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工程,柏林,共114卷,123本书)第二部分"《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第4卷第三册即将出版。这一册将包含马克思1863~1867年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即所谓《资本论》第三版)的最后一部分。对于编辑出版史以及以《资本论》为主体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而言,这都将是一件大事。顾名思义,这篇论文是为"《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课题而作,其主题就是马克思如何一步一步地从关注哲学、政治、国家和法律转向经济学,一步一步地从经济现象进入经济本质,从而走向《资本论》创作。因此,这篇论文实际上是对于《资本论》前史或萌芽时期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演变心路历程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第一卷具有它的独立性,可以独立存在。恩格斯曾经感觉到马克思打算在《资本论》后两卷论述的一些内容,可以根据第一卷的相关内容推导出来,进一步确立了《资本论》第一卷的独立性。但仅仅阅读《资本论》第一卷,难以理解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利润又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具有片面性的《资本论》第一卷也完成不了完全驳倒全部官方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任务。马克思生前没有出版《资本论》后两卷的主要原因是马克思没有足够的精力,而影响马克思精力的主要因素是经济上的贫困、疾病、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牵扯及反动政权的政治迫害。当然,马克思本人的精益求精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资本论》本质上叙述的是剩余价值的整个生涯,这也是《资本论》全部三卷的整体性之所在,其中,《资本论》全部三卷分别对应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和分配。只有全部三卷合在一起才具有《资本论》所论述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完整性或整体性。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是马克思最为成熟的代表作之一,而解释学为《资本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一般解释学"无视《资本论》研究的"解释学处境",呈现出绝对主义倾向.在"哲学解释学"视角下,"语言" "间距""视域""解释学循环"和"经验"等成为《资本论》研究过程得以正常展开的基本条件.只有立足于社会实践,通过解释学方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结合,利于避免《资本论》的"哲学解释学"陷入主观主义困境,从而挖掘和发现《资本论》的不朽价值,推进中国特色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发达资本主义历时四十多年持续恶化的收入与财富不平等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与政治斗争领域的热点问题。《21世纪资本论》曾被热烈追捧为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不过却因为其在论述中的统计数据与逻辑缺陷的"主要错误"而与之失之交臂,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该书还存留着一些理论问题:分享着或者没有突破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前提、模型问题、理论的乌托邦的幻想。另一方面,皮凯蒂不懂得马克思,虽然他竭力地想接近马克思的思想,因此《21世纪资本论》与马克思的《资本论》相比,难以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逢马克思《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出版150周年。为了深入研究《资本论》,揭示其当代价值,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和时代化,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资本论》研究会拟定于2017年9月下旬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纪念马克思《资本论》出版150周年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承办,会议主题是"《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会议将围绕(但不限于)以下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6.
"对象性关系"、"实践"、"劳动"及"物质变换关系"是马克思分别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它们也是解读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具有深刻的生态哲学意蕴。循着马克思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发展线索,一方面,可以挖掘和梳理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中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揭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资本论》中生态哲学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全面把握,揭示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分析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明确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句话是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的经典表述。我们可以将马克思这一经典表述解读为: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形成的生产力基础的生产组织或劳动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研究,发现了这种经济形态的特殊运动规律。这就是说,《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在《资本论》的宏大的理论体系的展开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个根本的方法论原则,具体化为经济学分析的一系列规范:(1)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解释社会经济制度变迁;(2)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确定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3)在历史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制约中分析人的经济行为;(4)依据经济关系来理解政治和法律的制度以及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8.
庞巴维克曾断言《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已经"终结",凯恩斯甚至认为《资本论》毫无价值,但现代西方经济学者对《资本论》并非持同样观点,他们中的很多学者对《资本论》或其第二卷的学术地位及其影响给予了很高评价,还有人认为《资本论》对于现代西方经济学多个研究领域或交叉学科产生重要影响,他们所编著的经济思想史著作都对《资本论》进行了介绍,有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文献还通过引证《资本论》的相关内容来说明问题,而且他们中不少人对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严谨的学术态度给予了很高评价。现代西方经济学者对《资本论》持有这样的态度,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研究相比西方经济学者的影响更加深远。马克思的影响之所以能够更加深远,则在于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是一个动态形成的过程,他在《资本论》创作以前的五部经典著作中分别确立了自我意识本体论、感性存在本体论、社会实践本体论、社会生产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通过文本考察、形成依据、本质特征可以确证《资本论》的劳动本体论思想.一是《资本论》第一卷的"劳动价值论""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工资""资本的积累"五个部分展现了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思想;二是"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是其'唯物史观'内在逻辑的必然""马克思'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的方法论原则""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起源史的发现所给予的支持"与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具体—抽象性,共同构成其劳动本体论思想的三个形成依据、四个本质特征.对文本研究的结论证明:一方面马克思本体论思想发展轨迹、《资本论》创作的一系列严密论证以及劳动本体论思想的时代内涵足以证明《资本论》劳动本体论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另一方面,资本的本质与来源、《资本论》创作的方法论足以证明《资本论》资本本体论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是马克思留给世界的一部不朽巨著。本文介绍了《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简史,讨论了《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结构,并从《资本论》的历史地位和《资本论》的现代性两个方面阐释了《资本论》这部名著的不朽价值。本文是为纪念马克思195周年诞辰所作,并希望能够为《资本论》的初学者提供学习指南。  相似文献   

11.
<正> 《资本论》的方法从根本上说来就是唯物辩证法。而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不外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是《资本论》中诸方法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在《资本论》的方法论研究中,这个重要方法却为人们所忽视。开展对《资本论》中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资本论》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的内在原因《资本论》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筑成的理论大厦。他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时,不限于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定性研究,而且包括定量研究。马克思曾评价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说:“他不是把一连串比较级和最高级词汇同空论拼凑在一起,而是立志要用terms  相似文献   

12.
对《资本论》的研究需要"多学科"并举并用,但不能将《资本论》限制为历史事件本身或局限于诠释学的"显现"。"再现《资本论》"具有伟大的时代意义,但仍需注重工作内涵:正确的路径是立足"再现"的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既面向学科对象,又极富民族特征,从而提升到方法论建设的高度上来。在当代更加需要的不是"回到马克思",而是还原马克思的"工作本相",求取"今日的文本"与"马克思的文本"的精神实质的一致性。以此观之,《资本论》的辩证法是"实践态的",具有内在的三个认识维度:发生学工作逻辑、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劳动二重性的学说原理。全部的工作重心聚焦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它最终以学科方法的规定完成了对《资本论》副标题"身份"的锁定。马克思作为"平凡人"的非凡工作,为思维学科提供了一种丰富的素材,同时也是对思维辩证法的另一种意义的注解。  相似文献   

13.
1868年国际工人协会布鲁塞尔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马克思《资本论》的决议案距今150多年了,但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资本论》始终发挥着巨大影响力.目前,马克思《资本论》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仍需深化和改进.尤其是应熟悉马克思推荐读《资本论》之前的两本入门书——《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应力戒当年恩格斯对高校经济学教学批评的现象;应重视列宁对研究马克思和阅读《资本论》的建议;应避免对马克思恩格斯贸易理论的方向有所误解.  相似文献   

14.
论“生产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方式"一词在马克思经济学著作中的基本用法有两种:第一,指社会生产的类型或型式,第二,指社会生产的劳动方式。在讨论《资本论》研究对象时对"生产方式"一词的理解争论极大。根据马克思"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一贯分析原理并结合《资本论》第一卷的实际内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似应理解为"资本主义劳动方式"。"劳动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中介体。特定的劳动方式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同时受到特定生产关系的制约,具有显著的社会历史特征。马克思在《资本论》研究对象中首先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意味着他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将直接生产过程中经济关系的考察放在了基础位置,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置于首位。我们应以《资本论》为范例,把劳动过程和劳动方式纳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5.
本体论以及马克思的“本体论承诺”问题,是研究马克思思想绕不开的难题.研究发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孕育了劳动本体论思想,并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定了劳动本体论思想.然而,在《资本论》的创作中,他开始了对劳动本体论的动摇.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决不是在本体意义上探讨的劳动,而只是在一般意义上展开了对劳动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资本论》中的本体只能是资本,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透彻理解《资本论》,才能真正探明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逻辑.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中的生产价格理论和地租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的同志在“用发展的观点研究《资本论》”的题目下,认为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生产价格的构成不包括地租的原理“根据不足”,“未必能成立”。  相似文献   

17.
<正> 在马克思的科学巨著《资本论》中,有大量的内容丰富的脚注。这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遗产。这些脚注和《资本论》的正文一样,都是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和研究的。本文打算把自己学习《资本论》脚注的初步体会写出来,借以作为对马克思百年忌辰的纪念。丰富多彩的《资本论》脚注目前我们使用的中文《全集》版的《资本论》,其中有三种脚注。一种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版编者在书中加的脚注(编者在书后还另写有注释);一种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译者加的脚注;再一种是马克思本人写的脚注和恩格斯补充的一部分脚注。前两种脚注  相似文献   

18.
尼·伊·季别尔是俄国最早对《资本论》进行专门研究的经济学家,1871年出版第一部研究李嘉图与马克思的专著,1876年至1878年连续发表7篇阐释《资本论》经济理论的论文,1877年至1885年三次为《资本论》辩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2版《跋》,以及致俄国友人的书信中多次肯定季别尔对《资本论》经济理论的研究.季别尔对《资本论》的辩护与解读,不仅是《资本论》世界传播史的重要内容,也是21世纪俄罗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二十年来,在我国政治经济学领域,传统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遭遇瓶颈。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全面准确地解读《资本论》,把马克思《资本论》的理论贡献仅仅看成是剩余价值论,且将剩余价值理论仅仅解读为揭示雇佣工人受剥削秘密的"剥削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形成了严重悖论。必须从根本上消除对《资本论》的误读误解,正本清源,充分认识到马克思《资本论》具有资源优化配置和剩余价值两大理论贡献,其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本身也有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机制,以此重构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增强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问题研究的背景1 《资本论》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宏篇。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等论著中 ,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精辟的阐述。要研究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必须认真攻读《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写成的科学巨著。马克思原计划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总标题 ,分六册写作 :《资本》 ;《土地所有制》 ;《雇佣劳动》 ;《国家》 ;《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① 1 859年 6月 ,《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出版后 ,他又决定改变他的写作计划 ,着手写作《资本论》三卷本。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