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1、新植甘蔗抗旱栽培技术一般来说,蔗区生态类型多样,因而选择的甘蔗品种各不相同。大旱之年,我们首先应该选择种植抗旱性强的甘蔗品种。实践证明,目前抗旱性较好的新品种主要有粤糖86/368、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新台糖10号、桂糖11号和云蔗03/194(早熟)等。旱地甘蔗一般采用深沟板土栽培技术,抗旱效果比较理想。其技术要点包括:一是开沟,要求植蔗沟深40cm,播幅宽30cm,  相似文献   

2.
耿马县勐永镇干湿季分明冬春干旱频繁发生,甘蔗生产立体条件显著,80%属无灌溉条件的"雨养型"旱地甘蔗,其抗旱栽培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其种植技术介绍为下:1、槽植法"槽植"法即沿等高线开植蔗沟并封闭蔗沟两端,形成一个"槽",保持水土,减少径流;蔗种置于沟底板土上,覆盖土后加以镇压(压实覆土层),使沟底板土、种苗和覆土层紧密结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同时利用毛细水管以提高出苗率;充分发挥"槽"的保水、保肥作用,加宽播幅,增加  相似文献   

3.
夏秋季是甘蔗的主要生长期,搞好栽培管理是提高甘蔗产量的关键。因此,要着重抓好以下田间管理。1、根据苗情长势,合理施用追肥由于蔗种、土质、天气的影响,苗情长势总是有差别的,应根据苗情长势,分类施用追肥。生长健壮的一类苗,每亩只追施尿素5~7kg;生长中等的二类苗,可追施尿素10kg;生长较差的三类苗,应追施尿素15kg左右。施用追肥宜早不宜迟,以促其快速生长,充分利用夏季的光热资源,提高甘蔗产量。  相似文献   

4.
1~2月值甘蔗萌芽期,要防治甘蔗凤梨病、赤腐病、黑穗病、蔗龟、白蚁、二点螟、条螟。防治措施:1)引种和外调种苗要严格做好检查工作,以防止危害性病虫害和杂草传播和蔓延。2)收获甘蔗时,实行小锄低砍,及时清园,消灭越冬虫卵。3)选用无病虫害种苗。下种前用2%石灰水浸种24h,或用0.1%多菌灵或苯苯特、申基托布津药液浸种5min,可防治凤梨病、赤腐病。将种苗浸在冷水数小时后浸入  相似文献   

5.
甘蔗冬植把“六关”甘蔗冬植具有高产、早熟、错开农时、种蔗易解决、土地好安排、产量高出春植蔗的5-10%的优点。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把好六道关口。一、整地。宜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上、土壤疏松、保水力强的地块。深耕细耙后按行距90-100厘米开种植沟,沟...  相似文献   

6.
1、技术背景甘蔗是需水量较大的经济作物。在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土壤栽培甘蔗,采用传统开沟种植技术,由于种植沟内土壤保蓄能力低,导致有限的自然降水成了制约甘蔗萌发出苗、生长的首要因素。同时,施入土壤中的肥料也因降雨冲刷、径流等水分损失而部分损失,造成甘蔗对肥料利用率低,集中表现在旱地甘蔗单位面积收获有效茎数量少,单茎节间短、茎细,单茎产量不高。  相似文献   

7.
油菜是越冬作物,年前生长状况与年后产量有密切关系。俗话说:“年前多片叶,年后增个枝“。这就充分说明,油菜年前长势越好,年后产量就越高。油菜“秋发“是指到秋末( 11月底),植株绿叶达 9- 10片,越冬前( 12月底)植株绿叶 12- 13片,这种秋发型油菜一般亩产可达 200公斤,比冬发型( 9- 10叶越冬)增产 27. 9%,比冬壮型( 7- 8叶越冬)增产 72%。实践证明,油菜秋发栽培是高产再高产的重要途径。   油菜秋发栽培的关键措施,主要是早播、早栽、早施肥、早管理的“四早“栽培法。   1、提早播种。为了充分利用冬前(主要是秋季)的温光条件,制造较多的有机物质,为年后生长发育和高产稳产打好基础,“秋发“油菜必须提早播种,特别是山区要改迟播为早播。一般要求在 9月上旬播种,因为早播才能早发,如果播种期推迟则产量下降。   2、中苗早栽。早栽的标准:苗令 25- 28天,绿叶 4- 5片,这样的中苗早栽,起苗伤根少,栽后返青成活快,单株生长发育快,容易达到“秋发“标准。但中苗一定要早栽,迟栽的仍需栽大苗。   3、早施肥。要重施底肥,早施苗肥和早施苗蕾苔肥。施肥量以 5∶ 3∶ 2为宜,这与习惯...  相似文献   

8.
1、种植技术1)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夏大豆要结合本地耕作条件和种植习惯及土壤肥力来选择品种。夏大豆播种适期一般在6月上旬,最晚不能超过6月20日。要求足墒下种,强时下种的要浇蒙头水,以利出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肥力高的地块亩留苗在1.2万株左右,肥力低的地块可亩留苗在1.5万株以  相似文献   

9.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作为一项有效的农业生产增产措施,已广泛得以应用。资料记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从用天然材料覆盖地而栽培作物发展而来。1、蔗叶覆盖种蔗经多年多点调查结果表明,用蔗叶覆盖种植甘蔗比对照没有用蔗叶覆盖种蔗的农艺性状有明显的优势,其主要表现:(1)宿根发株率高,蔗叶覆盖的比对照(裸地)提高6%。(2)分蘖率高,蔗叶覆盖的比对照提高4%。(3)茎长增高,蔗叶覆盖的比对照增高19cm。(4)茎径增粗,蔗叶覆盖的比对照增粗0.07cm。  相似文献   

10.
甘蔗地下害虫是严重危害云南甘蔗生产的一类重要害虫,主要有:蔗龟、蔗头象虫、蛀茎象虫、甘蔗白蚁、甘蔗刺根蚜等,其中又以蔗龟、蔗头象虫、蛀茎象虫发生最为普遍,危害也最为严重,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蔗龟1)主要种类及危害主要种类是:大等鳃金龟、突背蔗金龟和光背蔗金龟。大等鳃金龟多分布在肥沃的砂壤土地带,主要以幼虫危害根部。虫体大、食量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景谷县被列为云南省23个县35个甘蔗高产创建整片推进试点县之一。根据国家农业部、云南省农业厅的安排部署,结合景谷经济社会和自然资源条件,制定了《景谷县甘蔗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将甘蔗高产创建项目安排在交通便利、群众基础好、种蔗积极性高、辐射带动面广的永平蔗区,项目涉及团结、蛮费、费竜、迁毛、迁糯、蛮腊6个村29个组1216户蔗农,创建目标任务10000亩,平均单产5吨,甘蔗含糖  相似文献   

12.
本人是武鸣县宁武镇唐村村潘村屯人,现年61岁,高小文化,与甘蔗、木薯打交道二十多年。由于不断探索总结,提高甘蔗种植的科技含量,我种植的甘蔗单产和总产不断提高,2005年种植490多亩,总产原料蔗3480多吨,平均亩产6.93吨;  相似文献   

13.
<正> 北方种蔗成功的关键是采用人工育苗技术。人工育苗不仅可以节约蔗种,保证苗全苗壮,而且可以提高和延长甘蔗生长期,有利于早熟转色、高产高糖。北方种蔗具有很多优势。  相似文献   

14.
周松岐 《广西经济》2001,(C00):33-33
柳州地区地处桂中,面积2.6万平方公里,人口400多万。她位于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带,年均气温17℃-21℃,年均降水量1200-1700毫米,加上人均耕地面积达1.26亩;居全广西之首。因此,非常适合发展糖蔗生产。但是,解放前,由于除少数农民自办的,人推牛拉的土榨外,全地区没有一家糖厂,因此,糖蔗生产也几乎等于零。直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全地区的糖生产才获得迅速发展。不过,要说柳州地区的糖蔗生产真正步入快车道,还是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在南巡讲话的鼓舞下,柳州地区的领导们在经营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毅然把糖蔗生产确定为富民、富财政的第一支柱产业来抓,投入了的人力物力。从而使全地区的糖蔗产量成倍增长,步入了空前的辉煌。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字,到1998/1999年榨季,全地区种蔗面积达137.4万亩,比1979年增加了115.9万亩,增长249.09%;进厂原料518万吨,比1979年增加419万吨。更可喜的是,随着糖蔗生产中科技含量的提高,高糖高产良种蔗的种植面积也日益扩大。1999年高产炕糖良种的面积已达到24.8万亩,其中,新台糖16、20、22、23号分别为17.8万亩、0.57万亩,1549亩和239亩。在2-3年内高精良种要达到总面积的80-90%。糖蔗生产的大发展,促进了柳州地区制糖业的起飞。到1997/1998年榨季。全地区已有中、小型糖厂17家,日压榨能力达4.2550万吨;比1979年增加3800吨,共产糖50.32万吨,分别是1958处和1978年的1005.4和29倍。本榨季,全地区的蔗糖生产共实现税金18802万元,比1979年增加18679.11万元。糖蔗生产已成为全地区各级政府及农民收入的主要财源之一。如被国家定为全国糖料生产基地的来宾县,1997-1998年榨季共种蔗45万亩,产进厂原料168万吨,产糖17.6万吨,实现税金8000万元。同年,该县风凰镇产糖蔗24万吨,实现税金480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89%。同是这个县的北五乡该年农民人均种收入收入达2041.5元,其中佳田村民委更达5671.3元。该县的“种蔗大王”黄世杰,1998年种蔗1700亩,产糖蔗7000余吨,收入超百万元。象州县石龙镇,农民人均种蔗2亩,产蔗7吨多。去年,全镇甘蔗总产值达2300余万元,为镇财政增收250万元。农民人均种蔗收入1300余元。今天,举目昔日贫穷落后的桂中大地,一栋栋被人们喜称为“甘蔗楼”的楼房,一辆辆被称之为“甘蔗车”的汽车、拖拉机、摩托车随处可见。糖蔗-这一甜蜜的产业,正在给桂中人民酿制出甜蜜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油菜高产“三早”秋发栽培波阳县石门街镇今年油菜喜获丰收,主要原因是大面积推广油菜"三早"(早播早栽早管)秋发栽培,平均亩产比冬发栽培亩增2--3成。"三早"秋发栽培的主要技术是:1、选用良种。一般用中迟熟良种秦油2号,中油821等。2、适时早播,培养...  相似文献   

16.
“宿根蔗”的春季管理宿根蔗在上年甘蔗砍收后,地下根芽借土温保护过冬,第二年具有早发株、早封行、早缩尾和早成熟的特点。因此,开春后的宿根蔗田间管理必须突出一个"早"字。1.早开垄松蔸。把垄和蔗蔸周围的土壤翻松,使其蔗蔸土壤充分晒白与风化,提高土温,增强...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期间,云南的甘蔗种植面积达到450万亩,甘蔗和食糖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全省食糖产量、企业效益、蔗农收入、财政税收大幅增长,年均产糖200万吨,蔗糖产业工农业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制糖工业实现利税30亿元,已发展成为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然而,甘蔗科技促进产业发展潜力还很大。目前,云南甘蔗平均亩产为4.5吨,在近80%的旱地蔗区亩产仅为3.5吨,甘蔗糖分14.8%,甘蔗单产和糖分还有很大潜力。"十二五"期间,我省甘蔗  相似文献   

18.
韦建坤 《魅力中国》2014,(21):388-388
甘蔗栽培与护理要讲究选种和注意截留蔗种,以及土壤环境和生长护理,才能够丰产、增甜,在甘蔗生长过程中,要注意清除杂草和处理病虫害,及时追施肥料和施放农药,确保甘蔗壮苗、健康长高、长粗,细心呵护并摘除叶片,让甘蔗能够有充足营养成长的阳光照射,增强蔗竿的抵抗力,生长后期注意培土封垄,将土加高加厚,防止茎秆倾斜弯曲,使甘蔗不但形美,而且挺拔,有效促进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1.台湾蔗糖业概况 台湾地区气候高温多雨,适合甘蔗生长。早在1624年,台湾就有蔗糖生产的纪录,但蔗糖业在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以后才有较大的发展。1901年起日本在台南市郊设立“甘蔗试作场”促进甘蔗科技发展,并开拓外销市场。  相似文献   

20.
1、技术背景该方法属于施肥技术领域,由传统的甘蔗施肥多次习惯性施肥,改为甘蔗种植时肥料一次性施入,能够提供甘蔗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氮、磷、钾;基肥与蔗种施入土壤后甘蔗整个生理期所需养分;使甘蔗在其各个生长期快速、充分的获取所需的营养成分。2、具体实施施肥方法在甘蔗种植开沟时,深开沟30cm,然后把甘蔗专用高浓度缓释肥料按照80kg/亩的量作为基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