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关系到国计民生,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河南是我国的第一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和人口大省,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各种惠农政策支持是培育河南粮食经济新的增长极的有利条件,仍需加强的方面是:国家要加大对河南粮食经济的支持力度,河南应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加快粮食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扶持并重点培育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2.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对粮食生产与贸易进行保护是各国政府普遍实行的一种特殊政策。但是,以国家干预为特点的粮食保护政策,必然会扭曲市场运行机制,削弱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不利于增强我国粮食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粮食生产经营的全面市场化,健全和完善粮食期货市场有了更重要的现实意义:调节粮食供求,稳定粮食价格;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推动产业化经营;为粮食企业提供避险渠道;减轻入世冲击,保护粮食安全。文章指出发展粮食期货市场的政策措施包括:推出大宗粮食期货交易品种;培育和发展套期保值用户;规范粮食现货市场;发展商品投资基金;开创场外交易;调整不符合国际惯例的法规政策。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粮食发展趋势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建国以后黄土高原地区粮食生产进程经历了振荡期(1949-1964年)、徘徊期(1965-1983年)、增长期(1984-1997年)三个阶段,分析了粮食发展趋势,预测了2000~2030年七个不同年份全区和分区粮食的总产,并在对黄土高原粮食生产进行综合考察与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各地粮食生产及地貌类型、土壤侵蚀程度、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条件和国家粮食政策,提出了粮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对策和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实证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后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状况表明,粮食政策和播种面积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因子。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面积缩减、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比较利益低、政府行为缺位、科技储备不足等诸多问题,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在确保耕地面积、增加农业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农民补贴、完善农业保险、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改进。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粮食增产制约因素及增产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既是粮食主销区又是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在全国始终位居前列,为平衡国内粮食供应、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国际粮食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粮食价格波动幅度巨大,对我国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样背景下,研究江苏省粮食生产及增长潜力问题,对挖掘江苏省粮食增产潜力、促进粮食稳定与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在分析江苏省粮食生产现状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江苏省粮食增长的制约因素、增长潜力,探讨了江苏省粮食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粮食生产能力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我国省域粮食产销状况排序,陕西省属于粮食产销平衡区。然而陕西省绝大多数年份的粮食生产量不能满足本省粮食消费量的刚性增长。文章通过对1980-2010年陕西省粮食总产量和单产量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子进行分析,认为耕地面积减少、气候变化和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是影响陕西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粮食是特殊重要的商品,是稳定社会的重要战略性资源。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粮食主产区建设和管理与粮食安全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粮食主产区肩负着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就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我国粮食生产增长潜力及激励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减少,粮食供求矛盾突显.近两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使粮食产量有恢复性增长,但供给短缺问题依然存在.从长期趋势看,我国粮食增产受耕地等资源不断减少的约束日益突出.本文在时未来我国粮食生产增长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促进粮食生产提出了一些比较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实现粮食生产现代化,关键是要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体系。本文认为在统分结合的新型粮食经营体系中,在培育生产经营主体层面,需要积极发展家庭经营型大户(家庭农场)、控制超大户和有序淘汰小散户,慎重发展粮食生产合作社与公司农场;在培育服务主体层面,要重点培育和支持集育秧、机插、机耕、植保、机收和烘干为一体的综合性粮食服务合作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