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见     
《今日重庆》2011,(9):10-13
8月1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回归后第一任特首董建华率中美空流基金会代表团一行来渝访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长黄奇帆,市政协主席邢元敏陪同考察。中美交流基金会于2008年初在香港成立.由香港知名工商界人士和专家学者组成,旨在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了解与互信。  相似文献   

2.
2007年5亿元、2008年25亿元、2009年前4个月20亿元,尽管融资租赁销售规模在行业内遥遥领先,在夏天刚刚到来的时候,中联重科融资租赁(香港)有限公司(下称“中联香港公司)总经理万钧还是闻到了炽热的味道。  相似文献   

3.
2007年5亿元、2008年25亿元、2009年前4个月20亿元,尽管融资租赁销售规模在行业内遥遥领先,在夏天刚刚到来的时候,中联重科融资租赁(香港)有限公司(下称“中联香港公司)总经理万钧还是闻到了炽热的味道。  相似文献   

4.
12月3日,广州伶仃洋岸的南沙大酒店,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排名第二位的中联重科对外宣布:从即日起,将其旗下的三大知名行业品牌"浦沅"、"中标"与"中联"统一为"中联"品牌。此举意味着中联重科多品牌开拓国内市场的局面成为历史,其单一品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5.
12月3日,广州伶仃洋岸的南沙大酒店,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排名第二位的中联重科对外宣布:从即日起,将其旗下的三大知名行业品牌“浦沅”、“中标”与“中联”统一为“中联”品牌。此举意味着中联重科多品牌开拓国内市场的局面成为历史,其单一品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6.
1996年12月11日,董建华以320票,支持率达80%的绝对优势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江泽民主席在会见董建华时说:你是一百多年来第一个由中国人担任的香港行政长官,意味着香港即将进入一个新纪元。英国外交部发言人称董建华是难得的首长人选,英国政府欢迎他随时到伦敦访问。董建华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希望能带领香港对祖国今后的发展与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时代文摘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竞选连任。港报发表评论认为,董建华为港为民连任,乃是众望所归。 2月25日,香港一家电视台播出了他在家中接受的专访,首  相似文献   

8.
备受市场关注的“中联并购CIFA”案,在中联重科停牌两月多后终于尘埃落定。6月25日,中联重科发布公告称:公司联合其战略投资者,斥资2.71亿欧元,获得了全球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下称“赛法”)公司100%的股权。  相似文献   

9.
1月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向立法会提出题为<善用香港优势,共同振兴经济>的施政报告.这是第二届特区政府的第一份施政报告;因董建华连任,因此它也是董建华担任行政长官的第六份施政报告.  相似文献   

10.
董建华,把握机遇 带动香港整体经济发展 4月17日中午,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宴请临时区议会主席时指出,“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香港特区而言,是一个好机遇,如何掌握这个好机遇,率先作好部署,带动香港整体经济发展,需要进行全面及深入的研究。”他说:财政司司长曾荫权领导的研究小组,正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1999年4月18日香港各报报导) 陈方安生:为香港大中小型企业带来许多商业机会  相似文献   

11.
信息短波     
香港特首董建华发表施政报告 10月10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向立法会发表施政报告。这是他作为首任行政长官任内的第五份,也是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报告共三十四页,分为六大部分。 施政报告在分析了目前香港经济困难,以及香港的独特地位、优越的营商环境和汇集企业人才等优势的同时,重点阐述政府在经济困难时期的作为,即特区政府的五大任务:  相似文献   

12.
1月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向立法会提出题为&;lt;善用香港优势,共同振兴经济&;gt;的施政报告.这是第二届特区政府的第一份施政报告;因董建华连任,因此它也是董建华担任行政长官的第六份施政报告.   ……  相似文献   

13.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年初在香港立法会发表连任后的第一份施政报告。董建华在发展施政报告时强调,经过几年来的探索,粤港经济融合在香港已形成共识,相信香港朝此方向前进必定能走出目前的经济困境。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特别辟出较大篇幅浓墨重彩地谈及香港与珠三角的经济融合问题。董建华表示,香港和广东省经过过去20多年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功能齐全的大型经济区。香港的优势在于它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金融、物流和商业营运中心。珠三角的优势在于它是当今世界发  相似文献   

14.
陈可焜 《开放潮》2001,(11):31-32
香港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10月10日在立法会上做作为第一任行政长官的最后一份亦即就任以来的第五份施政报告。“巩固实力 投资未来”由于今天香港经济正处于内部转型困难、外部环境变坏的交困时期,香港社会对于这份施政报告寄望甚殷;董建华自己也由于客观环境的不利,尤其美国“9·11”事件后世界进入不稳定不明朗的时代而反复思考,几易其稿。董建华在这篇题为《巩固实力 投资未来》的第五份施政报告中,第一段就重申要继续坚持自1997年7月1日以来的努力方向,“这就是以民为本施政,与全社会一起积极面对变化,勇敢迎接挑战,建设一个…  相似文献   

15.
1996年12月11日,400人的香港摊选委员会委员们的选票被一个个地娃示住一块板上。随着董建华名字下由一横一竖组成的“正”字逐渐增多,莆建华,这个船商的儿子,当选为香港特区首仟行政长官。之前。人们对董建华的认识,更多的在于他是“船王”莆浩云的长予,以及他把董氏家族的产业从生死边缘拯救回来的传奇故事,而董建华忠厚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陈可焜 《开放导报》2001,(11):31-31
10月10日,行政长官董建华向立法会提出他上任以来的第五份施政报告,也是他作为第一任任政长官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董建华就任以来,已先后作过4份施政报告:《共创香港新纪元》(1997年)、《群策群力,转危为机》(1998年)、《培育优秀人才,建设美好家园》(1999年)、《以民为本,同心同德》(2000年)。对比前4份施政报告,董建华认为今年这份报告最难写。  相似文献   

17.
由上海海外联谊会、香港沪港经济发展协会主办,上海沪港经济发展协会、香港工商专业联会协办的“沪港大都市发展研讨会”,于6月2日至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上海市市长徐匡迪、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出席会议并作了演讲。沪港两地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工商界人士250人参加了研讨会,其中12人分别在经济、科技、工业、金融和专业服务五个专题研讨中发言并回答提问。为了让更多关心沪港经济发展的人士了解这次研讨会情况,本刊特编发一组专辑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2003年6月29日对香港来说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在温家宝总理和董建华特首的见证下,国家商务部副部长安民和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双双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英文简称CEPA)”协议书上签字。  相似文献   

19.
2012年3月25日,粱振英在香港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中胜出,这个不同于董建华商人身份、曾荫权政务官出身的专业人士,将决定香港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7月1日,在香港会展中心,在3000人的见证下,粱振英面对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起右手宣誓。  相似文献   

20.
张程 《新财经》2008,(3):100-101
“中联”的英文标志是“Zoomlion”,意为“呼啸的狮子”。但是,中联重科却是一个厚朴、低调的企业,其掌舵人詹纯新也是一个沉稳而内敛的雅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