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会计准则施行经历了四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后,对其在上市银行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上市银行2007——2009年年报.对上市银行实施会计准则的总体情况、公允价值的实施情况、资产减值损失对损益的影响、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情况、上市银行盈利状况、商业银行实际利率法使用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努力将新会计准则的精髓应用到商业银行的会计实践中.为我国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及投资者更好的利用会计信息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贷款损失准备不仅影响上市银行报告期的利润,而且影响上市银行未来吸收未预计损失的能力。我国现有上市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范围、计提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在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评价其合理性和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银行的贷款减值;住备与监管资本存在紧密关系,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系统的顺周期性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金融监管部门、国际会计;住则机构都对贷款减值准备的逆周期计提提出了监管要求和改革设想。本文根据国内上市银行数据,研究发现国内银行贷款减值;住备的计提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以及发现了银行通过贷款减值准备计提进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熊年春 《理财》2004,(4):38-39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按其预计损失金额预先确认损失并计提准备。从2001年起,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原有的四项基础上新增加了四项,即除了原有的对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计提减值准备外。还要对委托贷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这四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对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加强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  相似文献   

5.
资本充足状况是商业银行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银行资本充足状况与贷款损失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完全充分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资产损失准备提取不充分,不仅会降低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也会造成商业银行利润虚增。只有在充足计提资产损失准备的前提下,资本充足率计算才真实可信,各行之间才具有可比性。2004年2月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特别强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应建立在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等各项减值准备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深发展、浦发、民生和招商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和八项资产损失准备计提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6.
朱丽 《投资与合作》2014,(1):144-144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尤其是贷款业务逼常面临着较多的风险。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损失避免陷入经营困境或破产,商业银行需要在估计风险和损失的基础上提取资产损失准备金。对贷款计提损失准备,虽然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惯例,但是,由于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国商业银行在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上也有所不同。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对所得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贷款损失准备和抵债资产减值准备是金融企业特有的资产减值准备,《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与税收法规之间的差异,对企业所得税会计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为了正确地体现税法与会计的目标,降低征纳双方遵从税法的成本,降低财务核算成本,就要对会计制度与税法进行适时的协调。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相对效率,并探讨计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技术非效率在中国商业银行中确实存在,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计提效率相近,但都高于城市商业银行;银行的规模、管理水平以及监管机构的监管行为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同时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效率也表现出一定的顺周期性。因此,为提高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效率,应全面提高银行自身管理水平,强化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监管,完善计提方法和动态拨备计提体系。  相似文献   

9.
贷款减值准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家新 《金融会计》2007,(11):16-22
就会计而言,银行需要通过计提减值准备以准确反映贷款价值;从监管角度看,银行需要维持足够的贷款损失准备抵御预期损失。因此,贷款减值准备一直受到会计主管部门与银行业监管机构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分析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的差异。通过对2001—2011年深交所上市的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统计研究,发现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企业资产减值计提存在巨大的差异,间接反映企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新会计准则下的贷款减值准备监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法发生了变化,从五级分类方法改成现金流量折现法,计提方法的改变不仅影响了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数量,而且对贷款减值准备的监管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对新旧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了减值准备计提方法改变对银行监管工作的影响,并对今后如何加强贷款减值准备监管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贷款是银行最主要的金融资产,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对当期损益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目前我国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的有关规定存在不一致,在实务中如何计提贷款减值准备值得国内银行业认真思考。一、我国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有关规定及差异分析(一)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有关规定我国现行的贷款减值准备计提主要有三个规定:第一个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4月发布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第二个是财政部于2005年5月发布并于同年7月实施的《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三个是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准则”)。  相似文献   

13.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作为商业银行调节会计利润的手段,是否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有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贷款损失准备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有正向信号传递作用。其中,基于经理自主权计提的自由裁量部分能缓释经营风险,非自由裁量部分对经营风险产生加速放大效应,从而证明了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能增强银行风险承担能力,为商业银行经理人员和监管者合理规范计提准备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美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发展的历程,以及美国会计界、银行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在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上曾经存在的冲突和协调完善的进展情况,并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同样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抵御风险、真实反映资产和经营业绩都具有重要作用。会计界、银行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应该加强协调,完善法规,指导银行合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尽快健全我国银行的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相似文献   

15.
资本充足状况监管是商业银行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银行资本充足状况与贷款损失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完全充分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资产损失准备提取不充分,不仅会降低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也会造成商业银行利润虚增。因此,只有在充足计提资产损失准备的前提下,资本充足率计算才真实可信,各  相似文献   

16.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弥补贷款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而提取的资金保证.它的足额提取能否达到规定标准,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冲销贷款损失,提高机构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准确掌握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呆账准备金计提情况,我们对辖内7家农村信用社2003至2005年损失准备计提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提取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信社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此,我们认为当前必须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提高农信社消化不良资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以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为经理自主权的代理变量,分析中国商业银行经理人员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方面的自主权行为。实证结果表明存在使用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调整资本充足率和盈余管理的行为,银行还使用其来缓解风险和融资压力;银行经理人员主观感知到的经济下行和监管压力对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有显著影响,经理人员在感知到经济下行后会减少计提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顺周期性。  相似文献   

18.
本报告总结了我国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五家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并对辖区相关机构进行了调研,发现:(1)五家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有明确的计提范围,但行际之间计提范围有差异:(2)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比例符合监管当局的原则性要求,但各行提取比例有差异;(3)计提损失准备时各行对抵押物金额扣除不同;(4)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呈逐年上升(除深发展)趋势,抗风险能力趋于增强;(5)部分机构逻辑上存在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纵利润的可能;(6)仅仅从贷款损失准备比例看.大多未体现周期特征,在经济周期高点可能相对少计提;(7)调查中发现五级分类目前还存在问题.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不牢靠。在此基础上,结合调研掌握的具体情况,本报告认为:(1)银行监管、财政、税务等部门应加强协调.进一步规范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2)进一步完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夯实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3)结合我国目前信用环境.需要研究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这两个环节抵押品、有效担保的处理原则.避免重复考虑、高估价值.使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更加审慎;(4)五级分类、特种准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以及分红政策等方面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或者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以使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更为前瞻、审慎,确保提足损失准备,及时弥补损失,增强资本基础,提高抗风险能力;(5)区别对待,分类监管;(6)重视贷款损失准备、资本充足率监管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宏观效应.  相似文献   

19.
新会计准则,对于现阶段企业经营运行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新会计准则中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方面的相关规定,对于企业影响更为明显.本文主要是从旧会计准则中关于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新旧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核算方面造成的差异进行详细说明,同时还细致介绍了新会计准则中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对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安徽水利财会》2004,(3):37-44
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人当期损益,在计算当期利润总额时扣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