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校和谐德育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洪根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5):150-151
以人为本是高校和谐德育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建设高校和谐德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和谐德育文化;注重知、情、意、行有机统一,培养大学生和谐的道德人格;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构建和谐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2.
张立忠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92-93
高校德育是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在价值观上表现出多种特点,传统价值观仍然处于支配地位,高校的德育地位正面临着来自专业主义的挑战,德育评价的模糊与缺失也是德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德育工作必须结合学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结合专业教育来进行。 相似文献
3.
陈颖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1-9
20世纪80年代,社会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在欧美国家兴起,并迅速在许多国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企业具有双重特征,创造性地实现了传统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的融合,在为解决社会问题和实现经济发展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运用扎根理论以社会企业战略模式为切入点,对社会企业创业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化研究,建立了社会企业战略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得出相关的扎根理论。研究旨在理论方面对进一步分析社会企业提供思路和基础,在现实方面对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陈立弘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64-165
目前的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构建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实践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目前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现状和弊端,确定以行动导向法为基础的改革方向,探讨引入行动导向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建立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实践教学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5.
何阳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基于协同理论的视角,综合考虑供给模式的可操作性,以社会服务供给主体的联合情况为划分依据,社会服务供给模式可以构建为政府—企业型、政府—非营利组织型、政府—初级群体型、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型、政府—企业—初级群体型、政府—非营利组织—初级群体型、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初级群体型。供给主体需要扮演社会服务的组织者、资源提供者、生产者等角色,但在各类供给模式中,每种供给主体所扮演的角色都存有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地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6.
彭子美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7(Z1):7-10
高校扩大招生,教师资源严重不足.高校要吸引优秀人才,调动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性,必须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校分配制度进行彻底改革.对高校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模式进行研究,探讨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分配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素质德育观的提出与确立,为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坐标。高校德育应紧紧围绕培养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这个中心,加强和改进自身的工作,切实发挥其育德和树人的本质功能。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高校历来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好的传统和成功的经验。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市场经济下形成的思想多元化,带来了传统德育方式与学生受体的新矛盾,直接影响到高校德育的实际效果。为改变这种状况,以开放的胸怀和心态学习借鉴并引入西方的“价值澄清理论”,不仅能充分体现高校德育的新特点、新变化,也必将会给高校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素质德育观的提出与确立 ,为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坐标。高校德育应紧紧围绕培养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这个中心 ,加强和改进自身的工作 ,切实发挥其育德和树人的本质功能。 相似文献
10.
高校主体性德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琼芳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6):49-53
主体性德育的提出是哲学和教育学关于主体性讨论的延伸,同时也是德育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回应。伴随着人们逐渐由依附走向独立,现代高校德育应以培养人的独立自主意识、弘扬受育者的主体性为主题,树立科学德育规,创新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方晓红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4):137-138
道德品质、道德人格的形成离不开道德实践。要改变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制定大学生道德规范,创建系统的养成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重视并引导大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提高德育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2.
公民社会是建设政治文明的根基。由于我国缺乏公民文化的传统,长期以来,大学生作为时代精英群体之一,其公民素质还不甚理想。在目前尚未普遍开设公民课的情况下,高校德育课程引入公民教育既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也是高等教育适应我国现代民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这一思想出发,本文探讨了公民教育内涵及公民教育框架中的高校德育课程,进而提出实施公民教育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3.
裴吉慧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3):154-155
网络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等带来了深层次的冲击。因此,必须适应新形势,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裴吉慧 《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154-155
网络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等带来了深层次的冲击。因此,必须适应新形势,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张卫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3):153-154
网络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广大德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作用,把主流网站做大做强,培养既懂德育艺术,又精通网络技术的新型管理队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开展个性化服务,完善网络德育模式,规范学生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16.
苗曼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2):146-147
学校德育内容的外在性与德育方法的灌输性 ,是造成学校德育低效的不容忽视的原因。学校德育应重新锁定新的德育目标与德育理念 ,即 :教会选择 ,培养自我德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关于改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士群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5):142-144
只有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重视干部队伍建设 ,健全各项制度 ,切实改进作风 ,并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研究 ,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促进学生德育体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创新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必须加深对创新教育理论和实践内涵的理解,加大对大学生创新教育理论体系的系统研究,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高校道德教育模式拓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其过程具有渐进性。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需要长期的实践,也需要经常性的理论指导和正确引导。为使大学生接受连贯系统的道德教育,激发其道德追求,满足其道德需要,高校拓展道德教育模式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开设专门研究道德现象的伦理学课程,深化大学生对道德问题的理性认识;开设与大学生道德生活联系密切的公共选修课程,提高大学生对道德现象的全面认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心理——道德"教育模式,夯实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心理基础;借助学生社团活动,开辟道德教育的实践空间;开办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开展"时事性"道德教育;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