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云南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云南常规水稻育种省级创新团队发挥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优势,积极开展水稻品种选育研究。自2010年以来,共育成云粳系列16个新品种,其中8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2个成为我国育成的首批粳型优质香软米新品种,1个被农业部评为主导品种,为加快云粳系列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实现云粳系列新品在全省的大面积推广,夯实高原粮仓打下了良好基础。育成的云粳系列水稻新品种各具特色,均不同程度地表现了较强的耐寒性、抗稻病、抗倒伏和抗白  相似文献   

2.
<正>兴农之举,首推科技。科技进步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和农村繁荣的根本出路。在当前,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玉米本身的抗螟性防治玉米螟是国内外公认的一项带有方向性的防治途径,而我国著名育种专家佟恩宏等人经过十几年精心培育出的非转基因抗螟玉米新品种——抗螟482-1、2、3等不仅具有高抗螟、抗除草剂、增产显著的优点,而且已经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ZL200610045758.2),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从而为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许雷,曾任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水稻育种室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育种及栽培研究;现为辽宁盘锦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原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总公司)董事长、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育种和栽培研究及相关产业化的工作,当选为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级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4.
<正>叶绍文,195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为中国农业大学)农学本科,1958年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毕业。先后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遗传生理室、西北植物研究所遗传室及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室任副主任、研究员、教授,从事小麦玉米细胞遗传与染色体工程、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和新品种选育及教学工作五十余年,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其中获国家、省、市各级科技奖16项,被评为有突出贡献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小麦看中国,中国小麦看河南。在这片广袤的中原大地上,年届七旬的郑天存先生谱写了中国小麦育种的光辉史诗。科研四十载,良种遍中原1944年,郑天存出生于河南省西华县的一个贫困家庭。当时的西华县是花园口决堤后黄河水淹没最为严重的黄泛区,因此粮食产量很低。对于郑天存来说,能吃饱饭、能吃上香喷喷的白面馍馍就成了他生活中最大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十八至十九世纪,马铃薯由原产地南美洲传入云南,很快成为云南山区主要农作物和山地居民的主粮。马铃薯的引进种植和广泛传播在云南农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现在,以马铃薯为代表的云南薯类产业,已不再停留于满足群众果腹需要的阶段。随着甘薯、马铃薯、木薯、山药以及芋类等薯类作  相似文献   

7.
<正>李殿荣,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72年开始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1981年至今在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总农艺师、中心名誉主任,198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他原本就是个普通人,原本就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但老天总是惠顾那些勤奋、执着、踏实、苦干的人,于是平凡成就了伟大。他成功了并在他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当掌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商业化育种先锋的队伍中,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远柱以他在杂交水稻领域的贡献跃进人们的视野,他十六年来在企业的研发创新之路正是中国民族种业商业化育种发展的一个缩影。毅然放弃"铁饭碗"投身企业商业化育种杨远柱,1981年从湖南农学院黔阳分院农学专业毕业,被分配到湖南怀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事常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