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持续提高,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大.由于长期经济发展中忽略了对生态和环境的保护性意识,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压力增大、我国北方地区的雾霾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制约区域经济持续发展,乃至国家整体经济进步的重要原因.因此,进一步落实可持续经济发展理念,加大区域循环经济建设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由高能耗、高物产转向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的发展模式,成为了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带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问题同样不容忽略。我国应该建立和完善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生态税制体系,通过调整完善现有的生态税收、开征独立的生态税税种、增加生态税收优惠措施等,提高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带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问题同样不容忽略。我国应该建立和完善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生态税制体系,通过调整完善现有的生态税收、开征独立的生态税税种、增加生态税收优惠措施等,提高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事业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进步。但同时,我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等也面临了经济发展的挑战。为了能够做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好我们的环境,党和政府提出了"绿色财政税收"政策,以求能够在发展国家的同时,保护好我国的生态发展,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达到社会、生态及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已经初步实现,但是我国的经济在其他方面的改变做的还有些不足,例如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增长并没有实现,由于现在我国只是初步建立起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改变传统的经济体制的观念,在发展上并没有把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这对我国的实行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以后的道路是非常不利的,生态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生态经济指的就是环境经济,在发展中对环境的保护和维护。  相似文献   

6.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  相似文献   

7.
朱静 《新理财》2011,(6):66-67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达国家通过投资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污染、实施"生态侵略"有其投资理论基础.随着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外商通过直接投资方式将大量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转移到我国,影响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应进一步完善体制政策环境,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9.
生态消费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它把人类的消费纳入生态系统之中,使之与生态系统协调统一,是人类消费模式的根本变革.生态消费模式的构建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实现我国经济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采,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问题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采,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这种经济快速增长付出了高额的环境成本.因此,我国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的环境税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审视与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国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金融发展速度滞后、经济外向度不高、政策性溢出严重、法制环境不健全、信用环境缺失等造成了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失谐.因此,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完善金融生态法制体系、优化金融信用环境、加快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等,对优化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实现中部经济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保障环保政策执行有效性的生态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带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采取切实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本文在考察了我国现行税制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合理设置生态税,直接或间接将环境的损害者和受益者纳入到税收体系,从而引导、规范纳税人的行为、保证环保政策的有效执行,最终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3.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既是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利益,更是实现农业生态的持续性、农村社会的持续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性,并最终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资源是资源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型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使生态环境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得到保护,找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保持资源型地区的经济与环境间协调发展,已经成为资源型地区发展中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以矿产资源型地区—湖南省花垣县为例,客观分析其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的生态风险,并对其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提出了相应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甘孜州的经济要长远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依靠发展生态经济.本文所说的甘孜州的生态经济主要是将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结合在一起,而要想促进甘孜州生态经济的发展,就要对其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抓住生态经济发展的重点.之所以提出生态经济发展的目的,主要是由于近20多年来甘孜州为了发展经济,生态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长期以往,甘孜州的经济发展就会遇到瓶颈.本文对当前四川省甘孜州的生态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更好地促进四川省甘孜州生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资源紧缺、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ESG)投资理念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格局、理念、任务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进入2020年后,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外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绿色金融作为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手段,是实现我国经...  相似文献   

17.
浅议我国低碳能源开发的财政激励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对煤炭等矿石燃能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不仅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能源的开发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改善气侯环境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我国对低碳能源开发的财政支持政策尚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加强.国家和政府应通过有效地财政政策来激励低碳能源开发,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在银行业提质降本增效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生态场景建设逐步呈现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截至2022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50万亿美元,总量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达41.5%。作为数字金融的重要参与主体,商业银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正逐步推进组织架构、资产负债管理、生产经营方式的系列变革,并同重要平台型企业进行生态合作,在场景中供给金融服务以补充场景中的金融部分需求,进一步创新以提升金融服务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的生态税基本形成体系,在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现阶段的收费主要以排污收费为主,没有形成生态税体系.本文主要以生态税税率为切点,探讨生态税设立的税率区间,生态税既要保证政府收入,为政府提供生态治理资金,又要考虑到纳税人的税负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把经济工作放在首位以后,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一些地方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就不惜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经济效益.从上个世纪开始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我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环境污染事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环境的破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出台了环境税收这一个概念.环境税收又称绿色税收,是出于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而收取的税.通过环境税来使合理的开发自然资源,推动清洁的生产过程的发展,从而实现消费的绿色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于环境税收法律的研究有利于明确税收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而且也有助于开发新的环境保护工具,以此来促进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