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经济经历了三十四年的发展,保持着快速的增长速度。产业结果的严重分化使产业经济的转移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梯度转移理论和非均衡发展模式为理论依据,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说明了我国在产业转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地区经济在正确的政策和稳定的环境下都取得巨大的成绩,但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是均衡的,在结构格局上呈现诸多特点。文章以西方区位经济理论为指导,介绍中国地区经济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长三角地区经济的一个特点:制造产业集聚,浅要分析其中原因,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3.
盛宝柱 《民营科技》2014,(10):215-216
产业集聚是加速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实现形式,安徽省依托产业集聚加快城镇化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首选之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制造业平均集中率和地区专业化指数三个指标,综合分析了1998~2009年间泛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29个两位数制造业产业分工与产业转移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促进产业扩散的离心力开始凸显,泛长三角区域内部分制造业开始由上海、江苏、浙江向周边的安徽、江西地区转移,制造业已经呈现出先集聚后扩散的倒U型趋势;产业逐步转移的同时,泛长三角地区间的产业分工程度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产业静态集聚指数和动态集聚指数,分析了广东省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状况,为东西两翼及粤北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的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粤东对产业转移的承接效果最佳。另外,珠三角的大部分先进制造业吸引力不强,增速落后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一直是新兴技术和产业推动的先行者,其中机器人产业是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实现智慧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的方向之一.有序开展标准化工作,使其成为长三角引领机器人产业集聚的有利抓手.本文基于近几年机器人领域标准化工作的经验和成果,提出实践的相关思考,并对后期的标准化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产业转移这一经济现象受到经济学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产业转移是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自发行为,是由于资源供给和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文章分析了梅州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出台的有关政策和目前产业转移的现状,指出了产业转移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转移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产业转移这一经济现象受到经济学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产业转移是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自发行为,是由于资源供给和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文章分析了梅州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出台的有关政策和目前产业转移的现状,指出了产业转移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转移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非洲,无疑已经成为中国国家战略的一个重点。2011年起,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除了大量中国发展所需要的资源,非洲对中国而言,还意味着投资机会、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过剩产能转移的下一站。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迅速的经济发展依靠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让中国从农业国转型为"世界工厂"。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劳动力成本是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卿珏 《企业活力》2007,(7):58-59
<正>产业的国际转移,作为当代和今后国际经济关系演进的长期趋势,无疑将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重组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机遇和陷阱,相应制定我国产业发展的策略,已成为顺利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现代化之关键。  相似文献   

11.
广东双转移是生产要素长期向珠三角地区集聚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要素由集中集聚走向分散集聚的过程。广东双转移通过一定的产业空间组织,促进产业集聚、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交织发展,产生产业升级效应、区域城市化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和区域协调发展效应,促进资源空间再配置和产业空间重组。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生态承载力视角,以长三角—皖江城市带为例,将生态承载压力、生态承载弹力和产业转移流强度三者相结合,对长三角—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长三角产业大规模地向皖江城市带转移对皖江城市带各承接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皖江城市带各承接区的生态承载压力和生态承载弹力均具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合肥应当有选择地承接资源依赖型的产业入驻,马鞍山应当有选择地承接环境依赖型的产业入驻,皖江城市带其他七个承接区均可以同时承接资源依赖型和环境依赖型的产业入驻,应当通过政策引导成为未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4.
产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21世纪,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如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无疑是众所关注的热点。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整体水平还很低,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人口问题就是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面临的重大障碍之一。本文从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关系入手,剖析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制约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并提出若干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16.
17.
正承接产业转移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崛起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发展、深度调整阶段。一方面,中央积极鼓励国内外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回顾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历程和展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摸清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基本规律,为中央和中西部地区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科学分析长珠闽地区产业转移趋势和江西适宜承接的行业,对江西有效承接长珠闽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产业集聚指数分析,长珠闽地区制造业整体向外转移趋势明显,但仍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广东、江苏和福建制造业向外转移相对滞后。为此,要利用江西地处长珠闽共同腹地优势,因地制宜地承接产业集聚强化行业和成长行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产业补链模式、内部提升模式、"飞地经济"模式、组团式模式和逆梯度模式,打造产业集聚品牌和优势,优化对接服务。  相似文献   

19.
20.
飞地经济是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的方式之一。长三角地区飞地可分为农业飞地、制造业飞地、创新飞地及服务业飞地4种类型。长三角飞地经济形成多核辐射叠加的“蝶形”网络化空间关系,“创新飞地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飞地”外围扩散非对称分布,产业转移正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总体处于创新集聚与制造业扩散双向流动并行阶段。目前,中心城市“核”的能级和协同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有待加强,飞地经济圈层结构缺乏有力支撑,产业协同治理尚待进一步加强,与飞地经济相匹配的政策协同存在壁垒。建议发挥好中心城市的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一带两轴”的支撑作用,集中力量建设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型示范飞地,加快飞地园区带动当地产业集群的形成,强化长三角参与全球创新链产业链的能力,着力打破与企业跨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隐形壁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