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青  赵磊 《新远见》2008,(9):82-91
2008年8月29日-31日,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与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内蒙古大学联合举办"东北亚安全与合作"学术研讨会。会议就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评估、东北亚大国关系及其对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朝鲜半岛与蒙古的战略走势、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发展前景、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内蒙古自治区在东北亚区域安全与合作中的地位与影响等议题进行了研讨。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史研究室、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京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浦东美国经济研究中心等机构的专家、学者近40人与会,现将重要观点汇集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9月6日召开的第七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上,除东北亚区域六国参会外,来自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大型跨国公司也到此洽谈经贸合作项目。这些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时都将产品、技术的本土化放在首要考虑之中,希望以本土化的营销策略加大在华投资力度,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3.
金灿荣 《新远见》2009,(3):62-73
在中国的周边,按顺时针方向,分别存在着四个次区域,即: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就与中国的利益关联而言,东北亚在我周边外交中目前是处于首要地位的。从地理上看,东北亚由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构成。从地缘政治形势看,东北亚的重要性首先在于该地区大国林立,区域内大国有中国、日本、俄罗斯,区域外大国是美国,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东北亚与欧洲、中东是同等重要的,美国会坚持在本地区的存在。东北亚重要性的另一个来源是这里存在现实的大国冲突点,主要是朝鲜半岛问题和台湾问题。中国是东北亚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国家,是推进地区合作的主要力量。但是,东北亚地区的内外形势非常复杂,而且始终处在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4.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根据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使东北成为我国"一路一带"战略构想中的重要经济支撑带,需要进行战略思考。基于东北经济振兴一轴四心三带经济协调发展框架,通过东部陆海丝绸之路、北极航线、珲春和扎鲁比诺港、罗津港的"借港出海"战略、东北亚经贸大通道、渤海海峡跨海大通道等战略构想,分析探索东北区域经济的全球经济合作格局及其发展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5.
一、重新振兴东北地区的条件分析 辽宁省长张文岳在接受全国知名网络媒体采访时说,上世纪全球出现了两个成功的区域合作范例,即北美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进入新世纪后,另一个经济圈具有成功融合的优势,这就是东北亚经济圈。他认为,东北亚经济圈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东北地区与日本、韩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梯度明显,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东北具有比较成本优势。可以说。东北地区有可能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中最富生命力、最具潜力和最具合作前景的地方。东北地区具有全国大多数地区发展经济难以企及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李佛赏 《价值工程》2013,(32):26-27
为探索振兴东北经济区的新策略,分析了东北经济区的优势、不足、面临的机遇和应对的挑战,提出东北经济区应该从区域资源的整合与挖潜、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产业升级、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国内跨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参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等方面入手实现振兴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李南 《物流技术》2006,(9):91-94
经济全球化和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进展,使得区域内的国际物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升级也使得以中日韩为主的东北亚地区集装箱运输需求持续增长。鉴于港口在国际物流系统中的特殊地位,东北亚各个国家或地区都在竞相展开对集装箱枢纽港的争夺。为提高中国在东北亚国际物流系统中的地位,港口战略应包括放松规制与民营化、港口联盟与合作等。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参与到全球经济竞争的力度不断加强。区域经济的合作已经成为了在二十一世纪的重要经济发展趋势。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笔者就当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途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找出了适合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再战东北亚     
《东方企业家》2008,(6):84-85
东北亚经济从没有像今天这么紧密相连: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国,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国。夹在中、日之间的韩国发现,成为“东北亚枢纽”是一场需要内功的战斗。  相似文献   

10.
以吉林省为代表的中国东北地区与日本在经济合作上具有较深的历史渊源,日本是吉林省非常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在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和我国振兴东北战略进一步实施的共同推动下,以吉林省为代表的东北地区与日本在经济合作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双方应该积极利用当前产业区域转移的良好时机,加快促进彼此的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哈大经济支撑带"是东北新经济支撑带的主体,加快推进"哈大经济支撑带"建设是支撑引领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加快建成东北新经济支撑带的重要抓手。从空间优化视角看,就是要依托哈大交通干线及沿线区域的发展基础,把握地缘东北亚的区位优势,积极对接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进一步优化构建"四核、一轴、两带、两区"的空间格局,推动贯通多条多向开放的国际大通道,切实加强与国内其他区域的战略合作,加快建成一条纵贯南北、内畅外通、梯度联动、协同发展的经济支撑带。  相似文献   

12.
东北亚在世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狭义的东北亚包括中国的东北地区、日本、朝鲜、韩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广义的东北亚还包括蒙古、中国的华北地区和山东省。东北亚总人口5.7亿,占地1700万平方公里.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6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293%、12.5%和20%,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众多经济学家预测,  相似文献   

13.
吴涛 《物流时代》2012,(10):58-60
百年前,大连开埠建港;百年后,大连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三驾马车”正引领大连一路前行。  相似文献   

14.
公司资讯     
《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3):116-120
西门子与教育部携手推动中国工程教育发展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一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教育合作备忘录签订仪式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东北亚工业业务领域总裁吴和乐博士共同宣布,双方将合作推动中国工程教育发展。西门子承诺  相似文献   

15.
张立涛 《活力》2007,(5):40-41
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已经提出了四年,而俄罗斯今年又大张旗鼓地开始了俄东部大开发战略,这对于两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中俄在贸易、投资等经济合作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现在两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规范双边贸易。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如期建成,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如何有效合作成为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利弊两方面来分析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双方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并提出双方应从加强政治互信、构建农产品贸易利益平衡机制和鼓励中国企业到东盟投资等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使双方经济合作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有利于发挥中国的地缘优势 众所周知,欧盟一体化进程速度之快,是以地缘优势为前提的.有利的地理位置,将会给一国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的中国,已经注意到自身所处的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以,中国以这一地缘优势,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交往,从地缘优势中发掘效益,求得发展.这种地理上的邻近,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而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首选东北亚地区,就是从地理角度考虑的.因此,中国与东北亚各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发挥自身的地缘优势.  相似文献   

18.
广西产业在桂台合作中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与台湾地区合作的历史机遇下,广西产业应何去何从?"东承西联,创新发展"--佩鲁的区域经济理论给了广西产业发展一个明确的定位.广西通过主动承接台资高技术产业,联合开发我国西部省份和东盟国家的丰富资源,加强高技术领域产业与优势产业的创新发展,以发掘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实现桂台区域经济乃至泛殊经济区域、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协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合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政府许多部门负有发展与推动经济合作的职能,还出现了亚太经合组织、东北亚经济合作区等一些知名的经济合作组织.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加入WTO,我国经济将逐步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经济协作就越来越重要.同时,随着投资体制改革,国家今后不再投资竞争性项目,对地方一些建设项目,也不再安排投资计划.因此,地方经济发展,更需要经济协作.  相似文献   

20.
由沈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东北亚中小企业博览会,将于8月26日至28日在辽宁工业展览馆举行.举办东北亚中小企业博览会,这在东北地区还是首次.此次博览会得到了省政府和省中小企业厅的大力支持,市政府对本次博览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市长陈政高亲自担任本次博览会组委会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