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谦者自律,因为他心存敬畏,始终坚守那条红线。面对红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红线之外,赴汤蹈火,义无反顾。在谦者倒影里,可以看到意志坚定、神态悠远的圣人模样。老子李聃先生是这么说的——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相似文献   

2.
dx 《农场经济管理》2011,(11):64-64
<正>老子李聃先生认为长生久视的根本途径是"重积德"。积德真是个大白话啊,呵呵。什么是德呀?德者得也。德的本质是"得",但必须是"常得"而无丧,利而无害,这种得才算是"德"。在老子李聃先生那里,"道"是内在规律,"德"是外在表现,遵循规律表现出来的行为结果,就是道德。所以老子五千言被后人称为《道德经》,又名《老  相似文献   

3.
<正>老子李聃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无为"。读小学时老师就批评有的同学"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后来才知道此语引自《老子》,这种"小国寡民"  相似文献   

4.
<正>《老子》要从字缝里读,若不然被他老人家领到高粱地找不到北很是不妥。譬如这个"不敢为天下先",就让俺好一顿纠结。国父孙中山先生著名的口号就是"敢为天下先",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在中国近代史上涌起了敢为天下先的波澜壮阔的滚滚洪流。那么,老子李聃先生错了吗?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如果你能够"后其身"、"外其身",那么老百姓就会拥戴你,人们就会归顺你,你拥有的社会资源就会增加,人气就会越来越旺,你所能做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大,就会"成器"利天下,理万物,主导事物发展进程。这就是"成器长"。  相似文献   

5.
《农场经济管理》2011,(4):64-64
<正>老子李聃先生津津乐道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圣人,一个是善人。"圣人"大概是指得道之人,也就是掌握并自觉运用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人,"善人"是把规律运用  相似文献   

6.
<正>老子李聃先生的雷人语录,与当下网络上流传的雷人语录是两码事。比如,他说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就越咂摸越有味道,隽永而深刻。他老人家是这么完整表述的: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  相似文献   

7.
<正>老子所研究的终极目标,概括起来应该是长久之道。相比较而言,孔子研究的是长久之术,故称为"儒术";孙子研究的是取胜之道,有点打快拳的意思。知止知足,可以长久。但让人纠结的是,"止"于何处?"足"在哪里?如何去"知"?没有办法,俺还得找老子李聃先生要答案。老子实际上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塞兑闭门。他是这么说的:  相似文献   

8.
上善若水     
《农场经济管理》2011,(5):64-64
<正>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何许人能称得上善人呀?老子李聃先生说,"上善若水"。在他的思想体系里,善人的标准是利而不争,成而不居——要有能力利万物拯万民,还要有境界不居  相似文献   

9.
<正>老子李聃先生把"俭"珍为三宝之列,是因为节俭爱费,天下不匮。俭故能广——越是勤俭,越能广袤富饶。俭,外在表现为艰苦朴素不尚奢华,本质上是自我约束敬人畏天。俭以持家,家长不折腾,则家泰人和。俭以立业,当家人不自富自夸,则业兴财旺。俭以建国,领导人爱惜民力,则民富国强。持家、创业、治天下,都离不开一个"俭"字,厉害吧。俺听人讲朱德总司令在延安协助毛泽东指挥抗战,老百姓尊重他德高望重,特意精  相似文献   

10.
天道守身     
<正>关于如何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其实老子李聃先生是给出了正面答案的,那就是"天之道"。他是这么说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意思嘛,是不可贪得无厌,锋芒毕露。  相似文献   

11.
<正>老子李聃先生有一系列雷人语录,"无为而无不为"是其中之一。俺常以同村的二大哥为例来理解这句话。二大哥确实在"无为"上身体力行,无所事事兼与世无争。然而二十多年下来二大哥还是二大哥,看不出他有"无不为"的任何迹象。因此读《老子》时,每逢"无为"二字总感觉他老人家在那里嘲笑俺。  相似文献   

12.
<正>"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一种自我修身方法,是指在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行事,不越雷池半步,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慎众容易慎独难,"君子必慎其独",慎独是评定人道德水准的关键。联想到我们农经人,"慎独"精神值得倡导,"慎独"境界值得追求。首先,崇俭尚廉,恪守道德法律底线。勤俭可以养德,可以助人成就事业;反之,奢靡则会败德,使人走向罪恶的深渊。作为农经人,要真正做到"俭以养德,德而克勤克俭,德而助人为乐,廉而无私,  相似文献   

13.
<正>俺有时也犯嘀咕:老子李聃先生的五千言应该是"为肉食者谋"。因为他那些话都是说给"领导者"听的。当然,这里的"领导者"是指那些能够支配资源的人,可以是"侯王",可以是学者,也可以是家长,总之,能够支配大大小小社会资源的,都是老子李聃先生眼中可以践行"道"的人。他老人家在谈了很多"长生久视之道"后,就谈到一个很要害的东东了,那就是"宝"。他说:"我有三  相似文献   

14.
<正>据报道,在不久前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谈到,有个村干部,为"讨好"一位副部级官员,一直给其父亲发放低保。"这用得着吗?难道一个副部长级干部没钱供养自己的老子?说白了这就是送人情嘛,这坚决不行!"说到这里,李克强重重拍了下桌子,"所以,一定要把信息披露制度严格建立起来,防止暗箱操作,低保金的发放要像划分土地那样,让老百姓监督。"村干部给副部长的父亲发低保,这让人们再次看到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正>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城乡协调是要让人能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自由选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种说法并不完整,农村建设得好也可以让人向往。当下中国农村的资源要素在不断外流,又没有新的能带动农村发展的要素注入,造成了现在城乡发展不协调的局面,农村如果能把基础设施建设齐全,农民在农村也能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服务,他不一定会离开农村。城乡协调发展并不是要让乡村和  相似文献   

16.
<正>炸弹居然能在水上轻盈跳跃?这种神奇炸弹是二战期间英国特别研制的"撒手锏",曾以其轻盈跳跃的方式躲过层层防雷网炸毁德国水坝而一举成名。当时,英军为从源头上削弱德军的作战能力,把德国的重要生产基地鲁尔工业区作为战略打击目标。他们认为,如果将其上方的水库大坝炸毁,德国的军火、煤矿、石油等重要物资生产将陷入瘫痪。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生态建设的深入开展,国家对林业产业化发展日益重视,中共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这种精神指导下,中央财政对林业重点工程和林业专项资金投入逐年上升。林权改革之后的林权转让、林权抵押贷款等给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地和融资平台,林业财政贴息贷款项目能更有效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是项目  相似文献   

18.
《农场经济管理》2011,(7):64-64
<正>老子李聃先生的话要从字缝里读,否则走上歧途吃亏的是自己。比如他说:"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音:si)虎,入军不被(音pi,披之意)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意思就是说,那些养生高人基本上是刀枪不入,虎狼不侵,因为他有金刚不坏之身。  相似文献   

19.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目前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比如,认为企业解决就业、照章纳税就是履行社会责任,把企业的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混为一谈;认为慈善捐款就等于履行社会责任,把捐款的多少作为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这样,"慈善榜"在一定意义上变成了"财富榜",结果出现有些企业一边大把捐钱来"沽名钓誉",一边却生产假冒伪劣商品、恶意对待员工;还有一种错误看法认为,社会责任是政府和行政部门的事,与企业无关,这种看法忽略了企业"社会公民"的身份,也没有认识到企业往往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沿,能主动对社会问题有所承担,将把对企业的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0.
正吉林是粮食大省,是全国优质粳稻主产区,现阶段全省水稻年产量600多万吨(商品量400万吨左右),占东北三省一区的24%。巍巍长白山、悠悠松江水,辽阔黑土地,大自然的无私馈赠让吉林大地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其优越的生态优势不可复制,水稻生产条件好,大米品质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水稻的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大米的品质优势没有转化为效益优势,"好米"没有卖上"好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13年,吉林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推进吉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