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冯仑 《房地产导刊》2008,(6):118-118
不当老板的王石 我跟王石最近说的,“你当时做得最正确的个决定就是不当老板”。为什么呢?在那代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中,很少有自己创业不当老板的,王石是唯一的例外。万科是他手创建的,他没当老板,他追求的是职业经理人的定位。由于他不当老板,结果他跟我们走的路子和遇到的问题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恐怕也是万科为什么能超级成功的秘密之一。  相似文献   

2.
万科变奏     
48岁的万科总经理郁亮,注定要再过一个特别的本命年. 4月1日,他抵达珠峰大本营.这座海拔8848米的世界最高峰,王石已两度征服,但对郁亮来说还是第一次. "王石登山给万科留下了不服输、不断挑战自己的基因.这种基因我有没有责任传承下去?当然有."出发前两周,深圳大梅沙万科总部,郁亮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修身西装、窄脚裤,仿佛时光倒流,2010年之前那段中年发福的时光已经被抹得干干净净.他刚刚创办了万科高管层必修的珠峰行动培训班,"他们的毕业证书要在6000多米的雪山上拿."郁亮说.  相似文献   

3.
1988年 放弃股权 王石的第一个标志性时刻.这决定了他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继任者 3月中旬,深圳爆出开发商用不合格海沙事件之后,王石第一时间给郁亮打来电话,问万科有没有影响,要不要代表行业赶紧表个态.郁亮的建议是这事已经由深圳市政府出面在推动,且万科大股东华润牵涉比较深,万科积极表态不妥.王石接受了郁亮的建议. "王石主席很尊重我的意见."郁亮说,"他很多事情都会来问我,比如说他要回答对市场判断时就会来问问我."  相似文献   

4.
陈彤 《中国新时代》2006,(4):122-122
《道路与梦想》作者:王石缪川出版:中信出版社定价:36.00元在王石新书的北京发布会上,第一次看到王石新书的大标题《道路与梦想》,我就问他,是不是受到了《光荣与梦想》的影响。王石说,《光荣与梦想》是他喜欢的书之一。王石的这本书里,用四个名著的书名作为四个章节,一个是《红与黑》,一个是《喧哗与骚动》,还有一个是《荆棘鸟》,最后一个是《光荣与梦想》。王石显然很喜欢“光荣与梦想”这个词,他用这个来表示,万科要有自己的责任,要有光荣感,所以,他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和《光荣与梦想》非常相似,由此可见,作为企业家的王石,内心深处实际上…  相似文献   

5.
三年来王石一直想卖万科,两年前这一计划差点成功,由于第一大股东的反悔而流产。千禧年王石想了却此愿,不知谁能满足他的愿望…… 日前,万科董事长王石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明确表示,三年来他一直想卖万科,为万科引进有实力的大股东。他渴望2000年万科能打通国际融资渠道,与一流的房地产公司实现强强联合。 在两年前本报记者对王石的专访中,他曾透露过,一家大机构已经拿着支票跑到了深圳,但第一大股东深圳特区发展集团(简称深特发)突然反悔了,王石与机会擦肩而过。 今年10月29日,本来日均成交量只有7—10万…  相似文献   

6.
回忆中国的地产史,人们总不忘提起一个名字:王石。中国的大多数房地产老板,在百姓心目中并无良好印象,王石是个例外。在地产界,王石被称为“地地道道的大王”。不仅是他的杰出成就,也不仅是他培养了一批中国地产精英。王石,是第一代深圳人创业的典型代表。王石在万科不遗余力建立了一个有超级影响力并合乎现代社会公平合理游戏规则的企业制度,致力于一个新型房地产企业制度与理念的建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新书推介     
作为房地产界的领军人物,王石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二十年来,王石不但完成了由创业者到经理人、由经理人到企业家、由企业家到社会企业家的一次次蜕变,更成为当代成功企业家的楷模。本书是王石2012年2月从哈佛归来后的首度开讲,不仅完整记录了他在哈佛学习一年的心路历程,还探讨了如何克服痛苦、如何奋斗、如何经营企业等青年人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回忆中国的地产史,人们总不忘提起一个名字:王石。中国的大多数房地产老板,在百姓心目中并无良好印象,王石是个例外。在地产界,王石被称为“地地道道的大王”。不仅是他的杰出成就、也不仅是他培养了一批中国地产精英。王石,是第一代深圳人创业的典型代表。王石在万科不遗余力建立了一个有超级影响力并合乎现代社会公平合理游戏规则的企业制度,致力于一个新型房地产企业制度与理念的建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何伊凡 《中国企业家》2010,(17):104-105
东山再起这个词不适合戴国芳。 从戴国芳出狱之后,我去过他位于常州市煌里镇的老家四次。第一次大门没敲开,第二次遇到戴的亲戚,第三次见了一面,他捂着喉咙告诉我刚做完手术说不了话,等他好了再聊。半年后我估计他好了,再次来到煌里,我们隔墙通话,他说正在北京,我说要马上回北京,他才说了实话:“还是不要见了吧,最近什么事也没做,就想安静待着,如果要做什么事的话,给你打电话。”  相似文献   

10.
环保     
《中国企业家》2008,(12):21-21
“很大原因是因为我在博客上不合适地回答了网友提问,在这里我向各位股东无条件道歉,不做任何辩解。”——在万科2008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王石道歉说,他的不适当评论对万科的品牌形象造成了很大伤害  相似文献   

11.
声音     
很大原因是因为我在博客上不合适地回答了网友提问,在这里我向各位股东无条件道歉,不做任何辩解。——在万科2008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王石道歉说,他的不适当评论对万科的品牌形象造成了很大伤害  相似文献   

12.
柳传志、王石、张瑞敏、南存辉这一批创业已经30年的企业家中,我比较熟悉的只有柳传志先生。我曾在“联想之星”活动现场见过他一次。并听了他的分享,当时他讲了联想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王董     
关于王石,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下次和王董见面,我还得交待自己的来历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你跟他长谈过多少次,间或还有会心之微笑,之后他还是不认识你。他们的名字叫企业家。据说政治家也是如此,那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作为企业家,王石董事长是具有这一特征的。数十年来(当然没  相似文献   

14.
马滢 《中国新时代》2010,(10):60-63
约翰·多纳霍:第一次遇到马云是在5年之前,刚刚加入eBay,那时我还不是这个公司的CEO,当时听说过马云,我们的身高差距很大,那时我很穷,他很富。当时他的愿景很清楚,还有持久的激情与信仰,这都是伟大企业家应该具备的特质。  相似文献   

15.
<正>第一次见到之善的书法是在10年前一次部队举办的书画笔会上。在他书法中流露出的苍劲笔法和任运随形的结体功力,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陈之善是我的同乡,少年时起曾躬耕故里。60年代中叶,我们一起走进军营,后转业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但是,我们几乎走的是两条路:我从文,他从政。几十年来,  相似文献   

16.
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离不开优秀的企业家,特别是在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下更是如此,企业家基本上就是企业的“第一推动”。从这个意义来说,我对4位企业家抱有崇高的敬意。第一位是万科的王石。就王石个人而言,是有“英雄主义性格”的,他能够登上世界第一高峰不是做秀可以解释的。很多年前,王右就在万科倡导职业化?倡导透明体制,而且是在万科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有效应对留学生心理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人数不断增加,中国留学生的心理问题愈发引人关注,由此中途放弃学业者大有人在,甚至也时常出现更加极端的情况,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想办法积极应对。2006年,我第一次遇到中国学生有忧郁症的问题。当时这个学生到了寄宿家庭后,除了第一天到学校注册后,就再也没有出过寄宿家庭的门。他每天只是半夜出  相似文献   

18.
李杨  CFP 《东方企业家》2006,(8):20-20
让“大腕”开口越来越困难了。2006年6月6日,上海国际地产大会“地产巨头峰会”发布会。冯仑念了段四平八稳的“上海共识”.王石则对满场记者卖关子:“内容是什么?我不告诉你,因为这是内部会议。”发布会匆匆结束,王石迅速赶往机场。首创集团总经理刘晓光终于被挡住了,他评价“国六条”:“第一支持,第二赞成,第三要看细则。除了70%,90平米以下,我相信还有别的细则。对楼市肯定会有影响,但我们现在还在看。可能会有一个时段(影响较大),但是时段多长时间,我现在说不准。”  相似文献   

19.
《东方企业家》2004,(7):116-119
他的事业是从后半生开始的.因此他笃信“一个男人的成败在后半生”?52岁的时候.他又或为迄今为止登上珠蜂年龄最大的中国人,本是因为被发现了腰椎血管瘤才去登山的王石.却由此发现登山的意义超越了战胜疾病和跨越年龄的障碍?王石以他的经历给我们提高生活和生命的质量,建立了一种新的坐标。  相似文献   

20.
围绕王石事件,这是本栏三位专栏作家第一次不约而同从不同角度关注同一个话题,也是本刊第一次三个栏目从不同角度关注同一个话题。因为,这一事件凸现了转型期中国的尖锐冲突与阵痛……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躬身自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