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呈现基本平衡,甚至是总供给略大于总需求的局面,保持价格稳定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但近期出现的肉蛋蔬菜价格的温和上涨会不会引发价格  相似文献   

2.
依据1994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2季度产出和价格的季度数据,建立基于长期约束的SVAR模型,用以分析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考察经济增长和价格对总供给、总需求冲击的动态响应。实证研究表明,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标准差均较大,而且总需求冲击波动性要大于总供给冲击的波动性,说明我国经济在样本数据期内存在波动性。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总供给冲击对于产出具有正向长期影响,而总需求冲击对于产出具有正向短期影响;对于价格而言,总供给冲击对价格产生负向长期影响,而总需求冲击对价格产生正向长期影响。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主要在于供求冲击为负,供给负冲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94年1季度至2012年2季度产出和价格的数据,建立了基于长期约束的SVAR模型,用分析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考察经济增长和价格对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的动态响应。实证研究表明,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标准差均较大,而且总需求冲击波动性要大于总供给冲击的波动性,说明我国经济在样本数据期内存在波动性。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总供给冲击对于产出具有正向长期趋势,而总需求冲击对于产出具有正向短期影响;对于价格而言,总供给冲击对价格产生负向长期影响,总需求冲击对价格产生正向长期影响。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主要在于供求冲击为负,供给负冲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凯恩斯认为,所谓“有效需求”,就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社会总需求,这里的“总供给价格”是指全体雇主雇拥一定量的工人进行生产的社会量的最低卖价(生产成本和最低利润之和);“总需求价格”是指全体雇主用一定量的工人进行生产时预期社会对产品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即预期的总收益,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企业主就愿多雇工人以扩大产品总量、当需要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企业主就要少雇工人以缩减产品总量;只有总需求价格等于 总供给价格时,企业主才会保持原有雇佣量不变因此此时预期总利润达到最大,从而生产和就业也达到均衡状态,这时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都等于国民收入,即国民收入=总供给价格=总需求价格,由于国民收入=消费+储蓄,总需求价格=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即消费+=时辰 投资需求,所以储蓄=投资需求,这样,有效需求也就等于投资与储蓄达到均衡状态的需求,这时的国民收入就是均衡国民收入,它决定了社会总就业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物价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的拉动,是一种结构性的上涨,在结构性上涨的因素消失之后,国内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将趋于平衡。但CPI的连续走高或引发居民的通胀预期,因此可能导致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对此央行仍会以加息来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上的“宏观”,指的是国民经济中的总供给、总需求以及总价格、总就业等总量。因此,有人说宏观经济研究的是经济总量和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当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非均衡状态,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的时候,就需要国家进行干预,促进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手段有行政的、经济的、  相似文献   

7.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即使是由成本变动引起,若它没引起全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重大颠覆,就很难引起明显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8.
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进入2021年2月之后,其上涨速度进一步加快,原油期货价格涨破60美元/桶,较2021年年初上涨超20%;铜价涨破9000美元关口,达到近11年来新高。大宗商品价格为何会持续上涨?会不会出现新一轮大宗商品价格"超级周期"?又将对国内物价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成为当下市场热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发现和判断流动性过剩的时候,主要依据的标准是价格体系,也就是说,流动性过剩或流动性不足,首先反映在价格体系上.一般来讲,流动性过剩的时候,必然会引起价格体系全面上涨,但是价格体系上涨,对于不同的价格来讲有不同的后果.价格体系通常分成三大类:第一,消费品价格,也就是我们讲的物价.如果流动性过剩反映为消费者价格上涨太快时,人们就担心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日益发达,通胀的形成和传导机制发生了较大变化,即使存在较大产出缺口,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的通胀预期还是会推升上游初级产品价格,并迅速向下游传导。但该文认为,总需求仍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货币乘数顺周期内生,风险溢价逆周期内生,总需求低迷会抑制货币扩张的程度;另一方面,货币对需求的刺激程度也具有顺周期特性,总需求低迷时,即使成功扩张了货币,其对总需求的刺激作用也打了折扣;不仅如此,通胀预期虽然会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但只要货币政策保持稳定,这两种价格能否持续上涨终究还是取决于总需求。  相似文献   

11.
祝宝良 《中国金融家》2011,(4):136-138,143
自2010年9月份以来,我国的物价上涨,不同于2004年由粮食连续五年减产引发的物价上涨,也不同于2007-2008年由我国经济过热引发的价格上涨,是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我国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出现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2.
关注输入型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的通货膨胀是总需求主导,而2008年的通货膨胀原因发生了变化,成本推动成为主导因素,因此,在治理以总需求拉动为主的通货膨胀的同时,有必要密切关注总供给推动的价格水平上涨,提前制定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文逸 《证券导刊》2008,(24):81-83
在全球总需求强劲的背景下,加上能源、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升,黄金价格长期上涨的趋势还在持续。截至目前,A股黄金股估值基本上与国际同业上市公司接轨,甚至较国际同业出现较大幅度的折价。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食品价格向非食品价格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提出了成本推动、结构性推动和通胀预期三种传导途径,并建立了一个以食品通胀率和非食品通胀率为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二者间的传导途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的传递作用是存在的,食品价格的上涨会对非食品价格造成同向的冲击.并且这种冲击具有稳定的持续效应。另外.我国食品通胀率比非食品通胀率波动性强,如果二者之间传导机制通畅.食品领域的通胀会对非食品领域的通胀水平带来巨大冲击,引发全面通胀的风险。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不应剔除食品价格因素,我国CPI指数中的食品权重应谨慎下调。  相似文献   

15.
殷剑峰 《银行家》2015,(4):54-58
通货紧缩指的是主要物价指数(PPI和/或CPI)的持续下跌。虽然有所谓"好的"通货紧缩(主要由技术进步引发的总供给线外推造成)和"坏的"通货紧缩(主要由总需求萎缩引发)之分,但在更多的情况下,通货紧缩都对应于总需求的萎缩和经济的持续衰退。而且,通货紧缩要比通货膨胀更加难以对付,因为许多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尤其是货币政策通常会因经济中的各种"刚性"(如"流动性陷阱")而失灵。我国在1997~2002年间曾经历了长达五年的通货紧缩,其原因在总供给层面是企业的产能过剩和债台高筑,在总需求层面是投资、消费和外需的萎靡,在金融层面则是银行部门的"惜  相似文献   

16.
这次讨论的议题,是关于生产要素价格全面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怎么看,即在中国经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前提下,各项生产要素都将呈现上涨趋势,比如水、土地等资源价格,还有人民币成本价格,取消利率管制的资金价格,这些价格上涨会不会提升制造业的成本,并对中国经济成长带来问题?由此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速是不是面临拐点?这本来是需要大量数据处理才好回答的问题,我只能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价格总水平是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综合反映,是监测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它的波动关系到群众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指标之一,倍受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通货膨胀预期是公众对通货膨胀在未来变动方向和幅度的一种事前估计,它能影响消费、储蓄和投资行为,进而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最终影响未来真实的通货膨胀水平。当前,随着食品价格带动CPI上涨,社会各界通货膨胀预期在不断上升,有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调查分析通货膨胀预期有关问题,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有助于中央银行更好实现保持币值稳定货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总需求与总供给因素的基础上,文章认为本轮通货膨胀主要起源于总供给的结构性失衡.其实质在于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低下,以及政府对农业价格的长期管制.由于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其价值,因此必然存在调高农产品价格的客观要求,从而导致结构型通货膨胀.此轮结构性通货膨胀既是中国长期以来二元经济局面未得以改观的后果,也是产生全面性通货膨胀的隐忧所在.因此,利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总需求,同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扩大有效供给,成为应对此轮通货膨胀的必要和有效的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20.
湘雕 《金融博览》2006,(4):20-21
在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的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却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据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调查,尽管有关部门加强了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管理的力度,但2005年农资价格涨幅在2004年上涨12.1%的基础上又上涨了11.2%。分项目看,十大类价格全线上涨:小农具,饲料,幼禽家畜,大牲畜,半机械化农具.机械化农具,化学肥料,农药及农药械,农用机油,其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分别上涨了9.1%、8.3%,8.0%、9.9%,4.4%,2.6%、152%、5.3%、9.9%、1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