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科技金融是中关村的亮点和今后的工作重点。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通过建立信用体系、融资平台和技术交易所等措施,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克兵 《中外企业家》2013,(12):190-191
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人才流动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客观环境,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才流动将有更大的自由度。对企业来说,一方面,人才流动是好事。整个社会的人才流动起来后,企业可以到更广阔的人才市场去挑选人才;另一方面,人才流动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压力,优秀人才的流出无疑会给企业带来能量的损失。因此,企业必须考虑如何留住人才,也就是企业如何实施科学的人才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3.
王德禄 《企业研究报告》2004,(160):F002-F002
中关村作为我国知识经济高地和高技术的发源地与扩散地,除了教育和科研十分发达、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创新创业活动十分活跃外,中关村还呈现出一些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的“高技术社会”特征,如中关村率先开通了“数字园区”,各种协会、商会和中介组织活跃,  相似文献   

4.
北京中关村管委会最近发布了对留学人员大规模摸底调查的结果。截至去年底,中关村留学人员创设企业共1223户,从业留学人员存量为3569人,是1999年的3.5倍。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近1万家,从业人员总数约为36.1万。由此推知,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占园区企业总量的10%以  相似文献   

5.
胡坚 《经济界》2001,(5):68-73
如果从1981年10月中关村第一家民办科技企业诞生来计算,中关村已走过了19年路程;如果以1988年5月8日国务院批准成立第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淀实验区来计算,中关村也走过了12年的发展路程。这些年来,中关村的科技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长为全国高科技企业的领先者。中关村也成为全国发展知识经济、科教兴国、壮大以科技为先导的民营企业的聚焦点。1999年9月国务院对中关村的发展作出了明确批复,确定了发展知识经济、将中关村建成中国“硅谷”的战略目标。为此,我们需要在总结中关村多年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小企业》2011,(2):F0003-F0003
1.“1+6”组合拳给力中关村先行先试 2.人才潮涌中关村——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全面推进 3.中关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中外企业文化》2006,(7):42-42
海淀园企业工委联合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企业文化协会于2006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海淀园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活动周年总结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启动仪式。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企业文化协会负责人及园区近100家企业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企业研究报告》2004,(165):15-17
北京地区政府采购中,因为中央部委的采购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提供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中关村企业的统计并不系统,只是企业方面的相关新闻报道比较多。在北京市政府和区县政府采购中,根据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产品的竞争能力分析以及政府采购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9.
精神快餐     
富人群露头中关村 一个新的富人群体已率先 在北京中关村形成。统计数字 显示,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区的 个人可支配收入已跃居全市首 位,达112亿元。国内高新技术 产业巨头、跨国公司、技术人 才、高校与研究院,近两年培育 起了中关村庞大的富人群体。 他们的年收入上百万,过着国 际公认的高标准高质量生活。 造就富人群体的,是中关 村个人收入的整体高水平。今年上半年,中关村海淀区个人可支配收入已跃居全市第一。其中,工薪项目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占收入的90%左右。 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与跨国公司,在中关村成就了无数个百万富…  相似文献   

10.
业内动态     
《中国中小企业》2013,(1):11-1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到中关村考察并与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温家宝说,中关村发展的经验,一是人的解放,让人活起来,自由地去创造。这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也是中关村发展的根本。二是体制创新,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这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中关村成功的道路。中关村的探索和经验具有全局性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企业研究报告》2007,(11):1-42
1.中关村技术转移的创新实践:组织创新与模式创新 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各种从事技术转移活动的主体,经历了二十几年的探索,逐渐形成了若干活跃的技术转移创新型组织和有效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记者幽向丽)2008年5月5日,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才服务中心、中关村人才市场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主办的"《中关村海淀园IT企业2007年度毕业生薪酬报告》发布会"在中关村人才发展中心召开。发布会邀请了海淀区相关领导、人力资源专家、部分高校就业  相似文献   

13.
《企业科协》2010,(3):24-25
中关村高新科技企业多、中小企业多、民营企业多,是北京乃至全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中关村被国务院批复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发展势头更加迅猛,北京市科协带领所属团体聚焦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积极推动中关村园区成立科协组织的同时,充分发挥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和领域,扩大在中关村一区十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企业研究报告》2005,(3):13-24
在分析了中关村地区主要的历史过程后,我们引入了几个当代比较重要的人文环境理论,我们对中关村人文环境的历史成因就有了更清晰的把握,我们尝试通过抽离出这些历史成因,形成我们对中关村人文环境现状基本要素的分析。从图2中,我们看到结合了中关村的区域环境,中关村已经形成了多个板块的文化体系,包括乡镇板块、商业板块、院所板块、校园板块、企业板块、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关村不断出现重大技术突破,这引起国内外各方的普遍关注。但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在中关村每一项重大技术突破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在国内创新实力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而正是这些产业集群为重大技术实现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新技术企业在经济、技术领域的日益发展壮大,人才超过金融资本成为当今世界新的稀有资源。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才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然而,人才是一种“会跑的资本”,具有很强的能动性,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人才流动。研究人才流动的原因,进行正确有效的人才管理,将有助于吸引人才,发挥人才潜力,减少人才流失,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企业科协》2007,(12):24-26
中关村企业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等三种主要创新模式上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特征。 一、中关村企业原始创新的特点 1.国家战略需求是中关村原始创新的重要动力 中关村企业原始创新的动力不仅仅是来自市场需求,国家战略需求是中关村原始创新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8.
《数据》2011,(5):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关村已成为世界高度关注的高科技区域。这种态势的形成,源于它是中国高技术和产品的集散地,更源于名校区位优势所营造的高知精英群体的存在。资料显示,在中关村企业中,博士、硕士约12万人,海归人才近万人,有42人入选中组部着力打造的“干人计划”名单。  相似文献   

19.
中关村是新经济的领头军,也是高新技术的代名词,中关村地区向来拥有着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而在这种活力的背后,中关村还有着浓厚的人文积淀,中国历史上的种种沉浮和变革都在中关村地区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因此,中关村的人文环境呈现出多元化的、复杂的综合状态,对于其间的每一个人文元素,我们都可以找到它们背后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0.
鹿峰 《数据》2013,(2):96-96
《数据》杂志相伴已有数载,读之文章,或如沐春风,或醍醐灌顶,或品之饴,回味久远。2012年第6期《中关村极尽创新之魅》一文便是如此。作为中关村一区十园中的一名基层统计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园区的腾飞历程,感触颇深。正如文章所言:中关村从电子一条街走向了中国硅谷,占地232平方公里、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000余家、积聚从业人员上百万、年收入超过1.9万亿元……这一串串数字中足以看到中关村脱胎换骨、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