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以来,非正式制度在经济体制变迁中的影响、作用并未得到经济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探讨了非正式制度的概念及构成,说明了文化作为非正式制度的传递机制的特点,并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角度分析了非正式制度的演进方式及其所反映出的路径依赖性和灵活适应性;最后强调了非正式制度在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申勇 《特区经济》1996,(3):20-21
<正> 本文从体制转变入手,以独特的体制转折成本有关理论为基础,着重对比分析了特区和内地的体制转折成本的差异,提出了特区进一步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体制转折成本分析 经济体制既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同时又是稀缺资源的具体配置方式。一般来说,它有两种形式:一是计划经济体制;另一种是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者可以相互转变。当一种体制运转不灵,缺乏效率时,就会在既定经济制度框架下或者在改变经济制度的同时,转向另一种新的高效运转的经济体制。当一种体制向另一种体制转变时,会花费一定的成本。这种成本就是体制转折成本。 影响体制转折成本的因素主要由以下方面构成: 1、经济体制转变前的状况。包括经济体制转变前的企业制度状况、所有制结构状况、社会保障状况、市场体系状况、宏观调控状况、人的素质以及行政管理体制状况等等。经济体制转变前的状况是影响体制转折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体制进一步转折的基础。如果经济体制转折前的状况好,体制转折成本就会低些。如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过渡中,产权界定清晰,交易成本就会低一些。相反,经济体制转变前的状况差,体制转折成本就会高,如有些地区市场体系没有建立,要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就要花很大的成本去建市场  相似文献   

3.
以制度经济学范式为框架,从历史的视角出发,结合制度变迁中的目标函数导向和约束条件限制、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特性以及"制度变迁成本分担假说",探讨市场化改革中国有商业银行的脆弱性问题。最后得出现阶段改革过程中应该采取的应对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制度变迁理论可以揭示从一种制度转变到另一种制度"暗箱"背后的规律,为我们研究制度的更替和创新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将从制度变迁理论中的外生变迁和内生变迁两个角度分析美国联邦制的形成,以期能为我们更好的把握美国联邦制的形成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文章定义了交易—治理总成本,利用制度变迁演化博弈分析和交易成本离散结构分析,对中国煤电交易的经济行为及边界选择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理论层面,煤炭企业和火力发电企业进行策略选择时,交易成本和治理成本是双方做出有效选择的基础;技术层面,煤、电企业在选择"购买"或"生产"的问题时,不仅要根据概率和成本等信息做出交易决策,还要根据企业的专用性资产现状,分析长期交易的成本节约问题;现实层面,当煤炭企业和火力发电企业的专用性资产发生变化时,随着制度变迁,策略选择会体现三种趋势,即市场制、混合制和层级制。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制度经济学下的税制变迁和税收遵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十二五"时期,中国的税制改革何去何从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深入研究税制变迁和税收遵从的相关性,从制度构成的三要素: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制度的实施机制三个方面积极探讨我国现行税制对税收遵从的影响,并就今后税制改革中应如何推进税制和谐性,降低税收遵从成本,提高纳税遵从度提出了若干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新一轮税制改革能够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
李娜 《珠江经济》2003,(8):34-35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过程就是从计划金融向市场金融过渡的过程。1979年开始的金融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影响深远的制度变迁,不仅对中国金融制度的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构成中国未来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中国金融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变革类似.同样采取的是渐进式市场化模式。符合渐进式市场化改革要求的金融制度变迁过程血该具有帕累托改  相似文献   

8.
制度经济学认为,原体制结构中一种体制的变迁将会导致原体制的不均衡,从而诱致其他微观体制变迁.刘易斯指出:"一旦制度开始变迁,它们会以一种自动强制实施的方式发生变迁.老的信念和制度在变化,新的信念和制度彼此之间,以及新的信念和制度与相同方向上的未来变迁之间都逐渐变得调和一致."本文认为,中国加入WTO将形成一种"倒逼的外力"直接作用于中国企业体制的变迁,解决目前中国企业体制变迁的"制度性瓶颈"问题,催化体制转换的完成.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中国现代经济史既有对比较久远的如计划经济历史的重新认识,又有近30年改革发展的进展研究.领域的拓宽导致研究热点的集中度有所下降.出版了一批相关学术专著.[1] 一、经济体制及其变革仍然是本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 本年度的特点在于将1978年前后的体制变迁联系起来分析.不仅从历史学角度关注改革开放以前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2]而且通过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两个29年经济体制的异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社会安全制度,也是现代化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配套工程。它的健全与否关系到经济体制的运转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结合广东社会保障事业的现状,分析了广东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健全广东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与经济体制的变迁密切相关。无论是体制转轨前计划经济中的高度平均主义,还是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象,都可以从体制变迁的角度找到其合理解释。因而.从制度变迁角度入手,通过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是解决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丁元 《特区经济》2006,213(10):38-39
本文分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结构特征,并对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均衡进行了分析,认为制度非均衡已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一种“常态”。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非均衡又成为该市场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它的轨迹也就是劳动力市场制度变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陶一桃 《特区经济》2004,(11):10-12
回顾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历程,人们会在理性的思考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邓小平不仅仅是给亿万中国人民带来实惠与富强的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同时也是给中国社会带来深远影响的社会制度变迁的发轫者和倡导者。因为,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的过程,说到底就是一场自上而下的,逐步深化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过程。这一强制性制度变迁,不仅仅突出地表现为经济体制和社会运行模式的变化和变革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介绍制度变迁的两种方式——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的基本理论出发,从一种新的经济史学的角度对我国建国以来的会计史进行了论述和研究。它注重制度在整个会计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得出作者的几点认识和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从路径依赖理论看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认为.一种经济制度由于某些历史性事件的发生而形成,在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往往付出了高额的成本,即使其他的经济制度更具有经济的合理性或更有效率,要废除这一由历史性事件的先行发生而形成的经济制度,选择一种新的经济制度是非常困难的,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往往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用诺斯的话来讲:历史确实是起作用的。所谓路径依赖是指“制度变迁中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一旦走上了某一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从制度变迁来看农村建设的滞后,会发现制度变迁缓慢。缺乏制度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举措就是突破路径依赖,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企业制度变迁中制度安排的功能转换李新春,李善民企业制度变迁是经济体制转轨或过渡过程中最富实质意义、也是最复杂的过程,这无论是在采取激进的制度变迁过程的东欧,还是在渐进式改革的中国都是如此。由于各国政府和公民对改革的态度以及考虑到具体经济发展的环境,各...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融制度的非均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于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分析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均衡是指在既定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中的各种交易主体均无意或无力改变现行制度的动机和能力,制度从总体上处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均势状态。制度非均衡则是指既定制度不是最有效的,制度运行费用也不是最低的,制度处于一种变迁状态之中,并且这种制度变迁能增加  相似文献   

18.
重新认识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必要的制度保证,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工程.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已经由原来的现收现付模式向部分积累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预算制度是理解政治与经济体制之间相互关系以及这相互关系如何影响社会发展的关键,研究预算制度变迁是洞悉历史演变的必经之路.本文由预算的起源开始,首先分析了预算制度的定义,然后在对制度变迁的步骤和原因详细分析的基础之上,剖析并归纳了预算制度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经济体制和企业组织治理结构等制度决定了区域的资源配置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因是经济主体期望获得最大的“潜在利润”,考虑到制度转换的成本,制度变迁可能获得的潜在利润必须大于为获取利润而支付的成本。东部企业作为经济主体“西进”打破了西部地区原有的制度均衡,通过影响西部地区的非正式制度、市场制度、企业治理机制等,使一些在现有的结构安排下无法实现的“潜在利润”变成现实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