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英彪 《财政监督》2011,(22):26-28
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是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财政各项改革不断深化,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问题随之越来越突出。日前,笔者结合开展市县财政国库资金占用检查,对部分市县财政部门的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力求通过分析市县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点带面,提出完善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一、黑龙江省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现状近几年,黑龙江省市县经济不断发  相似文献   

2.
正财政资金监管问题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近日,财政部国库司有关负责人就加强财政资金监管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记者:目前,财政资金是如何收付的,在这个过程中,财政部门是否有监控机制?答:目前,我国财政资金收付的基本制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前,财政资金主要通过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层层收付,收付过程中也曾发生过滞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包括违规理财的现象。国  相似文献   

3.
王娟 《会计师》2019,(6):5-6
A区财政国库支付中心自2006年挂牌成立以来,承担A区财政直接支付业务和集中核算单位的授权支付业务。根据近几年的工作量统计,支付中心平均每年完成财政资金支付55万笔,支付金额共258亿元,占A区财政支出的70%左右。面对如此大的资金支付量,如何有效的防范资金支付风险,促进财政资金安全有效的使用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就现行国库支付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针对解决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财政资金拨付方式,极大提高了财政资金集中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财政资金管理从“分散管理”变为“集中管理”,财政资金风险也随之从“分散”转为“高度集中”。因此,财政资金的风险管理和防范就愈发显得重要。为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有必要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风险问题进行研究,防范资金管理集中带来的集中化风险。  相似文献   

5.
张洁  张园林 《财政监督》2013,(10):47-48
"一个县财政局的股长几年来侵占财政资金近亿元,真是触目惊心!"2011年,震惊全国的江西省鄱阳县近亿元财政资金被侵吞案,再次敲响了财政资金监管的警钟。案件曝光后,湖北省咸丰县财政局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这一案件进行通报。会上,时任财政局局长梁小平的话掷地有声。"目前,财政管理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我们要引起重视。我要求财政监督局在本周内组织力量拟定好加强内部监督的文件,对每天拨付出去的资金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相似文献   

6.
我国从2001年进行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使得财政资金拨付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国库资金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风险,从过去的“分散”转为“高度集中”.而且这种风险是属于系统性的,没法消除的.因此如何有效地对财政国库资金实行监管,使得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得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行为不断规范,需要不断深化国库管理改革,不断完善财政动态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7.
国库集中支付,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在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取消了各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内、外资金账户,支出一旦发生,财政资金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给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不存在非单一账户下出现的多个转账环节.财政资金在实际支付之前,都是财政可统一支配和调用的资金.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支出效率和使用效益。本文仅就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财政部门要管好用好规模巨大的财政资金,监管任务繁重,压力巨大。本文就构建财政资金"大监管"体系作了新的探索。体系包括:"账户资金运行管理系统"、"国库动态监控系统"、"财政资金监管系统"和"财政诚信管理系统"。它们之间内容相互关联,互相作用,融为一体,构成相对配套、相互协调的监管体系,对新形势下解决财政资金监管问题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近期,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李华波等人套取近亿元财政资金案情引发了公众关于财政资金监管问题的广泛讨论。以此案为例,笔者试谈几点关于强化财政资金监管的建议。一、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鄱阳案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相似文献   

10.
一、突出的现实1.分散支付体制使财政资金运行缺乏监督,滋生了腐败行为。由于政府对支出的支付控制仅限于支付责任的实际发生阶段,即仅对拨付凭证的合法性进行审核,支出部门的拨款申请只要符合预算,审核过关,国库即予拨款,一旦资金拨出,则由支出部门控制,尽管仍是"公款",却不再有国家财政资金的性质。因此,单位或个人在这些合法预算的名义下自由地支配、使用预算资金,而这些拨出"国门"的资金缺乏必要的监督,出问题也就在所难免。2.分散支付体制使财政资金运转信息反馈太慢,事前预防弱化,腐败有机可乘。因为财政资金没有存放在统一的国库账  相似文献   

11.
王瑞香 《会计师》2013,(6):37-38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多头管理、多户头存放的弊端,降低了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但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会计核算规定尚未涉及基层预算单位的往来资金及代管资金相关内容,笔者举例分析代管资金与财政直接支付往来资金核算。  相似文献   

12.
李清蓉 《征信》2016,(10):84-86
国库资金是国家统一筹集和分配的财政资金,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要靠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张家界市为例,通过分析国库资金和信贷资金的现状,研究国库资金变动对信贷资金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提出国库资金与信贷资金协调运行的对策建议,以增强国库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协调配合,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源于滞留在国库的财政资金越来越多的现状,这一点是与国外所不同的,因此在借鉴其他先进国家的经验的同时,必须要深刻了解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目的和意义.不断总结在国库现金管理中实践经验,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库现金管理模式,近期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育,那就是要学会审视和分析对先进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财政资金安全一直是财政管理躲不开、绕不过的课题。今年鄱阳"2.11"大案发生后,财政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拟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角度出发,深入分析资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唐山市在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基础上,加强在改革深度上下功夫,注意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强化预算执行管理、规范财政资金运作、加快预算支出进度、保障资金安全为重点,不断深化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提升国库管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张忠滨  卜俊丰  宋琳 《征信》2017,35(5):90-92
2015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财政资金运用管理,着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转型。面对稳增长、惠民生的财政压力,盘活滞留在财政专户和各预算单位间的财政存量资金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构建"国库一本账"可加快财政资金入库速度,保证财政支出的公开透明,提高存量财政资金运行效率,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和执行。  相似文献   

17.
《财政监督》2006,(7):12-14
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管理是在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项新业务,是对财政资金监管机制的重大创新。五年来,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管理在保障深化改革和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方面成效斐然,受到了财政部门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国库是财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国库的性质、业务内容和职责任务来说,都与国家财政密切相关。从财政资金的运动过程来看,大致是:税收机关--国库--财政部门--国库--用款单位,无论是哪一个收付流转环节,都离不开国库的业务活动,都是国库会计核算的对象。因此说国库是联系税务机关、财政总预算、行政事业单位的纽带,是国家财政资金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财政部门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转变职能,就必须与国库协调好工作关系,共同好国库资金,才能有效地执行预算,发挥国家财政对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偿还债务能力和控制财政赤字的积极作用。也只有理顺好财、税、库之间的工作关系,才能为中央银行经理好国库打下良好基础。本文着重就这方面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我国从2001年开始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对国库资金运行成效明显:提高财政资金拨付效率,增强财政部门资金调控能力,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财政监督实现了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的转变,保证了财政资金支付的安全和高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各级财政部门在规范财政资金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个别地方财政部门,在资金执行中疏于管理,仍然存在漏洞,给财政资金安全带来了隐患,甚至造成了损失。如2011年江西省鄱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