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中,研究对象虽为生产关系,但也包含丰富内容的生产及其生产力理论。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是一维的要素生产力理论,而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实际是由要素生产力和协作生产力构成的二维理论体系。他在《资本论》中就是从这两个维度展开对生产和生产力分析的。这一新的认识,不仅恢复了其原意,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为生产力的内生演变和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3.
4.
5.
18世纪和19世纪时,所说的生产力,是指的物质生产力,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三大部门。这是一种狭义生产力。到了20世纪下半叶,服务业的比重日益扩大,在发达国家已占到70%左右。服务业同工农业一样,具有生产力要素,服从同样的生产力规律,广义生产力包括服务业生产力。以往山西省为能源基地,今后在继续发展煤炭业的同时,应大力推进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 ,生态环境的恶化越来越严峻 ,迫使人们重新关注生产力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本文认为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 ,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形成一种新型的关系 ,环境变迁、生态发展将日益决定现代经济发展的模式、运行方向及其发展趋势。生态正逐渐从生产力的外部要素转变成内部要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生产力的二重性质入手 ,从生产力的技术性质中抽象出生产力的理论性质 ,认为 :生产力的理论性质决定了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论性质 ,从而也决定了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性质。进而 ,从一般意义上构建了解释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 :广义生产力理论。最后本文指出 :由广义生产力理论架构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也就是广义劳动价值论 ,并提出广义生产劳动 (生产性劳动 )的三个相对一般的范畴———物质生产劳动、交易生产劳动和知识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劳动产品也是生产力要素的观点,认为生产力构成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管理等投入要素和表现要素劳动产品两部分组成。这样比较符合生产力的含义,同时可以进一步说明生产力如何决定生产关系,进一步全面理解生产力标准,有示于在实践上真正推动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休闲与生产力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休闲通过对生产力中的各构成要素产生作用,进而转化为生产力。因此我们要倡导科学休闲,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宏观经济系统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而社会主产力本身即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大系统。它不仅包括物的要素,如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等,还包括所谓“软件”因素,如教育、科技、管理等。主产力各要素按照一定的值和量的规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生产力作为一个系统要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得最佳功能,其各组成要素之间必须有某种最佳的配比。 经济系统的产品产量取决于投入的原料、设备、劳动和技术等,描述这种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函数。生产力诸要素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即它们之间不仅是相互制约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替 相似文献
12.
环境是构成生产力的第六大要素——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环境与生产力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 ,得出了两点基本结论 :1、环境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它决定着生产力的构成状况 ;2、环境也是生产力运动的外部条件之一。它制约着生产力的运动状态和效率 ;第三 ,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念对生产力功能的认识存在错误定位。现代和未来生产力具有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四种功能,其中保护自然的功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必然产生的一种新功能,是生产力功能扩展、完善和增强的产物。只有正确认识自然,科学改造自然,合理利用自然,有效保护自然,才能形成完善而强大的生产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着眼于二元关系探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本文在简介复杂性科学最新的发展复杂性系统质涌现理论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社会生产力概念,区分了社会生产能力和社会生产力,界定了生产力涌现的外部条件生产力系统环境和界定了生产力涌现的内部基础要素,然后阐述了生产力系统质涌现的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在复杂系统质涌现理论指导下初步建立生产力系统质涌现理论,推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以适应时代进步和需要。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先进生产力。在形成生产力的各种要素中,相继被认可的新要素总是该时代生产力发展中最先进的要素。按要素分配不仅是发展科技、管理等先进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从源头上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6.
广义价值论的逻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部门内,个别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成正比的结论没有反映个别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对部门整体劳动生产力的影响,并把个别生产者的价值实现与价值决定混淆在一起。在两部门生产条件下,广义价值论认为:由于比较生产力高的部门广义价值大于本部门的社会必要劳动,而比较生产力低的部门广义价值小于本部门的社会必要劳动,因此广义价值与比较生产力成正比。由于这种大于、小于的比较不能反映成正比的本来意义,即比较生产力提高,广义价值必然提高,以此为基础得出的一系列结论都是似是而非的。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生产力这一概念,由此引发了我国学界的研究热潮。文化生产力实际上是对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唯物主义将生产力分为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自身生产力三类,其中所指的精神生产力实际上就是文化生产力。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力的主体性要素为研究起点,探讨其特征和发展规律,从而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载体系统的解析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或力量。它蕴藏在人的身体和类的组织之中,由主体性要素、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运筹性要素、潜在性要素以及准备性要素来承担,实现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之中。平时人们所称的生产力构成要素,不是生产力本身的构成要素,而是生产力载体系统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通过与周民攸同志商榷提出了以下论点:1.在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的矛盾运动中,精神生产力已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根据;2.现代生产力的质态标志是智力型劳动者与智能机器系统的有机统一;3.生产力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纵横交错的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