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后,与群臣当面议定开国元勋的功绩,论功行赏。太宗说:“朕分级评价你们的功劳。按功劳大小进行赏赐,如有不当之处,你们可以当场提出来。”然后就命宰相陈叔达在宫殿下唱名公布封赏结果,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和候君集五人功劳最大,封赏也最高。  相似文献   

2.
人人都有喜好,皇帝也不例外。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直言不讳地表白过:平生之所好,唯名马、弓箭、美女而已。 李世民马上得天下,自然钟情于马。当年逐鹿中原时,李世民有6匹战马伴随他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这6匹马后来被刻成浮雕,立于昭陵祭殿的两侧。  相似文献   

3.
说“怕“     
“怕”,一般是胆小、恐惧的代名词。说起“怕”字,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畏首畏尾的懦夫,断了脊梁的叛徒,碰硬就蔫的胆小鬼,畏葸不前的软骨头。自然,这类的“怕”,理应成为鞭挞谴责的对象。然而,还有另外一种“怕”,却“怕”得高尚,“怕”得可贵,“怕”得令人赞叹。这种“怕”,并非胆小怕事,而是一种谦恭自抑的思想境界,谨言慎行的处事风格,居安思危的远见卓识,深自警戒的严谨态度。 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大都具备这种难能可贵的“怕”的意思,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有个特点就是“怕”,他说:“朕每思出一言,行…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初,曾对侍臣说:“君依国,国依民.刻民奉君,犹割肉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国君之患,不从外来,常由身亡.因为贪欲盛则花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必丧.我常念及这些,故不敢纵欲.”于是,贞观年间,大兴纳谏之风,发展科举制度,奖励垦辟荒地,大力兴修水利,国强民盛,在泱泱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敢纵欲”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地位和利益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我们抛开这些不谈,就其“不敢纵欲”而言,在今天依然有着现实的警醒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史为镜兴煤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魏征是一位以尽力谏诤而闻名后世的宰相。魏征在任期间最大的政绩在于对唐太宗的犯颜直谏。他再三告诉唐太宗君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并以隋朝灭亡为例提醒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希望唐太宗能任用贤能、节省民力、居安思危、宜静不宜动。他的许多谏议和意见,对唐太宗的行为及政策措施产生十分有益的重要影响,因此在他死后唐太宗曾感慨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遂亡一镜矣。”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派人到他家,在他书写的函件中得到一纸表…  相似文献   

6.
<正> 《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元年》载,有一天,唐太宗和侍臣们闲谈,唐太宗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西域有个商人,偶然得到一颗珍珠,真是见所未见的一件无价之宝。他非常喜爱,深怕被人盗去,搁在那里都不放心。后来,他“剖身以藏之”,即剖开自己的肚子把珍珠藏了进去。这样倒是相当安全了,可是他的命也就没有了。 唐太宗说:“这个故事是听来的,你们说真会有这种人吗?”侍臣价说:“恐怕有。”唐太宗说:“人们都知道,这个商人爱珠而不爱身的愚蠢行为多么可笑,但是有些官员因贪赃受贿而丧命,有的皇帝因追求无限制的享受而亡国,难道不是和他一样的愚蠢可  相似文献   

7.
果然是你     
<正>某日,唐太宗李世民出庭散步,停在一株树前观赏许久,很是喜欢。侍臣宇文士及见此情景,走上前来对这棵树赞誉不已。李世民很严肃地说:"魏征常劝我远离巧言谄媚的人,我不知道谁是这种人,怀疑是你,现在看来果然是你!"宇文士及叩头请罪。巧言令色或阿谀谄媚,古人称这种人为佞人。"远佞人",常常是古代贤良劝谏封建帝王实行开明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平民之间的交往,顺情说好话者有之。这于个人,于集体,于国家尚  相似文献   

8.
主旨:用人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贤明的皇帝之一,他的治国之道备受后世推崇。而在他所有的治国方略中,用人之道又最为重要,至今仍深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  相似文献   

10.
据《魏郑公谏录·卷五·太宗临朝诏群臣》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宽容谏臣的犯颜直谏,他十分敬重担任侍中的重臣魏征,说:"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在魏征病重时,太宗多次亲往家中探视。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逝,太宗悲  相似文献   

11.
用人须容人     
有一个“楚庄绝缨”的典故,说的是楚庄王宴请大臣们饮酒,酒酣之时,烛灯忽灭,有人拉扯楚王身边美人的衣服,被美人摘下帽缨,并要求楚王重罚此人。楚王不以为意,反而命令大臣们取下帽缨饮酒。大臣们统统取下帽缨,点亮烛灯,尽兴而饮。二年后,楚晋交战,有一位大臣始终冲锋在前,多次擒住敌首。楚王觉得很奇怪,问他:我对你德薄,又没有什么恩惠,你为我怎么置生死而不顾呢?大臣说:我就是二年前酒后失礼被美人摘下帽缨的人,大王能容忍而没有处死我,对我有说不完的恩德。所以,愿肝脑涂地,为大王效忠。楚庄王用人能容人之短,赢得…  相似文献   

12.
《汽车与社会》2011,(4):74-74
兔年到。著名邮票设计家、画家、书法家魏楚予先生,新创作了国画《卯兔》,一只正在草原上矫健奔跑的小野兔。魏楚予先生说。他原来想画一只正在吃胡萝卜的乖乖兔,后来想到兔子飞速奔跑的形象更有时代气息。与此同时,他还亮出了书法新作“藏古纳今”,笔力道劲,潇洒流畅。近年来。魏楚予先生每年都为创作一幅生肖国画及书法作品。深受市场欢迎。  相似文献   

13.
刘兴  张建涛 《中国纺织》2009,(3):125-125
在成功扛起了“中国女裤看河南”的大旗之后,女装产业在河南也开始蓄势待发。“2009年将是河南女装崛起年。”面对新年伊始的河南服装发展暗潮,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会长兼秘书长李刚说。以裤业突围,女装再强势跟进,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河南服装将一领风骚,成为当仁不让的时代主角。面对河南服装的迅猛发展势头,业内人士不无感慨:再有10年,中国服装将会看河南。“10年太久,我们会只争朝夕,我期望2009年能成为河南服装年。”李刚如是说。  相似文献   

14.
“保龄球”效应是管理学中的著名管理名词。意思是甲、乙两位教练训练各自的队员,两方的队员都击倒了7只瓶。甲教练说:“很好!打到了7只。”乙教练则说:“怎么搞的,还有5只没有打倒。”久而久之,甲教练的队员成绩稳步提升,乙教练的队员一次比一次差。  相似文献   

15.
孟尝君纳谏     
提到纳谏,我们自然会想到唐太宗,却不知道战国时期孟尝君也是纳谏的,他以养门客三千而著名.孟尝君有一次特别的纳谏经历. 有一回,孟尝君代表齐国访问楚国.为了表示对孟尝君的敬重,楚王特意赠送孟尝君一张象牙床.楚王派登徒直护送象牙床到孟尝君的住处.  相似文献   

16.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贤明的皇帝之一,他的治国之道备受后世推崇。而在他所有的治国方略中,用人之道又最为重要,至今仍深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683年,宋国发大水。鲁庄公派使者去慰问,说:“上天降下大雨,危害了庄稼,怎能不慰问呢?”宋闵公说:“我没有做到诚敬,所以上天降灾,还使贵国国君担忧,承蒙关注,实不敢当。” 鲁国大臣臧文仲听说了这段对话,赞扬宋闵公说:“宋国恐怕要兴盛了吧!夏禹和商汤在出现失误时能够责罚自己,他们就勃然兴起;夏桀和商纣在出现失误时责罚别人,他们就很快灭亡。”其原文为:“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后来,又传说宋闵公那段话是出于宋国公子御说,鲁国大臣臧孙达又赞扬了御说,其辞曰:“这个人适合当国君,因为他有体恤民众的心思。”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20日,河南电力技术院成立暨首届专家大会隆重召开。该院首次选聘的238位专家齐聚郑州,披红戴花,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时刻。一位在河南电力系统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不无感慨地说:“这么多技术、技能人员聚集在一起,在河南电力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他治理的国家就曾出现过"贞观之治"的盛世。正因为如此,他担心官吏中出现受贿枉法之徒,想秘密派遣手下的亲信去试探,假装贿赂官吏们。对此,民部尚书裴矩劝阻道:"您这是把人往违法的地方推,恐怕不符合古人说的‘用道德去引导,用礼仪去规范’的古训。"唐太宗听了很高兴,说:"裴矩能够居官尽职,据理力争,不搞当面顺从的那一套,假如所有的事情都这样,国家还有什么忧患不能治理好呢?"唐太宗主张"不为面从",反映了他的豁达胸怀和远见卓识。历史往往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时至今日,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处理上,是"不为面从"还是"甘为面从"仍然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为官者能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其下属必然会无所顾忌,敢于直言,为单位的兴旺发达出谋献策;反之,若为官者刚愎自用,拒谏饰非,处下者也会观言察行,投其所好,百般馅媚,结果于人于事于己都会产生种种弊害。  相似文献   

20.
《轴承工业》2006,(10):34-34
世界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有个显著特点,就是非常器重人才。 一次,公司的一台马达发生故障,怎么也修不好,只好请一个名叫斯坦曼的人来修。这个人绕着马达看了一会,指着电机的一个地方说:“这里的线圈多了16圈。”果然,去掉多余的16圈线后,电机马上运转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