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两大市场未能融合的原因探析 (一)保险市场发展的不完善阻碍了它融入资本市场的步伐. 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众多问题阻碍保险市场自身发展以及资本市场与保险市场融合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如何加大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融合,实现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奠定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双赢格局,已经成为必须解决的课题.美国的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融合比较成功,我们可以从其实践经验中得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如何加大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融合,实现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奠定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双赢格局,已经成为必须解决的课题。美国的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融合比较成功,我们可以从其实践经验中得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一、美国早期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从融合向分离的转变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即中央银行)根据《联邦储备法》而建立起来,标志着美国现代金融制度开始确立。20世纪30年代前,美国的金融制度基本上是不受管制的,自由竞争是当时盛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相互支持、互相受益,共同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这些国家保险资金证券化的程度已达到80%以上,绝大多数的保险公司都是上市公司。在我国随着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了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不可分割性。最近几年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国内的许多保险公司也纷纷提出了上市申请,但即便如此,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联程度还比较低,远远不能满足两市发展的需要,要求在更广阔的空间展开合作。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以来,保监会高层一直呼吁,必须加强对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内在关系的研究尽快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设,积极为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发展创造条件。国内外保险业发展的实践表明,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是内在的、必然的,并且随着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6.
杨琳 《中国保险》2004,(12):14-18
保险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三大支柱,其协调发展对金融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与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张育新 《西安金融》2004,(10):42-43
本文在论述我国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互动发展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提出了通过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互动发展来消除障碍,实现共赢,要重点抓好专业人员培养、金融产品创新和监管部门协作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詹励 《中国保险》2013,(5):27-31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风险不断增多,迫使保险业不断创新,加速了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融合。在金融证券化和保险金融化的趋势下,财务再保险等创新型产品应运而生,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与国际再保险市场接轨,我国在创新产品的同时必须考虑自身发展的客观实际,勾勒我国财务再保险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瓶颈约束与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缺陷迫切需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经验,从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层面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对接模式。本文通过比较美、英、日、德四国的对接模式发现,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和谐对接是资金、产品和制度对接三方面的共融体,是金融市场自然演进与风险资本动态规制的最优范式结合。基于此,我国应在经济、金融微观制度基础变迁的基础上适时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对接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瓶颈约束与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缺陷迫切要求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经验,从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层面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对接模式。本文通过比较美、英、日、德四国的对接模式发现,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和谐对接是资金、产品和制度对接三方面的共融体,是金融市场自然演进与风险资本动态规制的最优范式结合。基于此,我国应在经济、金融微观制度基础变迁的基础上适时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操作性和持续性的对接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瓶颈约束与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缺陷迫切需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经验,从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层面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对接模式。本文通过比较美、英、日、德四国的对接模式发现,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和谐对接是资金、产品和制度对接三方面的共融体,是金融市场自然演进与风险资本动态规制的最优范式结合。基于此,我国应在经济、金融微观制度基础变迁的基础上适时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对接模式。  相似文献   

12.
保险资金的有效管理与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保监会吴定富主席日前在"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高级论坛"演讲时指出,"必须加强对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内在关系的研究,尽快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积极为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发展创造条件".深入研究保险资金的有效管理与运用、提高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和利用率,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保险市场扩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规模、金融发达程度、保险产业资本量是影响保险市场容量的主要因素。中国保险业近年来逐步发展,市场容量逐步扩大,但发展得仍不充分。要进一步扩大中国保险市场的容量,那么扩大保险产业的资本量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资本的积累和增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有利于储蓄的增加以及储蓄向投资的方向转变,进而推动技术创新、资本积累及长远的经济增长。我国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概述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转变,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资本市场与经济的相互融合,使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长期以来,我国的货币、资本、保险三个市场基本处于割裂状态,互不协调,缺乏沟通.文章从建立健全三个市场有机协调发展机制的理论分析入手,通过对国外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协调发展实践经验的考察,国内三个市场发展现状、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分析,提供建立健全中国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协调发展的制度框架.同时,针对三个市场的有机协调发展状况,提出金融监管方面的对策和主张.  相似文献   

16.
曾智  姚鹏  杨光 《保险研究》2014,(12):2-2
本文基于1999~2013年中国保险市场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交替条件期望算法,考察了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检验了保险消费是否存在非线性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增强,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下保险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关系。在进一步细分寿险市场和非寿险市场后发现,寿险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与整体保险市场类似,而非寿险市场无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朱俊生 《金融博览》2004,(10):28-28
保监会最近集中新批了18家保险公司,其批发牌照的速度之快与数量之多前所未有。但是,在保险业高歌猛进的时候,我们仍依稀看到一丝隐忧。首先,应审慎应对产业资本和保险资本的融合。在新批的18家公司的股东中,我们可以发现一大批非保险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身影,如泰山集团、物美集团以及津联集团等,民营资本似乎要“批量”进入保险市场,成为保险市场的主流资本。民营资本进入保险市场,一方面有助于保险公司建立起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促进保险业的股权改革,重塑保险市场的微观基础,完善保险市场结构,但另一方面民营产业资本和保险资本的融合也…  相似文献   

18.
陈小萍 《时代金融》2013,(9):249-251
随着保险/再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逐渐融合发展,两个领域的机构越来越多地参与彼此的业务。金融中介机构积极涉猎可保风险和保险市场业务,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则例行地参与金融风险相关活动。这种融合为巨灾风险管理带来了非传统解决方案:巨灾证券化和巨灾衍生品。文章通过对中国实施资本市场非传统巨灾风险管理方法所面临的挑战分析,试图对中国建立巨灾风险管理和融资机制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记者:孙教授,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当前,保险市场飞速发展,货币市场、证券市场与保险市场三个市场的结合,银行、证券、保险三项业务的融合已为各方所关注,我们想请您就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孙祁祥:银行、证券、保险三者的关系的确千丝万缕。这次中国财险与中国人寿海外上市,一石激起千层浪。国际上一些大的投资者踊跃投资,盛况空前,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看好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看好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的潜力。他们出于一种战略的考虑,抢占市场先机。三家国有保险公司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带动整个保险市…  相似文献   

20.
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是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的内在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体系混业经营趋势的客观要求,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将形成“双赢”局面。然而在此过程中,无论是保险公司、资本市场,还是金融体系,存在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两者的互动发展。因此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