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的背景,并在比较两者差异的基础上对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结合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审计大致可分为三个内容:财务遵循性审计、经济效率性审计和项目效果审计。后两者结合起来称为绩效审计,它和第一个内容的财务审计共同构成了政府审计领域里的两大审计类型。绩效审计是在财务审计基础上、为弥补财务审计的不足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审计,由于二者在很多方面具有相近之处,我国的审计研究者在研究、介绍绩效审计的过程中经常混淆二者,且由于没有严格界定和区分,使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为了在政府审计领域正确开展绩效审计,非常有必要从理论上揭示两者的差异,本文拟在政府审计领域内就两者各要素的差异做一比较研究,重点对绩效审计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3.
黄炘强 《广东审计》2003,(11):26-26
目前世界上流行的绩效审计(也称效益审计,香港称为衡工量值式审计),它是从传统的财务审计派生、发展而成的。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有着明显的区别,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作出比较。 一、从其审计角度的不同作比较 传统财务审计着重于:  相似文献   

4.
绩效审计财务审计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平 《山东审计》2003,(1):14-15
绩效审计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登上政府审计的历史舞台,到20世纪7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政府审计关注的焦点和主要工作内容。本文旨在通过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比较,来了解认识绩效审计,为我国下步开展绩效审计作好准备。产生的基础以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及管理层次化为基础而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既是财务审计产生的基础,也是绩效审计产生的基础。受托责任分为财务责任和经营管理责任。财务责任包括:(1)提供真实、正确的会计信息;(2)保护资产安全完整;(3)遵守规章制度。经营管理责任包括:(1…  相似文献   

5.
绩效审计是当代世界政府审计的主流和发展方向。我国审计事业经过20年发展之后,进入由财务审计为主转向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并重的转型过渡期。2003年7月,审计署制定了《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份量”。2001年2月,深圳在《宪法》、审计法确立的审计监督制度框架内,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政府绩效审计制度,并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形成了深圳政府绩效审计模式。  相似文献   

6.
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构成了政府审计领域的两个审计类型,两种审计类型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由于在很多方面并没有进行严格性的区分所以导致很多人将两者混淆,这也是影响两种审计类型进行全面发展的相关因素,所以本文首先就绩效审计和财务审计两者概念上进行比较,再对两者的各要素进行简要的分析,最后从绩效审计和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摘要: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构成了政府审计领域的两个审计类型,两种审计类型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由于在很多方面并没有~=4-i-严格性的区分所以导致很多人将两者混淆,这也是影响两种审计类型进行全面发展的相关因素,所以本文首先就绩效审计和财务审计两者概念上进行比较,再对两者的各要素进行简要的分析,最后从绩效审计和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以后,政府审计的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审计开始进入以政府绩效审计为中心、政府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发展阶段,能否不失时机地选择并接受政府绩效审计成为衡量政府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标志之一。本文对我国现有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并为绩效审计的有效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成本规模、现实成本与潜在成本的比率、变动成本这三个方面,对政府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审计成本差异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政府确定绩效审计的成本预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郑小荣  尹平 《财会月刊》2007,(11):56-57
本文从成本规模、现实成本与潜在成本的比率、变动成本这三个方面,对政府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审计成本差异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政府确定绩效审计的成本预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审计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9月15日是审计署建署二十周年的纪念日,它标志着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而建立的国家审计制度已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二十年来,国家审计作为国家基本政权组织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宏观调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日益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广泛关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而今迈步从头越,国家审计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将成为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如何贯彻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使审计工作上一个层次,围绕中心更加有利地发挥审计的作用,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88年,审计署就出台了《关于复核审计报告和受理申诉事项的试行办法》,但由于当时审计规范程度较低等原因,审计署的审计复核工作并未全面开展。1996年审计署颁布了38项审计规范,根据《审计机关关于审计复核工作的规定》,初步建立起了审计复核制度,但审计署也仅对需要下达审计决定的审计项目进行复核。到1998年机构改革之后,署法制司设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审计》2001,(10):43
山东省审计厅一直高度重视财政审计.近年来按照"抓大、求深、提高、创新"的总体思路,确定每年财政审计的工作目标,要求各业务处应积极配合,配套联动,综合运用审计、审计调查、专项专题审计、行业审计、系统审计和延伸审计等手段,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全厅真正从思想上树立"一盘棋"意识,工作中形成"一体化"格局,推动了整个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不断深化提高.  相似文献   

14.
Vassilios P. Filios 《Socio》1984,18(2):117-125
This paper contains an analytical review of most of the approaches to social accounting/auditing. The following approaches are briefly described and their usefulness is critically appraised: (i) The perceived reality approach. (ii) The cost or outlay approach. (iii) The benefit-cost approach. (iv) The programme-management approach. (v) The inventory approach—social process auditing. (vi) The state-interference approach. (vii) The social-goal-programming approach.  相似文献   

15.
王红兵 《中国审计》2001,(11):36-37
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独立董事是外部董事,是非执行董事.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称<独立董事指导意见>),把独立董事制度纳入了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财政透明度与审计公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洁 《中国审计》2003,(5):44-46
一、政府财政透明度要求审计公开审计公开出自财政透明度要求,而财政透明度又是公民知情权发展的结果。政府资讯公开、知情权、阳光下的政府等概念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公民权利发展的产物。传统社会的权威建立在神秘的不可知的力量之上,公开导致神秘感消失,在权威社会当中,要求政府资讯公开是不可想象的。1966年美国《信息自由法》正式确认了公民知情权,其后,美国连续出台了1974年《隐私法》、1976年《阳光下的政府法》、1972年《联邦咨询委员会法》,配合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第4条修正案和第14条修正案,…  相似文献   

17.
审计全新思路:战略系统审计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课题报告”栏目从本期起陆续登载目前在审计、会计和上市公司领域颇有争议、极易引起共鸣的全新论题———战略系统审计的系列文章,主要涉及了五个关键问题:企业家人力资源的创新计量与模糊性审计问题、企业R&D计量及审计问题、企业商誉审计问题、上市公司盈余预测中的“空口声明”的信息内涵、审计信息的产权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整合审计资源--扩展审计功效的战略举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最大的问题是,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人员自身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审计力量不足不仅仅是数量意义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审计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是李金华审计长在总结20年审计工作实践时所说的一段话。去年,署办公厅组织了部分特派办、地市审计机关针对整合审计资源这一课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调研,召开了司局业务骨干座谈会。同样是在去年,《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出台,“实行科学的审计管理,整合审计资源”被列为三项基础工作之一。透过这些,我们感觉到,整合审计资源,是审计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取向,是审计署在未来几年内要着力实现的一大目标。  相似文献   

19.
20.
王中信 《中国审计》2003,(18):43-45
随着国家审计的不断发展,审计职业化已成为审计发展的趋势.所谓审计职业化就是将审计作为一种职业看待,无论是审计组织、审计人员资格认定、审计业务的取得、审计程序的执行、审计证据收集、审计结果和审计评价意见的发表等一系列工作,都必须按职业化标准要求形成一种职业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