述.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