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芳 《乡镇企业科技》2009,(33):244-244
目的:筛选高山红景天的最佳提取工艺及精制方法。方法:使用正交分析法筛选高山红景天的最佳提取方法,并采用醇沉法、大孔吸附树脂法和ZTC1+1吸附澄清法分别对高山红景天进行精制,选择最佳精制方法。结果10倍量700mL/L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h为高山红景天的最佳提取工艺,ZTC1+1吸附法为高山红景天的最佳精制方法。结论所确定的提取工艺及精制方法具有稳定,安全,高效,且不破坏有效成分及成本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选心舒滴丸中人参提取、精制工艺条件.方法 以人参皂苷Rql、Re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人参提取工艺条件;以比吸附率、洗脱量为指标优选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条件.结果 优选提取工艺条件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6倍量,提取3次,每次1 h,精制纯化工艺条件:采用AB 8型大孔吸附树脂,以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为洗脱溶剂,4倍树脂体积.结论 优选工艺可较好的提取纯化人参皂苷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枳棋子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00W、乙醇浓度50%、10倍量溶剂、辐射时间20min。结论:微波提取技术能够快速高效的提取枳棂子总黄酮。  相似文献   

4.
李洪文  张峰 《活力》2005,(5):256-256
目的:优选枸杞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煎煮液中水溶性多糖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枸杞多糖的提取工艺因素进行了研究,用苯酚——硫酸法对煎煮液中的枸杞多糖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优选出枸杞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重复试验,结果满意。结论:枸杞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10倍量水,煎煮1.5小时,煎煮4次。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用啤酒酵母茵作为生物吸附剂吸附Cu^2+,比较分析了培养12h和144h啤酒酵母吸附Cu^2+过程中的接触时间、pH及Cu^2+初始浓度三个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培养144h的啤酒酵母吸附效果优于12h,其最佳吸附条件为接触时间为30min,pH值为5~6,Cu^2+初始浓度为80mg·L^-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枳椇子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00W、乙醇浓度50%、10倍量溶剂、辐射时间20min.结论:微波提取技术能够快速高效的提取枳椇子总黄酮.  相似文献   

7.
荣昌林  叶永力 《民营科技》2010,(4):32-32,94
以当年产新鲜木瓜为原料,通过索氏抽提法、热水浸提法、乙醇回流提取法、复合提取法比较选取热水浸提法为最佳提取方法。考察了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水比、木瓜干粉粒径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浸提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提取木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0min,料水比1:70,木瓜干粉粒径120目。在此条件下3次提取所得木瓜粗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11.18%。纯化后木瓜多糖平均收率为7.9%。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杜香挥发油的两种不同提取方法的对照以确定杜香挥发油的提取最佳工艺。方法:应用正交实验探讨了水蒸气蒸馏法用时间,加水量,浸泡时间及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用压力,温度,时间对杜香挥发油的影响。从而确立了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这两种提取法提取杜香的最佳工艺。结论:在杜香挥发油提取上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比水蒸气蒸馏法上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在工业上可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来进行杜香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八角中莽草酸的溶剂法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90%乙醇作为提取荆,固液比为1:4,提取时间为40min时,粒度60目,提取三次,得率最高。提取物经过离子柱、脱色、浓缩、重结晶等步骤经检测得到纯度98%以上的莽草酸。并利用莽草酸在乙醇中溶解度曲线,通过自然结晶提纯,以降低传统的用活性炭、活性高岭土提纯的用量,为其工业生产成本的降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野菊花中总黄酮类组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临床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法,通过正交实验考察溶剂用量、乙醇浓度、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因素对野菊花中总黄酮组分提取率的影响。以总黄酮组分的含量作为观察指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溶剂用量提取时间,野菊花中总黄酮组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8倍量的7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该工艺设计合理、方法稳定、操作简单、安全经济,有较高的工业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红花中红花黄色素的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孔吸附树脂对红花黄色素的纯化条件及纯化效果。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花黄色素的含量,通过红花黄色素在树脂上的吸附量和解吸率筛选树脂的种类;以红花黄色素的保留率和转移率为指标筛选纯化条件。结果: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红花黄色素的吸附率和解吸率不同;乙醇浓度对洗脱率具有较大影响。结论:以HPD400A型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50%乙醇为洗脱液对红花进行提取纯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补肾强筋中兽药干浸膏中有效成分——多糖、淫羊藿苷的含量为指标筛选提取工艺。方法:常压条件下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水提法中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三个因素不同组合对干浸膏中多糖、淫羊藿苷含量的影响,以确定干浸膏的最佳水提研制工艺。结果:干浸膏水提研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加水量10倍、提取时间1.5h、提取次数3次。结论:筛选的提取工艺可最大限度保留有效成分,且工艺条件适合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单介绍了目前黄芪多糖的提取方法即水煮醇沉法、超细粉碎提取法、超滤法、微波提取法和纤维素酶法等7种方法及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单介绍了目前黄芪多糖的提取方法即水煮醇沉法、超细粉碎提取法、超滤法、微波提取法和纤维素酶法等7种方法及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计了用超声提取法从白术中提取多糖的工艺条件,为多糖的超声提取提供了理论依据,并用硫酸一苯酚法测定多糖含量,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0,50℃超声提取45 min,采用此工艺提取的白术多糖,提取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稳定性,重复性好,且适用于白术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16.
甘草酸是甘草的主要成分。具有广泛的用途。起初多采用溶剂萃取或离子交换树脂等提取方法.收率仅为2%.后来出现了超过滤法和晶种法。以上各种方法都需要先对甘草进行水提、酸析、醇提、浓缩等操作,以除去水溶性杂质和其他杂质。上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对用大孔树脂法提取甜味剂作了许多工作。大孔树脂是吸附性与筛选性相结合的分子分离材料.其吸附性是由于范德华力或氢键的作用.而筛选原理由树脂本身的孔型结构所决定。大孔吸附树脂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的分离,成为分离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水溶性化合物的有效手段。在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提纯方面也显示了其独特作用。我们用大孔树脂法精制甘草酸粗品.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产品经香草醛—硫酸比色法测定.含量高达95%。为了改善甘草酸产品的外观。我们采用草酸还原和活性炭脱色的方法得到的甘草酸颜色更浅。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7,(23):114-116
以焙炒云南小粒咖啡为原料,水为提取溶剂,研究并优化超声波法提取咖啡中水溶性固形物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可以确定提取的最佳工艺。试验结果得出:用超声波法处理小粒咖啡,提取其中的水溶性固形物的最佳条件为浸提比1:20,超声浸提温度50℃,超声时间60min,咖啡颗粒粒度40目。  相似文献   

18.
黑豆红色素是从黑色大豆种皮中提取的花色苷类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天然食用色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延缓衰老作用、保肝作用、抗肥胖、降血脂等重要的生物活性。对从黑豆中提取黑豆红色素的工艺过程进行了探索,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在室温下用0.8%盐酸-酒精溶液(V/V)进行浸提,然后通过浓缩、酶解,吸附,洗脱,浓缩、喷雾干燥等工艺流程得到黑豆红色素。用此方法生产出来的黑豆红色素含量高、杂质少、溶解性好。这种从黑豆中提取色素的新型工艺,可用于工业化生产,所以黑豆色素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市场中常见的榨菜为测定样品,以亚硝酸盐的含量为测定指标,筛选提取亚硝酸盐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料液比、水浴锅温度、浸泡时间对样品中亚硝酸盐提取量的研究,确定最佳提取量的范围.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榨菜中亚硝酸盐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2B3C1,,即水浴锅温度50℃、水浴锅时间25min、料液比1:7.在此条件下测得榨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是2.850mg/kg.  相似文献   

20.
微波辅助提取罗汉果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以水-乙醇混合溶剂为提取剂,用微波手段辅助提取罗汉果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探讨微波功率、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罗汉果细度等单因素对提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微波作用下,采用50%的乙醇浓度,料液比1:35、微波功率650w、提取时间25min,原料细度40目,罗汉果中总黄酮提取得率达到1.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