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广阔诱人的国际市场强烈吸引着中国企业目光,惊心动魄的海外风云时刻激发着经营者的征战热情。间接贸易不如直接生产,海外设厂于是成为许多国内企业走出去的不二抉择。但当我们仔……  相似文献   

3.
由于台日韩企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在国际市场地位的不同,因此在中国大陆投资所追求的目标也不尽相同,所采取的策略亦有所差异.台日韩企业在投资中国大陆之前,本来维持一特定的生产分工关系,但此一分工关系因海外投资而有所变动,对区域间的分工关系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试图分析台日韩企业在中国大陆投资策略的差异及影响.  相似文献   

4.
5.
最近,类似于日企撤离中国、对华投资大幅下降、美国企业对华投资大幅下降的消息,充斥媒体。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7年前11个月,日本对华投资下降了26.6%,美国下降了8.25%,德国下降了63.7%,荷兰下降了30,6%。就连韩国,也传来消息说韩企对华投资正在快速下降,韩国企业开始纷纷撤离中国。要知道,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  相似文献   

6.
应该欢迎跨国公司到中国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以后,以喷射机为基础的现代航空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通讯迅猛发展,交通和通讯成本大大降低,为跨地区、跨国界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企业从单纯追求原料供应和产品市场,过渡到跨国投资和经营,资金、技术、人员在国际间的流动更加自由,出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跨国公司以其雄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充分利用新出现的技术可能性,将一个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提供细分成几个不同的阶  相似文献   

7.
8.
9.
韩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与中韩经贸关系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韩两国建交 12年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给双方都带来了利益。近年来,韩国企业对华投资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外资来源之一。由于韩国在我国利用外资的地位不断上升,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本文利用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 2004年最新的调查结果,分析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基本特征、经营状况,进而对于今后如何改善和促进中韩经贸关系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中韩两国建交 12年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给双方都带来了利益。近年来,韩国企业对华投资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外资来源之一。由于韩国在我国利用外资的地位不断上升,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本文利用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 2004年最新的调查结果,分析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基本特征、经营状况,进而对于今后如何改善和促进中韩经贸关系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中国人有个喜欢搞一窝蜂的坏习惯,说风就是雨。现在,上面鼓励到国外投资,大家又在蠢蠢欲动了。  相似文献   

15.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中日韩三国相互投资问题,但是在三国跨境投资中,中国是东道国,日本和韩国是资本输出国,因此,本报告将主要围绕日本、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日韩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二是日韩在华投资企业的基本特点;三是日韩对华投资的产业结构及其产业分工;四是日韩对华投资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韩国《韩国经济》6月28日]面对中国企业不断进入印度市场,印度政府开始出面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18.
黄益平 《中国经贸》2010,(19):48-49
中国海外投资引人注目,但也危机重重。倘若处置不当,不仅投资回报会成问题,还可能损害中国企业的国际声誉。  相似文献   

19.
韩国之所以重视对中国的经济交往,确实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的背景,同时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也有较为复杂的心理。  相似文献   

20.
韩流:被文化包装的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英 《上海经济研究》2002,(7):75-79,69
在全球化日益覆盖每一个角落和世界正在成为地球村的今天,单一民族的韩国尤其强调新生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纯洁性。虽然,韩国的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0美元,也需要进一步融人国际多边贸易体系并主张尽快启动全球多边贸易的新一轮谈判。但在WTO内部,韩国也一直强调“文化例外”原则,并因此和法国、加拿大、中国、波兰、泰国、伊朗等成员成为文化领域中的“反全球化”盟友。与此同时,为了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竞争力,韩国政府、社会团体、各类企业、地方机构和韩国国民,都对发展文化产业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文化投资领域的探索上也取得了较其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