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体制改革能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在宏观上保持合适的比例,从总量上说,是保持总供应与总需求的平衡。总供应指社会生产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供给的商品和劳务总额,它形成社会的货币总需求;总需求指一定时期的社会购买力总额,它决定于银行体系的货币总供给。因此,实现总供应与总需求的平衡,可演化为货币总需求与货币总供给的平衡。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贮藏货币的蓄水池作用,货币流通始终能够与商品流通相适应。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自发调节货币流通作用的消失,投放到流通中去的货币都容纳在流通中。但是,一定时期的货币需要量是由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的,货币投放量如果超过货币需要量,货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因此,如果说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自发调节作用的存在不需要计算货币需要量,那么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计算货币需要量就成为计划调节货币流通和保持宏观经济平衡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积累和消费保持恰当的比例”作为经济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之一。这一基本指导原则的提出,是我国三十多年来经济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因为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意味着整个社会人财物的需要与资源之间的全面平衡、生产和消费的平衡,这是做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总枢纽,是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  相似文献   

3.
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能否保持大体平衡,这在国民经济生活中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无论从经济理论和社会实践来说,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必然会出现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猛涨,抢购风潮迭起,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现象。反之,总供给超过总需求,则会发生市场萧条,经济呆滞,财政收入减少的严重后果。古今中外,历来如此。近年来,我国由于经济过热,社会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导致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国忧民怨,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来,我国社会总需求远远超过社会总供给,现有国力和社会生产能力已支撑不了庞大的建设规模和严重膨胀的社会消费需求,这种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继续控制社会总需求仍然是进一步治理整顿的首要任务,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有效供给,以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当前如何根据我国的国情,采用合理的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测算和分析方  相似文献   

5.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有序竞争基础上的,不是自由经济。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特别是非商品经济的社会发展领域和社会效益的行业、部门,必须通过国家计划和政策等手段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控,才能促其平衡发展。宏观调控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合理配置资  相似文献   

6.
<正>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并且要求治理整顿必须抓住四个环节,其中一、二两个环节分别是继续压缩社会总需求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有效供给。这实际上就是要使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总量平衡、结构协调,而这也正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中心问题。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简称社会总供求,下同)的现状出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对于克服当前的经济困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  相似文献   

7.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是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的基本条件,而目前我国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抑制社会总需求的过度增长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个首要任务。要有效地抑制社会总需求的过度增长,首先应该对我国社会总需求的基本构成及决定机制进行分析,区别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中心问题,也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内容,开展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理论、指标内容和测算方法的研究,是加强对国民经济宏观控制的需要,也是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同时完善宏观调控机制,保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以实现微观经济动态活力与宏观经济静态稳定的优化约束,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在以发达的信用制度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为纽带的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必须借助于信用制度而实现。可以说,没有发达的信用制度,便没有完善的宏观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一、需求膨胀对经济增长有短期刺激效应,但会引起经济发展的波折,也不利于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的转换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处理社会需求和社会供给的关系,从总量上来说无非是三种状态:一种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形成需求膨胀;一种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出现需求不足;一种是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自从1984年下半年以来,对中国经济以保持哪种状态比较适宜,经济理论界包括国  相似文献   

11.
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中心问题,也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内容,开展时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理论、指标内容和测算方法的研究,是加强对国民经济宏观控制的需要,也是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基本任务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要进一步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努力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改革更加顺利地展开,力争在五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而坚持企业、市场和宏观管理的协调,则是推进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  相似文献   

13.
宏观调控实践与财政政策转变游宏炳一、宏观调控的实践经验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发展出现大的波动,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因此,促使经济增长的潜力尽最大可能得到利用,又不导致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总需求是一个货币问题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是任何一个国家管理国民经济的重要对象,是实现经济稳步增长、通货基本稳定的前提条件。尽管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完全均衡在经济生活中只是偶然出现,不均衡是经常的和绝对的,但  相似文献   

15.
(一) 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最终都要求实现社会产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由于实行产品实物形态的直接分配,使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过程相对简单;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实行产品价值形态的间接分配即先实现价值形态的供求平衡,然后再实现价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经济学界就我国在体制转型时期要不要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总量分析法是否仍然适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出现了肯定与否定的截然对立的观点。尽管实践已经作出了答案,但对这场争论进行理论反思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有效供给不足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就价值而言总是会达到平衡的,但是从我国经济发展来看,生产力水平较低,商品经济不够发达,人口众多等成为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因此也决定了我国的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是总供给不足型平衡,主要反映在: 1.生产资料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特别是原材料、能源供应紧张,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计划配给至今不能完全取消,即使取消计划配给的,也是通过生产资料价格上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状况是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方面,社会供求关系基本平衡是国民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将会造成商品大量积压,商品价格指数下降,生产者利润减少,打击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从而使得生产倒退,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9.
1 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同时着重控制社会总需求,解决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和消费基金增长过猛的问题,为经济体制模式的顺利转换造就一个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的货币背景,这是“七五”期间前两年的主要任务。研究这个问题的思路有二:一是从分析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入手,考察在社会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处于低通胀时期,主要表现是各种物价指数的增长率处于低位。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本文认为,造成当前中国低通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总需求增长乏力;总供给增长缓慢;相对于总供给的增长,总需求增长的程度更加明显。因此,要保持通胀水平在一个合理的区间,需要继续维持并促进宏观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共同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