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静  罗灿 《西部旅游》2024,(5):85-88
海南三亚海上旅游合作开发基地建设是加强南海服务保障能力、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文章基于区位理论,分析三亚海上旅游合作开发基地建设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通过分析三亚与不同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互关系,确定海上旅游合作对象,并设计分散式和集中开发式两种建设布局,提出坚持共享理念、注重创新发展、推进人才聚集、加强开放合作等建设路径,以期促进三亚海上旅游合作开发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牡丹江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中的一部分需依靠自身地理优势,加强牡丹江区域旅游合作,建立办事效率高、速度快的的合作组织,与邻近国家加强贸易往来进行经济建设,对经济发展和建设中的重难点进行攻关,"一带一路"不仅为牡丹江市带来发展机遇更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广西北海入手,通过对广西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以及状况进行概述,并且通过对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解,进一步提出了广西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开发的一些建议。以此能够更好地对丝绸之路文化,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作说明,促进广西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承接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边境旅游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的区位优势正日益凸显,边境旅游受到各级政府重视。本文基于霍尔果斯口岸地区的实地调查,通过对地方政府和企业代表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合大量二手资料,剖析了新疆边境旅游发展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疆边境旅游呈现出两阶段发展演化特征,分别是20世纪90年代的入境购物商贸游和21世纪以来的国内口岸观光游。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缘政治与经济格局、新疆安全形势、口岸区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旅游供给水平是新疆边境旅游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丰富了中国边境旅游区域差异性研究,对新疆边境旅游发展具有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家旅游局透露,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继续推动区域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建设。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编制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发展规划、丝绸之路旅游线路规划、川滇藏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规划,以及京津冀、东三省老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海峡两岸、粤港澳三地、湄公河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并且一直延续至今,丝绸之路的文化和魅力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游客朋友们去到沿线一带的地方参观旅游一揽芳华,由此。,丝绸之路旅游也成为世界旅游的一条精品经典路线。所以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也在进行着丝绸之路旅游的大力开发,同时多层面地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尤其在丝路旅游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中西方的商道,曾对东西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产生过重大作用和影响。它不仅促进了东西方商贸和文化交流,同时也是古代世界文明之间对话与交流的平台,推动了古典时代各轴心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遗留下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  相似文献   

7.
陈建设  朱翔  徐美 《旅游学刊》2012,27(9):34-39
旅游中心地对区域旅游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规模和空间结构是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旅游发展的效益和质量.文章首次尝试运用分形理论分析区域旅游中心地的规模和空间结构,并以湖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形理论来研究区域旅游中心地规模和空间结构是可行的;分形理论和方法是优化区域旅游中心地规模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得到重视。而除了基于贸易通商为主要商业模式之外,具有一定消费潜力的旅游业,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发展。不过,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存思维,导致了旅游业一致化的倾向,例如出现"快、频、低"的旅游氛围,该形式与传统旅游意识形成了明显的对立。对此,本文将以"海上丝绸之路"为背景,深刻探讨根据旅游价值和体验性的游轮旅游模式,希望能够为相关旅游线路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推进和实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旅游综合体成为了一种新型旅游业态并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势头迅猛,现已经成为当代区域旅游综合开发的良好模式。为了更好的了解国内旅游综合体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从理论视角梳理了旅游综合体近10年(2008-2018)来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对比、归纳和提炼的方法,阐述了旅游综合体的概念,发展模式,综合评价及方法研究等六方面的理论基础。这一综述对旅游综合体相关理论的研究提供较为清晰的认识,对国内旅游综合体的前沿动态以及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与区域旅游新格局构建——以郑西高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逐步显现.文章从高速铁路提高可达性、降低旅行成本以及促进旅游产业要素流动等三个方面,建立了高速铁路与区域旅游空间重构的理论框架,并以其他国家的高速铁路为例,归纳总结了高速铁路与旅游空间重构的实践经验.最后,文章以郑西高铁为例,对该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化结果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郑西高铁沿线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变化的结果将是西安、洛阳和郑州进一步发展成为区域商务旅游中心;随着中原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的逐渐完善,洛阳将借助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成为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产业要素将向洛阳集聚;郑州的陕西旅游市场规模将扩大;沿线其他旅游城市在旅游资源特色挖掘和产品错位开发的前提下发展成为旅游站点.  相似文献   

11.
旅游市场分类研究及其意义--以佛山市这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华  钟韵  梁明珠  卓庆 《旅游学刊》2002,17(3):49-54
我们在佛山市旅游研究中使用了"市场分类研究法"和"产品-需求对应分析法",对不同的旅游吸引物所对应的旅游市场进行分类调研和分类处理,发现景点旅游者市场与城市过夜旅游者市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认识这些差异,对于分析区域旅游发展的主导旅游吸引,分析旅游需求趋势和需求预测,对确定区域旅游发展的主动力模型和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制定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旅游市场分类研究及其意义——以佛山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华  钟韵 《旅游学刊》2002,17(3):49-54
我们在佛山市旅游研究中使用了“市场分类研究法”和“产品-需求对应分析法”,对不同的旅游吸引物所对应的旅游市场进行分类调研和分类处理,发现景点旅游者市场与城市过夜旅游者市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认识这些差异,对于分析区域旅游发展的主导旅游吸引,分析旅游需求趋势和需求预测,对确定区域旅游发展的主动力模型和旅游发层动力机制,制定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湖南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袁新华 《旅游学刊》2005,20(1):48-52
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是一项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内旅游业地缘关系紧密,旅游资源富集程度不均,旅游市场对粤港澳的依赖性大,旅游企业发展水平不一,各自的资源与市场优势尚未匹配协调发展。湖南省应采取突出重点、纵横兼顾、市场运作、研究先行的旅游发展战略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14.
云南旅游地域系统地位研究——兼论我国西部旅游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已构成了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部门,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柱。旅游业发展进程和形式上的差异来源于旅游地域系统的区域差异。分析旅游区的特点,研究旅游地域系统的地位,是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的出发点。 旅游地域系统地位的研究,应贯彻整体分析与区域对比相结合的原则。所谓整体分析是指从全球的角度宏观分析不同大区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区域对比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大区内,对比分析同一级别的旅游地域系统,以确定其地位状况。笔者以为旅游地域系统地位上的差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不仅是我国最早推出的旅游线路之一,也是大西北长期以来的主要旅游产品.国家层面推动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始于改革开放之始,"十一五"期间成为国家旅游局重点向境内外游客推出的旅游线路.为了大力开发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线,打造和营销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品牌,国家旅游局组织编制了《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2009—2020年)》.虽然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和经营,但难以摆脱不温不火的窘境,这几年甚至出现下滑的趋势.丝绸之路上已经很难看到成规模的外国游客,我国公民到访中亚、西亚者也是寥寥.  相似文献   

16.
在2014年6月举办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再加上近年中国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丝绸之路旅游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国的丝路旅游起步非常早,几乎是与中国现代旅游业同时发轫,在20世纪80年代初,丝绸之路旅游就成为我国的一张重要旅游名片,西安、兰州、敦煌、乌鲁木齐等丝路重镇是最早发展旅游业的一批城市.国家旅游局对丝路旅游一直非常重视,仅相关规划就做过好几次.然而,不争的事实却是,丝路旅游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甚至近年丝路旅游还有所下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近几十年来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社会对于发展高速铁路也产生了越来越强劲的需求。通过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模型和重力模型,计算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时空竞争力指标和居民出行潜力指标,探讨高速铁路网络演进影响下的海峡西岸城市群旅游系统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加大了城市旅游时空的竞争力,游客的出游潜力随之变化;高铁开通改善了区域的可达性,加强了区域城市的紧凑性和一体化;高铁建设有利于区域旅游的发展,是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开通前后的区域可达性指标与居民出行潜力指标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高速铁路开通前后的区域可达性与居民出行潜力显著相关,理论研究结果总体有效。  相似文献   

18.
行政区经济制约下,城市旅游发展易陷入"各自为政,无序竞争"的发展瓶颈。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以广东旅游差异化和多中心战略为研究目标,构建了城市旅游关联网络结构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测度方法。文章以1996~2011年为研究区间,探讨城市旅游规模引力以及经济区域、都市圈的发展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各城市旅游业存在一体化趋势。广州作为核心其重要性不断上升,珠三角其余城市作为旅游关联网络重要节点的重要性逐步下降。粤东、粤北和粤西经济区域重要性则逐步上升。珠三角各都市圈间旅游发展一体化趋势快于广东各经济区域间一体化趋势。最后,从区域协调框架、行政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差异化发展等方面对时空演变原因进行动因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园林旅游已经满足不了广大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尤其伴随现代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国际化的影响下古典园林城市的传统旅游业更是面临着将旅游资源合理整合和融合古典与现代区域特色的挑战。应努力培养国际化战略,将区域优势与创新战略相结合来适应现代化旅游业在古典园林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旅游卫星账户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对TSA一般理论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江苏省正在编制的、严格遵从国际规范的省级区域旅游卫星账户的实践,分析和论述了我国区域旅游卫星账户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如区域旅游卫星账户的特点、编制过程、主要困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