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境内世界遗产的保护现状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拥有世界遗产33项.虽然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保护各类文化遗产,但是我国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并不像其他一些国家那样拥有十分成功的经验.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大规模的建设及过度开发正对世界遗产构成威胁,中国境内世界遗产的保护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本文结合国外世界遗产保护之成功经验,提出了加强中国境内世界遗产保护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2.
世界遗产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明晰世界遗产的经济属性和管理主体,实施“保护第一,永续利用”战略原则,是世界遗产保护和利用和谐发展的关键。保护第一就是要把保护世界遗产作为管理的首要任务,保护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是永续利用的前提和基础;世界遗产地的科学功能分区既是永续利用的根本保障,也是保护和利用和谐发展制度选择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世界遗产景区的涨价之风愈演愈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本文首先阐明了世界遗产景区门票价格管理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对世界遗产景区普遍持有的涨价理由进行了一一辨析,接着从经济学角度对世界遗产景区门票持续上涨的根源进行了探析,指出了景区政策性负担及由此带来的预算软约束才是世界遗产景区门票持续上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世界遗产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杰作的突出样品",而"世界遗产旅游"作为一种世界现象,已成为人类求取与外部世界高度和谐的最有效形式之一,成为一种高质量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必须性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研究"世界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亦已成为当今的重大论题。本文在对北京"世界遗产"旅游的现状进行全面综合把握的基础上,揭示了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北京"世界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世界遗产莫为产业而毁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员涌向世遗会——6月28日至7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这是中国自1972年恢复在该组织的合法席位后,在教科文领域首次承办这一专业会议。本次会议审批了新的世界遗产、评估了各国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探讨了世界遗产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解析了我国世界遗产景区门票价格与同期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认为经营成本的增加以及经营目标的收益最大化是推动世界遗产景区门票上涨的根本原因。此外,本文还分析了世界遗产景区门票价格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当加强门票价格的市场化调节、增加景区门票收入中景区维护的资金比例的对策建议,以此实现世界遗产景区资源优化配置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世界遗产特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人类罕见且目前无法替代的财产。它包括在亿万年的地球史上,人类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带等,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中国是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的。2010年,已拥有40处文化遗产、8处自然遗产和4处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意大利、西班牙。中国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布达拉宫、乐山大佛、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都江堰、秦始皇兵马俑等无一不堪称世界之最,被誉为人类文明标志性里程碑式的旷世杰作。这些世界遗产是全世界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不可多得的珍贵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8.
旅游开发与世界遗产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毛历辛 《商业研究》2004,(19):169-170,178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但如果不把握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世界遗产将成为世界的遗憾。从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设想与建议,以期对世界遗产的保护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世界遗产的经济属性及其管理模式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舟 《商业时代》2006,(1):75-76
近年来,中国各大景区申报世界遗产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一方面经营者们高喊着“对世界遗产地实行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另一方面研究者们已发现过度商业化开发给世界遗产带来的严重破坏。如何在这种发展与破坏之间、保护与利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就成为值得重点研究的一大课题。本文尝试从经常学的角度分析世界遗产的经济属性,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以谁为管理主体,构建怎样的管理模式?并提出相应对策性建议,以期在我国的世界遗产管理过程中,使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中的原则切实得到实施和体现,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薛跃进 《商业文化》2007,(11):18-22
郭旃1954年10月出生,著名世界遗产保护专家。多年从事文物的保护、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近年来致力于我国世界遗产项目的申报评选工作,在保护、界定世界遗产和推广世界遗产理念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经验。现任国家文物局巡视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11.
世界遗产是指那些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西湖申报世界遗产关系到西湖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西湖具有自然资源品位优势,各级政府也对其进行了有效保护,因此采取适当措施,西湖申报世界遗产成功的可能性就较大。  相似文献   

12.
颜丽丽  萧磊 《商场现代化》2006,(36):259-260
世界遗产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历史遗迹或自然资源景观给予的一种肯定和极高荣誉。我国自从1985年正式成为《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以来,到目前为止共有34项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第三大遗产国。由于观念、开发意识、管理机制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了问题的表现后对我国世界遗产旅游的开发原则和开发模式进行了归纳,以期对我国世界遗产旅游活动的开发和发展工作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18,(1)
在世界遗产课程开发过程中,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们经过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富有学校办学特色的世界遗产课程开发之路。本文是意在通过对丽江师专世界遗产教育课程现状进行详实的调查分析,总结分析丽江师专世界遗产教育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在进一步深入调查学生和教师以及学校主管部门教学需求的基础上,寻求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及途径,探究具有世界遗产地特点的世界遗产教育模式,为丽江师专世界遗产教育类课程教师团队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钰佳 《现代商业》2012,(36):61-62
世界遗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是近几年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热点问题。作为社会公益性场所,其涨价的合理性值得置疑。文章从经济学角度,运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和消费者预算线曲线理论深入分析了其门票涨价的不合理性,提出在世界遗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上应理性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同时政府必须起到管理、控制和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遗产大国,遗产旅游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我国世界遗产旅游开发面临着如超载开发,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开发过于商业化、遗产保护不到位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发遗产旅游,必须对遗产地进行功能分区,加强对旅游接待人数控制,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黄爱莲 《价格月刊》2007,(8):71-72,76
世界遗产旅游作为我国的一项新兴产业,其发展天然地带有来自现实的复杂与生动性。本文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就建立世界遗产旅游管理生态系统,解决我国遗产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路 《商业文化》2004,(5):31-33
在苏州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新决议前,已有世遗项目的成员国每年只能报一个候选项目,我国今年报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已成功选上,作为原定的明年唯一推荐项目(有可能再出现一个自然遗产项目),“澳门历史建筑群”极有可能当选,成为我国的第31个世界遗产地。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定明  张锦 《商场现代化》2007,(34):365-366
在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背景下,世界遗产作为一大品牌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国内一些旅游开发者急功近利,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进而导致许多遗产地出现错位开发,甚至是破坏性建设现象,严重损害了遗产资源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因此,本文就我国在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19.
在遗产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四川也面临保护世界遗产与发展旅游经济这一矛盾。从德国与四川的世界遗产业的对比分析来看,德国世界遗产保护及发展在法制保障、资金到位、管理规范、人才培养、合理开发、社区和谐等方面的经验对四川乃至全国都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谈世界遗产"原真性"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遗产的原真性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和核心。旅游开发过程是对世界遗产原真性的认识过程,其开发初期通常表现为对原真性的破坏上,旅游开发在本质上是一种“原真性”的回归,在未来趋势上是一种“原真性”的发展和延伸,旅游开发与遗产的原真性保护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且具有不可逆性。两者的矛盾会在改革与发展中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