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启事     
《物流技术》2006,(4):110-110
为充分发挥湖北在促进中部崛起中的重要战略支点作用,全面提升武汉城市圈核心竞争力,湖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湖北省物流协会发起组织10家物流行业组织、物流龙头企业和高校物流科研单位联盟,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携手共建武汉泛区域物流运输市场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圈多中心城市—区域结构及其协同共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中心城市集群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空间发展战略模式,是实现区域协调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武汉城市圈作为我国重要的都市区经济体,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战略支点,是实现湖北区域弯道超越、拐点跨越的重要城市集群。多中心城市—区域结构是武汉城市圈重要空间特征与发展模式,利用区域关联系统、共生思想从定性与定量角度分析了其多中心城市—区域结构、多中心关联关系、多中心协同共生等机理、路径、模式,并从体制、经济与社会维度提出了多中心城市—区域关联与协同共生思路。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强调,“进一步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形成九市联动、共同发展的格局。”作为处于武汉城市圈核心层的鄂州,我们要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力争到2011年,率先融入武汉城市圈,率先实行城乡一体化和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番,为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堀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优化城镇规模结构,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部崛起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然而,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的单中心"中心—外围"模式,导致城市急剧扩张、资源过度集聚、圈域内城市联系度弱化,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等问题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多中心城市集群发展与区域多中心联动协作发展模式,对于摆脱旧有以武汉为强核中心的痼疾,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研究结合"中心—外围"理论、共生理论以及协同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关联度、城市首位度、断裂点区位测度与评价,并最终提出武汉城市圈多中心协同发展的前瞻战略。  相似文献   

5.
刘雯 《企业导报》2009,(4):137-137
<正>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提出要"使湖北真正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探索落实把湖北建成重要战略支点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办法。笔者认为,应当把运用政策工具、放大政策效应,作为推动湖北崛起的重大举措,系统研究,强力实施。  相似文献   

6.
从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湖北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到2013年李克强总理对广西提出"广西要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新的战略支点"。"战略支点"的提出使得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已经由政府简单划区域启动的政府主导型升级为明确区域经济发展责任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政府指导型。文章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及演变趋势的内在逻辑引出"战略支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内涵,认为支点经济将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理论的创新应用、点轴开发理论的升级版,成为今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企业社会责任撬动竞争优势的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众多的公司战略中,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就像一个支点,可以撬动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乘数效应。[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品牌核心价值是企业表明如何生存和发展的主张,是企业家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坚守的理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同时,把塑造"品牌核心价值"作为差异化战略的一个重要支点。价  相似文献   

9.
2013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视察时指出,要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新的战略支点。这是总理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北部湾经济区的科学定位,为北部湾经济区乃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在充分解析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新的战略支点的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建设战略支点给北部湾经济区带来的千载难逢的新机遇,进而提出需要以"双核战略"、"一主两副"、"三业并举"、"平台构建"、"走廊构筑"、"机制体制建设""、绿色发展"等七个载体撬起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0.
围绕上地利用效率核心指标,土地规划执行度、耕地保护效率和上地执法效率等一般性指标,以及行动测评综合性指标,秋极开展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地处三峡库区核心地带,幅员面积294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3平方公里。涪陵区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定位的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重要的工业基地、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腹地、全市“一圈两翼”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1.
政策视窗     
《中国中小企业》2011,(11):10-10
中原经济区获中央指导支持 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相似文献   

12.
站在国际经济大循环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来考虑西部战略问题,可以说,实施西部大开发,实质上是为了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国内经济一体化。这一过程也是我国东西部经济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此,必须迅速打破影响东西融合的天然地理屏障,消除行政区划分割:在我国中西部结合部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战略支点,作为加快东西部经济互动的桥梁和纽带。通过这一战略支点,整合经济要素,构建通畅、便捷的“中央经济走廊”,使之成为东西融合的“快车道”。哪里是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2014,(12):23-24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有利于推进中国实施向西开发开放战略,促进丝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陕西西咸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点,对区内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不仅是建设文化西咸的重任,更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4.
绩效管理是一个不断进行的沟通过程.也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支点。企业在发展中.如能把握绩效管理的要点.让员工时刻保持一股持续激情的干劲,其发展才会越来越有希望。摩托罗拉公司将绩效管理上升到战略管理的层面.并给予高度重视的做法.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5.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提高广西经济科技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广西、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目标的重要支撑。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人才这个第一资源,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文章从广西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基本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广西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国际航运港口正在进入第研代港口阶段。大连港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以及东北亚地区国际航运重要港口,必须加快第四代港口建设。文章介绍第四代港口的含义及其特点,结合大连港的优势,阐述了大连港建设第四代港口战略意义及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鲁文彬 《企业导报》2012,(4):122-123
2006年",中部崛起"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武汉城市圈作为中部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2007年,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宏伟目标,实现中部地区的真正崛起,金融产业的发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金融产业集聚是实现金融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2001~2009年武汉城市圈的金融产业集聚指数,用以探究武汉城市圈金融产业集聚状况。  相似文献   

18.
孝感市要为湖北构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做贡献,关键是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市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为此,孝感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十一五”要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增加总量为重点,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产业集群为方向,加大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努力实现“三个明显”目标。  相似文献   

19.
经理箴言     
研发投入是一个战略要素企业所有成果的取得,都得益于“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灵魂”的理念。着力自主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实现企业发展质的飞跃的强大支点。  相似文献   

20.
肯尼亚是我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也是中国金融机构对非国际业务的重点国家。本文结合肯尼亚资源禀赋及区域优势,继续研究如何配合我对非合作大局和我对肯尼亚外交经贸大局,如何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优势,探讨在现有已开展的金融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肯金融机构合作;同时深入推进对非中小企业专项贷款业务,进一步拓展中国金融机构在肯业务,把肯尼亚打造成我国在非洲国际合作业务的战略支点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