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冬植甘蔗是指立冬至立春这段时间下种的甘蔗。在云南省蔗区一般比春植蔗增产20%,糖分提高0.2%(绝对值)。栽培冬植甘蔗成败的关键是能否抓好下种后的萌芽出土成苗。冬植从下种至萌发成苗的这段时间里,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冬植甘蔗萌发成苗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栽培上要采取相应的保湿增温措施。1、适时下种冬植甘蔗的植期依据下种顺序的先后分为早冬植、中冬植和晚冬植。早冬植一般在11月上旬~12月上旬下种,这时的气温较高,在  相似文献   

2.
1、新植甘蔗抗旱栽培技术一般来说,蔗区生态类型多样,因而选择的甘蔗品种各不相同。大旱之年,我们首先应该选择种植抗旱性强的甘蔗品种。实践证明,目前抗旱性较好的新品种主要有粤糖86/368、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新台糖10号、桂糖11号和云蔗03/194(早熟)等。旱地甘蔗一般采用深沟板土栽培技术,抗旱效果比较理想。其技术要点包括:一是开沟,要求植蔗沟深40cm,播幅宽30cm,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糖料价格连年大涨,但价格上涨并未带动糖料产量增加,国内糖料生产反而连年下滑,食糖产量快速下降,糖价持续高涨,进口食糖量、价均创历史新高,形势较为严峻。对第二大糖料主产区云南省进行的专题调研表明,应通过大力开展甘蔗高产创建活动、积极推广机械化、给予糖料同等支持、加大对境外糖料甘蔗替代种植的支持和进一步完善糖蔗价格联动机制等加大对糖料生产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发挥甘蔗生产的潜力优势,云南省规划到2015年,全省甘蔗种植面积达到600万亩,平均每亩单产达到5.0吨,年产蔗3000万吨以上,甘蔗含糖量15%以上,出糖率13%以上,产糖300万吨,蔗糖产业实现综合产值300亿元以上,实现与2010年相比产糖量增加百万吨、综合产值增加百亿元的"双百增"目标。为此,"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蔗糖产业大发展。1、建设甘蔗基地根据国家新一轮甘蔗糖料优势  相似文献   

5.
周松岐 《广西经济》2001,(C00):33-33
柳州地区地处桂中,面积2.6万平方公里,人口400多万。她位于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带,年均气温17℃-21℃,年均降水量1200-1700毫米,加上人均耕地面积达1.26亩;居全广西之首。因此,非常适合发展糖蔗生产。但是,解放前,由于除少数农民自办的,人推牛拉的土榨外,全地区没有一家糖厂,因此,糖蔗生产也几乎等于零。直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全地区的糖生产才获得迅速发展。不过,要说柳州地区的糖蔗生产真正步入快车道,还是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在南巡讲话的鼓舞下,柳州地区的领导们在经营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毅然把糖蔗生产确定为富民、富财政的第一支柱产业来抓,投入了的人力物力。从而使全地区的糖蔗产量成倍增长,步入了空前的辉煌。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字,到1998/1999年榨季,全地区种蔗面积达137.4万亩,比1979年增加了115.9万亩,增长249.09%;进厂原料518万吨,比1979年增加419万吨。更可喜的是,随着糖蔗生产中科技含量的提高,高糖高产良种蔗的种植面积也日益扩大。1999年高产炕糖良种的面积已达到24.8万亩,其中,新台糖16、20、22、23号分别为17.8万亩、0.57万亩,1549亩和239亩。在2-3年内高精良种要达到总面积的80-90%。糖蔗生产的大发展,促进了柳州地区制糖业的起飞。到1997/1998年榨季。全地区已有中、小型糖厂17家,日压榨能力达4.2550万吨;比1979年增加3800吨,共产糖50.32万吨,分别是1958处和1978年的1005.4和29倍。本榨季,全地区的蔗糖生产共实现税金18802万元,比1979年增加18679.11万元。糖蔗生产已成为全地区各级政府及农民收入的主要财源之一。如被国家定为全国糖料生产基地的来宾县,1997-1998年榨季共种蔗45万亩,产进厂原料168万吨,产糖17.6万吨,实现税金8000万元。同年,该县风凰镇产糖蔗24万吨,实现税金480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89%。同是这个县的北五乡该年农民人均种收入收入达2041.5元,其中佳田村民委更达5671.3元。该县的“种蔗大王”黄世杰,1998年种蔗1700亩,产糖蔗7000余吨,收入超百万元。象州县石龙镇,农民人均种蔗2亩,产蔗7吨多。去年,全镇甘蔗总产值达2300余万元,为镇财政增收250万元。农民人均种蔗收入1300余元。今天,举目昔日贫穷落后的桂中大地,一栋栋被人们喜称为“甘蔗楼”的楼房,一辆辆被称之为“甘蔗车”的汽车、拖拉机、摩托车随处可见。糖蔗-这一甜蜜的产业,正在给桂中人民酿制出甜蜜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做法 宜州市充分利用作为国家“双高”糖料蔗基地县(市)的优越条件,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并引导和鼓励制糖企业参与基地建设,把资金和物资集中投放在甘蔗良种推广、实用技术培训、蔗种和化肥贷款以及蔗区水利浇灌设施、道路建设等方面,通过大力抓好糖料蔗基地项目建设,促进了一批低产蔗地的改造,增加喷灌面积,改善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增强甘蔗生产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7.
甘蔗冬植把“六关”甘蔗冬植具有高产、早熟、错开农时、种蔗易解决、土地好安排、产量高出春植蔗的5-10%的优点。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把好六道关口。一、整地。宜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上、土壤疏松、保水力强的地块。深耕细耙后按行距90-100厘米开种植沟,沟...  相似文献   

8.
甘蔗地下害虫是严重危害云南甘蔗生产的一类重要害虫,主要有:蔗龟、蔗头象虫、蛀茎象虫、甘蔗白蚁、甘蔗刺根蚜等,其中又以蔗龟、蔗头象虫、蛀茎象虫发生最为普遍,危害也最为严重,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蔗龟1)主要种类及危害主要种类是:大等鳃金龟、突背蔗金龟和光背蔗金龟。大等鳃金龟多分布在肥沃的砂壤土地带,主要以幼虫危害根部。虫体大、食量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科技厅持续支持"甘蔗高产高糖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化示范"等重大项目,以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和云南农业大学以及省内重点制糖龙头企业组成甘蔗育种研发团队,加大甘蔗育种科技投入,以"科研育种单位+企业+基地"的运作模式,创新育种思路,大规模开展甘蔗品种选育和改良,先后引进和选育了9个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成为云南省新一代主推品种,实现全省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历经400多年的发展,弥勒县蔗糖产业从小到大,如今已发展成为上规模的龙头产业,成为弥勒县重要的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民就业的富民产业。弥勒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甘蔗生产和蔗糖分积累,具有发展蔗糖产业的良好条件。多年来,弥勒县高度重视蔗糖产业的发展,注重加强甘蔗种植规划、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和推广。2006年以来,弥勒县每年投人资金500多万元,用于改善蔗区  相似文献   

11.
武鸣·农业     
《广西经济》2010,(11):108-108
武鸣县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建成了粮食、甘蔗、木薯等优势产业基地,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广西糖蔗生产基地县、广西木薯淀粉生产大县、厂西亚热带水果生产大县,2007~2009年连续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  相似文献   

12.
本人是武鸣县宁武镇唐村村潘村屯人,现年61岁,高小文化,与甘蔗、木薯打交道二十多年。由于不断探索总结,提高甘蔗种植的科技含量,我种植的甘蔗单产和总产不断提高,2005年种植490多亩,总产原料蔗3480多吨,平均亩产6.93吨;  相似文献   

13.
蔗糖业是我区的优势产业,是蔗区县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主要来源,我区要利用近期蔗量短缺糖价高企,国家重视蔗糖业发展的有利时机,以蔗区水利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全区水利建设,努力实现全区农田水利建设跨越式发展。提高对蔗区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 北方种蔗成功的关键是采用人工育苗技术。人工育苗不仅可以节约蔗种,保证苗全苗壮,而且可以提高和延长甘蔗生长期,有利于早熟转色、高产高糖。北方种蔗具有很多优势。  相似文献   

15.
1~2月值甘蔗萌芽期,要防治甘蔗凤梨病、赤腐病、黑穗病、蔗龟、白蚁、二点螟、条螟。防治措施:1)引种和外调种苗要严格做好检查工作,以防止危害性病虫害和杂草传播和蔓延。2)收获甘蔗时,实行小锄低砍,及时清园,消灭越冬虫卵。3)选用无病虫害种苗。下种前用2%石灰水浸种24h,或用0.1%多菌灵或苯苯特、申基托布津药液浸种5min,可防治凤梨病、赤腐病。将种苗浸在冷水数小时后浸入  相似文献   

16.
肖化 《广西经济》2007,(5):20-21
崇左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发展甘蔗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是国家农业部划定的“高产高糖”甘蔗优势区之一,辖区内有5个县(区)被国家发改委定为甘蔗生产基地县。经过多年的培植和扶持发展,目前全市的产糖量、蔗糖质量、蔗糖生产成本、制糖企业利税和蔗款兑现等多项指标在国内、区内制糖行业和食糖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全市蔗糖年产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全国的五分之一,是全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和中国产糖第一大市。为了做大做强蔗糖产业,崇左市要抓住国家和广西加大对崇左蔗糖基地扶持力度的有利时机,站在全国的战略高度和更大范围的国际合作来谋划发展蔗糖产业,大力发展糖业循环经济,培育蔗糖产业集群,着力壮大全国糖蔗核心主产区,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制糖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17.
广西有56个县(市、区),近2000万农民从事糖料蔗种植,占农业总人口50%左右,有21个县一半的财政收入来自制糖业税收,49个贫困县中有36个靠种植糖料蔗解决农民温饱问题。自1992年以来,广西糖料蔗产量一直稳居全国首位,占全国食糖产量都在60%以上。2010/2011年榨  相似文献   

18.
1、技术背景该方法属于施肥技术领域,由传统的甘蔗施肥多次习惯性施肥,改为甘蔗种植时肥料一次性施入,能够提供甘蔗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氮、磷、钾;基肥与蔗种施入土壤后甘蔗整个生理期所需养分;使甘蔗在其各个生长期快速、充分的获取所需的营养成分。2、具体实施施肥方法在甘蔗种植开沟时,深开沟30cm,然后把甘蔗专用高浓度缓释肥料按照80kg/亩的量作为基肥  相似文献   

19.
广西又选育出两个甘庶新品种 广西甘蔗研究所又成功选育出两个早熟或中早熟、高糖、高产、稳产甘蔗新品种——桂糖861267(桂糖16号)、桂糖89/5(桂糖17号)。 这两个品种一般亩产在6~7吨,高产超过10吨,被列为广西“吨糖田”推荐品种之一。桂糖16号早熟、高糖、丰产、稳产,萌芽快且整齐,分蘖力强,中大茎,蔗茎均匀,有效茎数多,不孕穗开花,老叶易自然脱落,较耐旱,耐寒,适应性广,宿根性好,蔗  相似文献   

20.
和睦糖厂几近破产 融水和睦糖厂是于1989年建成投产的国有独资企业,原设计生产能力为650吨/日榨,采用压榨提汁亚硫酸工艺生产,主要产品有白砂糖、赤砂糖、食用酒精,副产品有糖蜜、蔗渣。企业原料蔗来自该县的融水镇、永乐乡、和睦镇,1989年甘蔗种植面积1.1万亩,1989/1990榨季进厂原料蔗1.68万吨,缺口达6.2万吨。 1992年尽管扩大了甘蔗种植面积,1992/1993榨季进厂原料蔗上升到5.78万吨,但仍缺口2.02万吨。企业长期“吃不饱”、经营管理不善,导致连年亏损。1993年国家实行紧缩银根的宏观调控政策,得不到贷款的和睦糖厂面临破产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