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也谈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了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并结合实际 探讨了在现阶段实现按劳分配的有关问题。文中提出,当前在引入西方按生产要素分配 理论时,必须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理论创新,必须科学地认识劳动力要素在生产中的独特 作用和分配要求。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因而在分配领域里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和接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台的分配原则。这是一种新提法,在股份经济中确实存在按劳分配和按股份分配的问题。关于接生产要素分配的问题,这属于现代企业制度要加以解决的问题,在此,暂不加以讨论。本文所要讨论的是按劳分配问题,特别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中的按劳分配问题,这个问题是个老问题,同时也是个没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也谈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了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在现阶段实现按劳分配的有关问题。文中提出,当前在引入西方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时,必须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理论创新,必须科学地认识劳动力要素在生产中的独特作用和分配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为了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对于国家内部的管理就应大力加强。近几年,我国整体经济建设随着制度的改革得到显著进步,国家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加强了对收入分配的管理,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人们生活稳定,因而在收入方面就应该确保合理科学的进行按劳分配。然而由于个别人因为其自身利益等因素,造成在我国收入分配上常常会出现诸多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控制收入分配,运用科学客观的手段,实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并存的制度模式,加快我国社会整体建设。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阐述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确立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按劳分配”在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即“各尽所能”遇到的困难;劳动力成为商品与按劳分配的冲突;“劳”的理解问题;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地区、城乡居民、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对按劳分配提出的挑战等,进而提出解决这些困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从理论上看,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分配方式,二者缺乏结合的内在理论依据;从现实看,无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动分配都是不可能实行的(在计划经济下实行的是和按分配根本对立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二者缺乏结合的现实基础。而且这种观点与过去那种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对立  相似文献   

7.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根本不能实现的,主要因为,一是现实社会主义根本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二是按劳分配原则本身就存在难以克服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只能实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因此,“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从性质上看,按要素分配就是按劳分配”等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对按劳分配的"劳"的一种新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按劳分配的“劳”如何理解,是关系到能否正确实施按劳分配的重大问题,按劳分配不是按是否劳动及劳动量的多少分配,而应按劳动能力分配。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有着力点,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才有支撑点,国家创新体系才有落脚点,历史上有两种对立的按劳动能力分配形式,即按体力劳动能力分配与按脑力劳动能力分配,这种对立的按劳分配形式,是不符合人性本身的要求的。  相似文献   

9.
产权制度的改革,将使我国经济体制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再次从客观上导致了人们对挥劳分配问题的再认识。由于所有制问题已不再作为社会制度判断的标准,因此对分配制度作为社会制度判别的尺度仍有进一步的研究的必要。新时期按劳分配在内涵上有别于经典理论的原意,按劳分配的内容应该是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我们只能坚持按劳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并以劳动边际效益为依据,进行现阶段的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逐步形成,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逐步确立。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增长,城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相应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也必须正确看待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因而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1.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中国分配制度改革来看 ,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只不过是一个刚刚开始的突破性进展 ,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进步。但我们相信 ,它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意义 ,一定会在未来的漫长过程中不断放大地显示出来。真正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是实现收入分配差距合理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分配制度模式是由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一方面要强调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分配制度模式有着多元性和主体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根据马克思关于分配制度的一般理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以劳动者为利益主体,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因此,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是按劳分配。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尚未达到马克思设想的水平。在坚持一般理论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应坚持劳动者利益为主体、非劳动者利益并存,对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勇于创新,理直气壮地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14.
正如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一样,按劳分配也不等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与计划经济都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讲,按劳分配都不应该作为社会主义的主要分配原则.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知识经济时代,按人力资本贡献分配应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后,中国分配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一系列新的生产要素参与了价值的形成与创造,也参与了收入分配,因此,人们对按劳分配在中国分配制度中的主导地位存在疑惑。其实,土地、资本、信息、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物化劳动,它们参与分配,是按劳分配的创新形式,可见按劳分配依然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占绝对主导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劳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在此情况下,如何看待精神劳动也创造价值,如何把握劳动价值步与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的关系,如何认识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主的经营管理活动,是深刻认识劳动价值论必须探究清楚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我们必须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是多种所有制决定的,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同时,我们也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克服分配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分配原则。在理论探索中,对其依据、关系及实现形式认识仍有分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否定按劳分配,改变的只是分配的形式。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依据是所有权及其贡献率,不是价值的创造。理论研究必须揭示问题的实质,不能停留在现象形态上。  相似文献   

19.
企业作为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它与职工是通过劳动合同的形式确立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劳动者与企业之间实际存在的是劳动雇佣关系。对由于劳动收入低下引发的贫富差距,采取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利用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体制外的调整不能代替体制内的解决方案。面对贫富差距的扩大,政府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干预,形成有利于劳动者的就业市场,营造体制内有利于劳动收入分配的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20.
在政治领域用人体制方面,社会主义民主应得到充分体现。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为鲜明特征的用人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改革的难度不亚于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统一思想,达到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