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中国名义货币状况指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监测货币状况指数是将汇率纳入货币政策框架中的一种可行方式.文章在系统分析汇率和货币供应量等变量对国内消费者价格水平的价格传递链条的基础上,运用VAR方法来构建了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的中国名义货币状况指数.研究表明,M1和名义有效汇率在名义MCI中的权重之比为1:1.17,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名义MCI与消费价格指数走势是高度吻合的.从货币政策立场指示器和对通货膨胀进行监测的角度看,我国央行应关注并定期发布货币状况指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外汇市场压力方法建立并经验地估计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制度弹性.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中国货币当局在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上的言行一致性问题和不同的实际汇率制度安排下的中国宏观经济绩效.研究发现:一是"害怕浮动"在为中国提供货币政策纪律的同时,也赋予了货币当局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促进产出增长的能力;二是人民币实际的汇率制度安排越具有弹性,就越易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反之亦然;三是无论中国名义上宣称了什么类型的汇率制度,实际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越具有弹性,就越不利于中国实际产出的增长.反之亦然.在此基础上,结合汇率制度名义和实际分类法的思想,本文认为,在当前人民币名义上宣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个既定前提下,人民币实际的汇率制度表现为"害怕浮动"的特征不仅是合理的政策选择,而且也是有利于中国的福利增进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货币替代现象的VEC模型:1994-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进行和资本账户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的货币替代现象理当引起我们更大的关注.本文通过建立货币替代的VEC模型对中国的货币替代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了动态分析,最后得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在长期和短期内都是影响中国货币替代的主要因素,名义有效汇率的频繁波动会造成货币替代乃至货币需求的不稳定.因此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降低美元在人民币汇率盯住篮子中的比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4.
跨境贸易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是中国一项中长期发展战略。人民币计价结算会通过几个方面影响货币政策:人民币收付不平衡导致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发生变化,进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变化;人民币计价结算促使离岸人民币市场快速发展,在岸人民币利率、汇率受离岸市场影响加大;与人民币计价结算相配套的资本项目开放加大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计价结算货币的调整影响汇率变化的传递效应,价格波动性和产出波动性发生变化;人民币计价结算还会影响货币需求。应对这种影响的政策措施包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金融市场,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加强货币政策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对价格的影响,本文从总体和行业两个层面研究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讨论进口价格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进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率较高,长期接近于完全传递,存在时滞效应,行业差异较为显著。国外资源品和生产成本的大幅上涨是推动进口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名义汇率的影响程度较弱。同时,本文分短期和长期计量了汇率传递率的动态趋势,并分析其差异和成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日汇率数据对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无约束模型和有约束模型都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在人民币汇率的货币篮子中主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韩元四种货币;在汇改初期,美元的权重仍然非常大,这时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是盯住美元的;但在以后的时期中,美元的权重逐步减少,欧元、韩元和日元的权重则一直稳步增加。2008年7月以后,人民币的汇率形成综合考虑了各种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动趋势,并且在不同时期灵活地改变篮子货币的权重,有意识地增加相对坚挺、国家经济形势较好的货币的权重。不仅如此,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也考虑了国内通货膨胀率的因素,人民币对内贬值会引起实际利率的上升,进而引起实际汇率的上升,这说明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已经具有相当的市场化程度了。  相似文献   

7.
丁宁宁在1985年第一期的《青年论坛》撰文说,拟议中的特区货币应当缓行。其主要原因是;现行的人民币双重汇率不是引进外资的主要障碍;特区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个纯技术性问题,发行特区货币后,和目前的人民币外汇券套汇的情况相比,只是增加了一种货币,多了一重汇率;而且,把发行特区货币作为保护人民币的手段,其实是本末倒置,它只能是一种政府纸币,而不是受经济规律支配的银行券;目前,特区市场允许外币流通,允许币类价格差别,反而有利于我们利用特区这个窗口,掌握国际、国内价格的变动趋势,也为我们调整汇率提供了参考;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取消双重汇率,允许人民币官价在一定范围内浮动,逐步取消人民币外汇券。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二阶局部调整模型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定量估计.估计结果表明,实际产出、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股票市价总值以及货币替代率均对我国的狭义和广义货币需求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分析表明,我国近年来的利率和汇率政策仍然是以稳定通货膨胀为主要任务的;通过利率调整或者人民币升值等货币政策改善我国货币供求状况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关注各宏观经济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动态.  相似文献   

9.
基于SVAR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与人民币汇率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对汇率冲击的反应具有逆经济风向的操作特征,汇率升值,货币政策扩张;而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也符合经济理论,货币政策扩张会引起人民币汇率贬值。同时,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变量时,汇率水平的反应表现为经典的超调现象,但在名义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变量时,汇率的反应曲线则表现为延迟的超调现象。总体上,我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变动非常敏感,相反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的反应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0.
郑志强 《当代经济》2014,(24):140-141
本文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国内价格水平存在负向相关关系,有效汇率变动会造成进口价格和生产者价格的短期波动,但是对消费者价格波动的解释力有限.汇率传递存在时滞,并且有沿着价格链下降的趋势.不同时点的脉冲响应分析并没有发现汇率传递效应发生明显的结构变化.货币供应量冲击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要强于名义有效汇率和世界能源价格冲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处于历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之一,对于当前通胀的成因有很多种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相对固定的汇率政策是主要成因之一。本文构造了加权平均有效汇率指数,并检验其与国内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关系,目的在于运用Engel-Granger两步法分析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得出结论:国内物价水平与名义有效汇率、国外物价水平及国内货币供应在长期存在协整关系;名义有效汇率对国内CPI存在显著影响;国内CPI主要由国内因素决定,汇率波动的影响在短期内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资本市场》2014,(6):24-30
<正>经济通胀下行,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宽松,货币利率下降,进而导致套息资金收益下降、资金流入减少、人民币汇率贬值。是货币宽松惹的祸资金流动决定汇率价格人民币本质上是一种商品,其价格由供需决定。过去几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和外汇占款数量高度相关,人民币月度升值幅度和商业银行月度结售汇顺差高度相关,2月人民币汇率贬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制度:现状、近期选择与改革操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薇 《当代经济科学》2005,27(3):9-13,108
本文运用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的数学模型对人民币均衡汇率和汇率失调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重点讨论了货币篮子的目标设定和权重选择等问题,模拟了1994~2004年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下的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在大部分时期偏离模拟均衡汇率轨迹,表现为人民币汇率的失调.其中,1997~1998年为人民币汇率高估时期,1999年往后的时期人民币汇率转为明显的低估,尤以2002年最为严重,而且低估程度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本文给出的政策含义是,就近一阶段而言,人民币采用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是一种现实且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在新开放宏观的框架下建立理论模型,分析汇率对国内价格的传递机制,并进一步利用中国的宏观参数模拟得出名义汇率对消费者价格的长期传递弹性,结果表明名义汇率对消费者价格的长期传递弹性在0.13~0.18之间。此外,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1994~2007年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消费者价格的长期传递弹性为0.14。比较数值模拟结果和实证结果后发现两者的结果较为接近,表明本文建立的理论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人民币汇率的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JJ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计量方法,研究了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国汇率市场与原油期货市场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原油期货价格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原油期货价格上涨是人民币升值的单向Granger原因。从短期来看,原油期货价格和人民币名义汇率互为Granger成因。针对以上结论,进一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汇改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汇改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若升值1%,22个月后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和20个月后消费者价格分别下降0.746%和0.252%;从历史分解的结果看,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期间,人民币升值对降低国内通货膨胀有比较显著的解释力。此外,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且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国内的需求过盛,可能是出现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外汇汇率又可称为外汇价格或外汇行市。它是不同国家货币单位兑换的比率。而人民币汇率则是以人民币表示的外汇价格。汇率定值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一国进出口商品贸易、劳务贸易,以及技术贸易在国内外市场上价格的竞争力,而且还关系到一国金融资产的国际相对收益率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本。因此,汇率是进行国际经济交往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经济杠杆之一。  相似文献   

18.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人民币汇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何谓购买力平价理论1 91 6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 (GustavCassel)在总结前人学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 :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间的汇率实际上代表的是用本国购买力交换外国购买力的比率。而购买力的大小又是通过价格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卡塞尔的定义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两个国家价格水平之比 ,可表示为 :St=PLt/PLt 式中St代表t期外国货币的本币价格 (即直接标价法的汇率 ) ,PLt 是t期本国的价格水平 ,PLt 是t期外国的价格水平 ,因为是代表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率 ,所以PLt、PLt 包含的商品应该是相同的 ,并且同一种商品在国内外价格水平中的权重也应该是相等的。在这里 ,价格水平 ( pricelevel)是不同于价格指数或物价指数的 ( priceindex)的。而相对购买力平价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 :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如果用i和i 表示本国和外国t期的通货膨胀率 ,则相对购买力可用公式表示为 :St/St-1=( 1 i) /( 1 i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否适用于人民币汇率(一 )绝对购买...  相似文献   

19.
对外宣称与事实上的汇率机制具有广泛的不一致性。本文在估计一篮子名义锚货币方法的模型框架下,引入汇率市场压力变量来刻画汇率制度的弹性程度,研究人民币汇率机制及其国际比较。分析发现:(1)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名义锚货币发生了转换,欧元开始发挥显著作用,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仍然采取了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安排。(2)在调节汇率市场压力的三种方式中,我国主要通过对外汇储备的购买来缓解货币升值压力,主要发达国家则是汇率、利率与外汇储备兼而有之,并主要表现为汇率本身的调整。(3)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相比,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仍显不足,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基于汇率决定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构建了宏观经济变量和微观市场因素相结合的人民币对美元月平均汇率决定理论模型,进一步,本文对所构建的人民币对美元月平均汇率决定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样本内外预测效果分析,研究发现,在区间2005年8月至2013年8月,人民币对美元月平均汇率由中美相对利率、中美相对通货膨胀率、美中相对广义货币供应量、技术分析者预期以及基本面分析者预期决定。本文构建的人民币对美元月平均汇率决定模型无论是拟合效果还是样本内外预测效果都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