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study develops a scale, using th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s code of ethics, to measure the marketing-related norms of marketing practitioners. The scale has five dimensions: 1) price and distribution, 2) information and contracts, 3) product and promotion, 4) obligation and disclosure, and 5) general honesty and integrity.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personal moral philosophies and organizational ethical climate on the norms of marketers was also examined in this study. He received his Ph.D. in marketing from Texas Tech University. His work has previously appeared in theJournal of Macromarketing,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Research in Marketing, Business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Journal, and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as well as various other journals and proceedings. His research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the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and the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and has been published in various national and regional proceedings.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marketing ethics, health care marketing,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and direct marketing. He received his Ph.D. in market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His work has previously appeared in theJournal of Macromarketing,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Business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Journal,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rketing, and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as well as other journals and proceedings.  相似文献   

2.
Issues relating to ethics are infrequently addressed in the marketing literature. One area in which there might be ethical concerns is debriefing. In an experiment, when false information is provided by the researcher to subjects, those false beliefs can persist despite conventional debriefing. The persistence of false beliefs has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which consumer researchers should be aware. Anexplicit debriefing involving a formal discussion of the belief perseverance phenomenon is propo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approaches. This is tested in three separate studies, including a partial replication of Ross, Lepper, and Hubbard (1975) as well as two extensions to marketing situations. Implications for corrective advertising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组织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和可知性正被不确定性、复杂性所替代,实施组织变革以获取竞争优势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组织学习与结构资本化的过程,论述了组织环境的复杂性特征,组织的复杂性与组织结构变革的关系,外部环境复杂性和组织复杂性的耦合效应。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组织学习和结构化变革的路径选择、战略管理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介绍组织信任和组织变革的内涵入手,将组织信任置于变革的特定情景中分析其对组织变革积极和消极的作用,阐述了组织变革对组织信任的反向作用原理,提出了变革与信任的交互作用的理论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组织学习的障碍因素分析与组织学习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习型组织和组织学习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指出学习型组织和组织学习的内涵,进而从领导者、组织成员、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外部环境五个方面分析阻碍组织学习的障碍因素,针对障碍因素,提出共同学习,不断革新的组织学习模式,该学习模式有助于企业提升其组织学习力.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国内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组织结构与信息技术(IT)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IT能力对组织效益的影响,以明确适合发展IT能力的组织结构类型以及发展IT能力的价值所在。文章在对相关领域已有的研究作了综述的基础上指出,是信息技术(IT)能力而非仅信息技术(IT)本身对企业效益产生影响。文章接着提出相关假设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显示,在中国企业中,组织结构有机化程度与IT能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企业的IT能力与组织效益呈正相关关系。有关研究资料来源于中国大陆的137家企业。  相似文献   

8.
伦理秩序的形成要经历一个从道德规范到道德整合的复杂机制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德规范作为伦理秩序的设计图式,是伦理秩序形成的起始环节;伦理关系和道德行为分别是伦理秩序的组织细胞和伦理秩序图式的运演展开;道德调整作为社会关系调整的基本手段,是伦理秩序形成的内在要求;道德整合则是伦理秩序形成的最终环节,意味着伦理秩序的整体实现。  相似文献   

9.
<好兵>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福特的代表作.凯罗林·戈登认为:它是一部堪与海明威的<永剐了,武器>一样的佳作,是一部题材最古老但却是用最娴熟的技术写成的最好的罗漫史.小说通过描写贵族绅士爱德华在追求骑士道德理想的过程中,与工业社会的理性精神冲突时演绎的一幕幕道德悲剧,反映了福特对导致人性异化的工业精神的担忧,对工业社会产生的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伦理思想的批判.而福特创作中表现出的骑士情结,又反映了他改良这种社会现状的伦理乌托邦.  相似文献   

10.
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是管理革命的基点,也是企业人本化管理的目标所在。从儒家思想的内涵出发,进一步分析了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实质性作用和构建应注意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公共组织环境的特性与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理解公共组织环境的特性和领域对于理解和管理公共组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公共组织环境与其他类型的组织环境相比,具有加剧的复杂性、政治的主导性、层次的差异性和强制的互动性等特点。对复杂的公共组织环境,可以通过分析其领域来加以把握。公共组织环境的领域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两大类,一般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和国际环境,具体环境包括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竞争者和公众。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组织承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从组织承诺的定义、前因和后果变量、组织承诺的测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关于组织承诺的研究已经扩展到了外部组织承诺,组织承诺的前因和后果变量也获得了扩展。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上机构投资者具有稳定市场,扩大市场有效需求,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等功能.但实践中上述功能未必能发挥,甚至起相反作用.在我国发展机构投资者应与加强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提升上市公司素质及国有股减持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组织学习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学习力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新要素。组织学习力是指组织内部的各成员在组织所处的环境、面临的情况及组织内部的运作、奋斗的方向等,通过对信息诼时认知、全面把握、迅速传递、达成共识、做出正确、快速的调整,以利组织更好的发展能力,是一个组织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比自己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自创未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山西焦化行业协会运用政府资源,通过有效的激励与惩罚机制使行业内会员企业共同走出危机.此案例表明判断行业协会是否有效,不是由其政府或民间背景为决定因素的,而是能否运用第三方治理机制,使行业内会员企业从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16.
从有形式契约与无形契约的角度分析动态联盟的本质,认为动态联盟本质上也是一种契约的组织形式.运用成本模型分析动态联盟优势,可认为在大型项目周期内动态联盟的组织形式在管理成本上优于一般企业的组织形式和其他企业联合体的组织形式,运用信息模型分析项目管理成本,则可认为信息成本降低更能突显动态联盟管理成本优势.合理解释了近年来企业动态联盟组织不断增加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的企业组织结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必须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产生新的组织结构。提出了四种可借鉴的组织结构的形式:企业流程再造;企业虚拟化;团队管理;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8.
巴纳德组织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巴纳德是现代组织理论的创始人。作为一名学者型实务家 ,他有着远甚于一般学院研究者的理论兴趣。巴纳德组织理论中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包容性 ,使他成为了组织理论中的“韦伯”。当今的组织理论家 ,无论他们属于哪个理论阵营 ,都从巴纳德那里获得了灵感和找到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文章主要阐述了巴纳德组织理论的六大重点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现代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主要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与制度变革作一些粗浅的探讨。文章提出,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建立大量的现代农业企业组织,并在农村形成经济组织、政治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体系;需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税收制度、流通制度和教育科技制度。  相似文献   

20.
组织资本理论的发展不过几十年,但是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学者们从人力资本、知识资本、智力资本及其组织层面等各个不同角度来研究组织资本,不同的研究角度促进了组织资本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通过回顾组织资本理论的发展过程,提出了当前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