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论证了建设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与美丽陕西的辩证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是美丽陕西的本质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任务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建设"两型社会"为实现美丽陕西创造了条件。探索推进陕西"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路:第一,"两型社会"建设中要强化节能环保、生态优先的意识;第二,"两型社会"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第三,积极发展产业集群,强化产业支撑;第四,以发展工业园区带动发挥产业集聚优势;第五,加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同时,强调了陕西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着重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烟台市福山区紧紧抓住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两大战略”叠加机遇,按照全域建设蓝色经济区的思路,把蓝区建设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战略的位置,充分发挥临海临港的区位优势、吸纳投资的开放优势、支撑发展的产业优势以及生态文明的环境优势,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为突破口,集中精力突破南部生态新城、中部现代化城区、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切实增强成都"五中心一枢纽"支撑功能,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成都市的奋斗目标。蒲江,作为成都市的一份子,本着小县也要有大作为的理念,充分发挥自己的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发展,集中打造以生态工业为主导、以生态旅游业为支撑、以都市生态有机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成都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贡献蒲江力量。  相似文献   

4.
对广东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具有特定的产业体系,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这些产业聚集和融合形成生态城市。广东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分解为“四个加快”,即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发展生态工业,加快发展生态服务业,加快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保产业作为"21世纪最具生命力的朝阳产业",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已成为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和商业竞争抢滩"布局"的新领域。产业不成规模、产业层次不高、分散不够集群、市场拓展困难、开发能力不足,是宁波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宁波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规模效应。加快宁波生态环保产业集群集聚发展,要着力做好产业规划,加快建设生态环保产业园区,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扶大扶强龙头企业,加快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研发,加快构建政策支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海南州着眼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进一步提高空间开发效率,加快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泛共和盆地崛起提供强力产业支撑。一、加大现代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加工仓储及冷链物流体系一是优化农牧业产业布局。以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构建环湖现代生态农牧业经济带、沿黄现代生态循环农牧业经济带、南部高寒牧区生态畜牧业经济带和沿黄冷水养殖适度开发带等“四大”经济带。二是加快农牧业提质升级。  相似文献   

7.
徐鸣华 《浙江经济》2005,(17):48-50
开化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特色招商道路,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开展定向招商、板块招商、配套招商、生态招商,探索出一条产业招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查启利 《老区建设》2010,(21):34-36
发展低碳经济是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新模式。在全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苏荣强调,要加快发展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生态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现代服务业,打造绿色家园,使生态环境优势变成不可多得、不可替代的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9.
郭际 《老区建设》2009,(12):10-12
近些年来,“三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在促进农民增收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重新审视农业产业化对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为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适宜大力发展甜叶菊绿色生态产业的优势条件,重点扶持龙头产业,统一规划,合理安排,把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甜叶菊绿色生态产业的大项目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放大生态产业优势建设幸福美丽大岚大岚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优势,最弱的短腿是经济薄弱,显性的制约是空间不足,隐性的束缚是小农意识。要推动大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因此需要:一是加快建设"美丽大岚"。科学编制村庄发展规划,突出山村田园风光特色,推进生态保护、村庄改造、景区开发的和谐统一,精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大岚风景线",保持"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江南山区优美环境。推行生态墓葬,保  相似文献   

11.
涂娓珠 《开放潮》2004,(7):61-62
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快福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以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为目标,立足比较优势,着力培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文 《山东经济》2008,24(6):155-160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对于应对周边地区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带来的挑战,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同时也面临着较多的制约因素。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要紧紧抓住发展高效生态经济这一主题,以“四点四区”建设为重点,努力促进黄河三角洲沿海经济带的隆起,同时要着力构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走高效、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建设美丽滨海,天津滨海新区必须全面实现经济发展、城市发展、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转型升级。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天津滨海新区必须以生态文明和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巩固和发展低碳绿色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构筑富有竞争力和滨海新区特色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希望产业,生态旅游业更是欠发达地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和发展点。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着力促进经济与生态的融合,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建设生态旅游名省。党代会给上犹发展旅游业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上犹作为四省边际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应该充分利用好生态资源这笔宝贵的财富,打造四省通衢的区域中心休闲养生后花园。  相似文献   

15.
李吉雄 《中国经贸》2014,(23):48-49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支撑。江西生态优势明显,全省多数县具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因此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是必然选择。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江西省婺源县的发展实践为例,研究基于发挥生态优势的县域城镇化与产业化互动发展问题。持续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是发展的重要基础,全域性规划和建设是实现生态城镇与产业生态耦合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突出爱辉区的生态优势,力争使其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坚持以工程和项目为支撑,强力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科学规划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坚持保护优先、适度集中、突出优势、点状开发、多元投入、有序推进的原则,规划建设6大功能区;大力发展林产经济,以生态产业的全面发展促进生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浙江经济》2014,(6):38-39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坚持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打造特色生态品牌;坚持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生态型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强化综合治理。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坚持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制度保障体系;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为滨州科学发展、追赶超越增添了巨大动力。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突出高效生态发展定位.统筹谋划“黄蓝”两区建设,打基础利长远,抓投入惠民生,加快建设生态美丽幸福新滨州。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城市化生产进程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构建中一项重要的产业.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各项事业的发展基础.没有生态建设中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其他产业就不能迈出稳固的步伐.然而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在空间结构上存在着一些差异性,本文针对其中存在的价值、意义、问题以及趋同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槐香黄河口     
东营市河口区孤岛镇处于黄河口湿地腹地,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当地独特的天然风景,为孤岛镇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绝佳条件。近年来,孤岛镇立足临港优势,紧紧抓住“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实施机遇,全力挖潜生态旅游业,积极整合神仙沟、孤岛植物园等旅游资源,叫晌“槐花之乡、文化名镇、生态孤岛”品牌。借助独特而丰富的湿地资源,孤岛镇瞄准湿地生态品牌,高起点规划建设,提升景区档次水平,加快发展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