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确定国家粮食储备规模主要是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但储备规模并非越大越好。构建我国粮食储备规模预警等级模型体系,可以及时有效地把握我国粮食储备的吞吐量,在储备决策过程中为主管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促使粮食供求总量趋于平衡。本文立足于我国粮食储备规模的现状,通过粮食储备规模预警模型的建立,为我国粮食储备提供更主观的参照。  相似文献   

2.
1990年9月16日,国务院第67次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并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决定》。为纪念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建立二十周年,总结交流粮食储备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粮食储备工作,2010年9月16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在武汉联合召开纪念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建立二十周年座谈会。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索和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势在必行。一、粮食储备的认识误区(一)可以避开市场经济搞粮食储备由于粮食储备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加之在我国粮食储备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计划经济占有明显的主导地位,所以很容易产生这种认识。它把粮食储备等同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分割开来,认为搞国家粮食储备可以独立于市场经济之外自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强调粮食的特殊性,否定粮食基本的商品属性,背离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粮食储备管理。(二)粮食储备越多越好这…  相似文献   

4.
正"粮食和战略应急物资储备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责无旁贷。"《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明确,"组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为加强国家储备的统筹规划,构建统一的国家物资储备体系,强化中央储备粮棉的监督管理,提升国家储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  相似文献   

5.
刘颖 《农业经济问题》2004,25(12):22-24
本文全面分析了国家粮食专项储备管理的现行模式,以及当前国家粮食专项储备经营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国家粮食专项储备管理方式和经营行为创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小议国家粮食储备与调节吴硕粮食商品储备是在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停留在流通领域中或市场上或仓库里作为商品资金(资本)存在的粮食。粮食商品储备可以分为国家储备和商业企业储备。商业企业储备也称周转储备,主要是调节生产和消费之间在季节上和地区上的矛盾,市场供应在...  相似文献   

7.
粮食安全位居我国三大战略安全之首,而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连接生产、流通、消费所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确保粮食持续、均衡、安全供给的重要手段。制订有效的粮食储备制度,保持适度的粮食储备,对保障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拟着重探讨粮食储备中的后备储备问题。所谓后备储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除去粮食周转储备之外保持的,以平抑粮食价格与调节粮食供需平衡为基本目的的粮食后备库存。后备储备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粮食安全,是各国都非常重视的一种储备。在经济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研究粮食储备方面的文献相当多,但基本上都是从宏观层面上着眼,注重分析国家粮食储备情况,对农户存粮的意义及影响研究较少,以及政策层面的措施鲜有关注。特别是近2年来,国家对粮食生产环节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直接给予种粮农户现金补贴,增加收入以提高粮农种粮积极性,但农户粮食储备环节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在此,笔者分析了国内外民间粮食储备的现状,提出了财政补贴农户储备的设想,以此作为粮食直补政策的补充。1对粮食储备问题的争议目前理论界对粮食储备问题的国家主导地位没有太多的争议,但对分级管理存在较大的分歧。一种…  相似文献   

9.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是国家的战略物资,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没有粮食的正常供给,就谈不上国家的稳定。我国储备粮食的主力军就是各级政府的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国有粮食储备企业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载体,而内部控制对于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目前粮食储备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是我国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3月,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粮食、战略物资、能源、应急救灾等物资储备纳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一管理。为进一步提高国家储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安徽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要准确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扎实做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一是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要加快立法修规,规范权力运行,优化储备体系,创新执法督查,严格责任制考核。二是持续夯实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根基。抓好粮食收购,加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提高粮食储备管理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的粮食储备实行了以中央政府为主的"中储粮"垂直管理制度。本文从政策性粮食储备出库难、托市收购"转圈粮"等问题切入,通过建立"警察与小偷"模型、合谋模型展开相关问题的博弈分析,从而尝试提出改进我国粮食储备垂直管理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粮食市场放开给我国粮食储备与轮换带来的机遇首先,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后,国家保护粮农利益的做法将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形成。这样,在我国粮食储备与轮换上出现的收购价与销售市场价之间的矛盾将随之化解,我国粮食储备与轮换运作的政策环境将趋于宽松,有利于与市场全面接轨,提高储备与轮换的效益。其次,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后,农发行的粮食收购贷款方式将逐步改为商业化运作,按市场原则运作粮食收购贷款。由于承担国家粮食储备的企业信誉较高,有一定的政策支持,银行回收贷款有保障,绝大多数承担国家粮食储备的企业将会成…  相似文献   

14.
保持一定规模的粮食储备是确保粮食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战略决策。实施粮食动态储备是提高粮食储备效率、贯彻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粮食动态储备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为什么要实施粮食动态储备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建立国家专项储备粮以来,我国的粮食储备规模逐步扩大,储备制度不断完善,对于增强调控市场能力、稳定粮食市场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一直都是遵循“静态”储备的管理理念,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两高一大”(直接费用高、轮换风险高、陈化损失大)的问题。全国粮食系…  相似文献   

15.
正10月18日至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先后到浙江省、上海市就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重点工作进行调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炜一同调研。张务锋一行察看了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宁波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基地、舟山粮食物流基地、上海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国家粮食增储计划和"粮安工程"规划的出台,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新形势下,继续紧跟国家相关政策,做好农发行粮食仓储设施贷款的发放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粮食仓储设施作为粮食储备的载体,是粮食储备的重要一环。建设现代化的粮食仓储设施对于提高粮食储备效率,减少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农发行粮食仓储设施贷款自2004年开办以来,累计为各类粮食企业发放贷款95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户粮食储备对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在对我国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动机、影响因素及作用作了归纳;在此基础上,对2002年“粮改”以来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变化及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得到的结论是“粮改”后,农户粮食储备水平的下降进一步增加了粮食总供给的压力和风险、增加区域粮食安全的风险、增加国家粮食安全的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的粮食平准储备制度建设胡继连所谓粮食平准储备,即以稳定粮食市场为目的的粮食储备。为了稳定国内粮食市场,世界上不少国家特别是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都先后建立起了自己的粮食平准储备制度。本文拟对我国的粮食平准储备制度的建设问题作些分析。一、粮食平准储...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专项粮食储备制度,是深化改革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产物。1990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决定》颁布后,中央和省、自治区二级粮食储备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是,作为国家粮食储备体系组成部份的县级地方储备工作进展较慢,特别是贫困地区进展更慢。河池地区11个县、市,目前还没有一个县有自己的储备。在粮食经营市场化后,贫困地区建立粮食储备,对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稳定市场粮价,储粮备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如何搞好粮食储备工作,这是摆在地方政府和粮食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一、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20.
论国家粮食储备和粮食价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农村分散、运距遥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该树立适度粮食储备观。它的主要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粮食储备既不可过量、多多益善,把财富变成包袱;另一方面粮食储备又不可不足、越少越好,导致不能满足需要。也就是说,粮食储备规模和储备结构应该保持适度。从中国国情出发,国家粮食储备的安全线应该适当高于FA0提出的17%-18%的粮食安全警戒线。具体说,中国粮食储备的规模应维持在相当于当年全国粮食消费量25%~30%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