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阐述"苏南模式"转型大背景下的无锡城乡一体化发展状况,包括无锡城市化动态演化特征、城市化中的突出问题、城市化动力机制,以及乡村城镇化等。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统筹城乡视角下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乡村旅游作为乡村经济的一个新兴项目诞生出来,它利用乡村原有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乡村特有绿色土特产的生产再加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拉近了城乡差距,从而促进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及建设和谐新农村.同时乡村旅游的出现和发展也使得传统乡村功能得以重构,如使乡村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乡村功能由农业向多产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3.
苏南作为我国经济的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时代,随着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传统苏南村级经济发展出现新的变化并涌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类型,本文以江阴市红豆村为例对其村级经济发展做法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总结了其发展的经验及启示,为新时期苏南地区村级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改革三十多年来,我国乡村治理面临四个方面的基本转型。从一个封闭的社会向开放的社会转型。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转型。以前的乡村治理都是在城乡二元体制这一基本前提下去建立完善政策体系,我们现在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那么我们的乡村治理就要适应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转变。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的产权不清晰向现代新型集体经济的产权清晰转型。从传统的管理型模式向现代的治理型模式转型。我们长期以来习惯管理别人,强化管理而不是强化服务。现代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5.
城乡转型过程中如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实现乡村现代化转型是中国乡村振兴亟待突破的关键难题。为避免基于片面认识对乡村演变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产生误判,造成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需要重新审视与中国禀赋特征相似的东亚经济体乡村变迁的典型事实,理清东亚乡村转型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东亚城乡转型模式并非是依靠单向城市化的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城乡均衡发展,这一模式赋予了农民在城乡多样化的经济机会,有效规避了城乡差距的持续扩大,通过农业要素组合升级而非单一要素替代促进了农业发展,并且实现了村庄功能的存续和拓展。这一经验为正在推进的中国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启示,一是通过城乡平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二是通过促进农业产业革命提升农业竞争力,三是通过城乡权利开放富裕农民,四是通过村庄的体面实现村庄在乡村振兴中的载体功能。  相似文献   

6.
面向乡村振兴的农村土地整治转型与创新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面向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农村土地整治转型和创新的思考,为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国土资源保障。研究方法:文献归纳法、理论分析法和图示法。研究结果:(1)传统农村土地整治存在"三不"倾向,即理论研究不足、空间逻辑不强与规划论证不力,由此带来了"三化"问题,即整治模式固化、复合功能弱化和人地关系泛化;(2)农村土地整治正面临由土地分散整治向空间统筹治理转型、由问题导向向目标导向转型和由以地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型;(3)新时期亟需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创新,积极倡导城乡统筹型土地整治、探索多功能导向型生产空间整治、推广人居环境改善型公共空间治理及聚焦绿色发展型生态空间治理。研究结论:乡村振兴为农村土地整治转型与创新提供了驱动力,农村土地整治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着力点。农村土地整治需兼具规划视角的城乡统筹性与设计视角的空间联动性,在重视土地生产功能提升的基础上,挖掘土地整治蕴含的社会功能与生态服务价值,实现乡村地域要素聚集、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与城乡一体化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地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农村发展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加速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了城乡经济的融合;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步消除,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又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可见,二者是互利互惠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治与乡村发展转型:互馈机理与区域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厘清土地整治与乡村发展转型的互馈关系,为乡村发展转型的优化调控提供系统性思路,为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提供科技支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1)乡村发展转型是乡村发展要素—结构—功能长期性、稳定性质变,土地整治通过对乡村"山水林田湖草"的综合治理调试乡村人地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2)土地整治以土地要素为核心带动,联动激活其他乡村发展要素,在优化乡村空间、经济与治理结构、促进乡村就业功能转型的同时,助推了乡村生产、生态与文化功能的优化与提升。乡村发展转型为土地整治提供了本底支撑与动力,驱动土地整治拓深扩面、提质增效转型。土地整治与乡村发展转型需求失谐可能形成对乡村发展转型的负反馈。(3)基于城市郊区、丘陵山区与平原农区的地域类型特征、空间冲突形式有必要对土地整治进行差异化的区域调控。研究结论: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土地整治需要实现多制度整合协同发展,强化人地预警机制建设,动态把握城乡融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化带来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使国家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同时,城市化对延续几千年的乡土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传统乡村社会的解体。处于转型之际的乡土中国一方面要理性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和结构调整,另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乡村建设,确保城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在空间的集聚过程,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乡村振兴需要建立在城市化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乡村价值的提升与实现、"两山"理念的转化,都有赖于城市居民对乡村价值的需求,这是城市化带动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城市化带动乡村振兴还包括乡村人口的城市化,乡村人口的城市化有两条路径,一条是现有城市对乡村人口进一步吸纳的城市化路径;另一条是乡村人口空间优化基础上的就地就近城市化路径。前者取决于城乡二元制度的破解,后者则取决于乡村振兴中乡村人口在空间上的相对集聚和公共服务有效覆盖的乡村群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苏南乡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历史进程,成为苏南工业一支突起的"异军",引领苏南经济发展,助推江苏经济领跑于全国,由此,应运而生"苏南模式"。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文章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考虑到空间溢出效应,将资本因素划分为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和结构3个纬度,结合劳动力投入量,通过构建前沿的计量经济学空间面板Durbin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2000~2009年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农村金融规模、效率、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结构对农村经济存在反向作用,而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村经济具有显著而正向的直接影响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良好互动机制尚未建立。因此,各省市在加大农村金融投资规模的同时,要努力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与区域分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对江苏省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与交通信息联系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江苏省域乡统筹发展水平由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随着距中心城市距离的增加,城乡联系逐步减弱;根据城乡统筹综合指数,将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划分为紧密型、较紧密型、一般联系型和松散型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县(市)域经济发展差异,并且有着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在分析65个县(市)域经济发展差异概况的基础上,构建了县(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65个县(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划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和经济落后地区4种经济发展类型,基于GIS软件,从地域的空间分布上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与水生态环境之间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开展社会经济与水生态环境协调度研究对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15—2019年江苏省社会经济和水生态环境指标,对13个设区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二者的协调发展度水平,并对其进行了等级划分,针对其区域分布特征进行了空间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9年,江苏省社会经济与水生态环境耦合度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表现上,苏南地区的协调发展度水平最高,苏中、苏北其次,地区耦合度差异较大;总体苏南地区和苏北地区协调发展度的改善程度较大,苏中地区改善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6.
农村集中居住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政府推进的一项重大政策,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同时应着力防范化解政策执行中的潜在风险。文章选择以江苏省北部地区实践和下辖G集中居住社区民众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挖掘并提炼该项政策实施背后的系列风险要素,包括土地风险、生计风险、心理风险和地方管理风险。研究表明,这些风险的现实存在对农村集中居住政策的实施构成了隐性影响,其衍生和演化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涉农政策运行的复杂性特征,需要地方政府予以重视和回应。以农村可持续发展为指引,尊重农民主体意愿、健全补偿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与保障供给、强化产业配套是化解农村集中居住政策风险的关键施政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公共品供求不平衡的现象不断加剧,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例如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资源分配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文章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农村公共品供给与经济发展理论契合性论证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综述与实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两者在实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供给不足影响经济稳定发展、供给不合理与经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得出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农村公共品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保证,反过来农村经济发展也能够加大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层次与规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朱敏杰  马骏 《水利经济》2016,34(5):6-10
利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4—2013年的统计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水利基础设施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利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进一步增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并不能给江苏省经济带来正向促进作用,大力推进与工业化、城镇化相关的水利基础设施可以为江苏省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水利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苏沿海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新一轮沿海开发的号角已经奏响.农村现代化是沿海地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江苏沿海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区域内协调发展是提高江苏沿海经济水平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沿海地区发展的成败.论文在对沿海地区认识的基础上,首先选取11 个指标构建了沿海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的评价体系,运用分...  相似文献   

20.
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途径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君 《水利经济》2018,36(3):1-5
基于江苏沿海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现状,将完善港航基础设施、推进海洋产业升级、加强沿海城市群建设、保护修复滩涂湿地等列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以发挥沿海经济带建设的特色优势,实现沿海经济快速发展,提升江苏沿海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