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家审计风险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审计风险模型是指导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理论分析出发点。国家审计风险与社会审计风险存在实质性差异。国家审计风险具有风险评估外在压力不足、经济业务活动微观查处责任等特征。从舞弊动因出发,国家审计风险由错误风险、舞弊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应用国家审计风险模型,审计人员应在分析建设项目参与各方舞弊可能性的基础上,从审计成本、审计效率的综合角度考虑确定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  相似文献   

2.
财务报告舞弊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尽管各国监管机构等相关部门多次出台各种政策、不断完善会计及审计准则,但是财务报告舞弊现象仍屡禁不止。财务报告使用者期望审计人员提高舞弊审计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审计报告改革后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财务舞弊视角探讨审计师如何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其察觉的重大错报风险。研究发现,对于存在舞弊迹象的公司,审计师在关键审计事项部分披露的事项种类更多、风险主题和差异化内容更丰富。进一步研究发现,若公司当年存在财务舞弊,其下一年经营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更高、审计师被牵连至监管处罚或法律诉讼的可能性更大;财务舞弊对审计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审计师经验丰富或投入审计资源较多的公司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审计人员在运用风险期望模型进行舞弊风险评估时,其行为模式与展望理论相符;但被审计单位在实际舞弊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却不符合展望理论,这种差异导致审计人员对舞弊风险存在总体高估的倾向。同时,在面对具有不同影响水平的舞弊风险时,审计人员对风险几率的高估程度不同,进一步高估了影响较低的舞弊风险期望值,并将过多审计资源投入实际风险较低的项目中。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问题层出不穷,已成为危害我国证券市场秩序的毒瘤。处于转型经济中的证券市场特殊的制度环境给上市公司舞弊提供了机会,因此短期内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还会继续存在。分析这些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违规的共同特征,将有助于提醒审计人员和监管人员重点关注相关违规线索,提高审计和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国际审计准则第11号《舞弊和错误》中第9条指出:“任何内部控制对于包括职员之间的共谋串通的舞弊或者经理人员所干的舞弊可能是无效的”。无数事例证明,公司集团舞弊使得以内控测试为基础的现代审计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本文试从舞弊动机分析人手,在风险审计中导入公司行为分析方法,就审计中如何加强审计人员的判断能力,正确把握审计的重点和风险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明确财务舞弊和舞弊风险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对财务舞弊的类型及其具体表现进行了分析,认为审计人员要做好舞弊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必须具有高度的职业怀疑精神、积极运用舞弊三角理论、不过分依赖传统审计方法并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主要研究导致事务所审计失败的上市公司舞弊特征,重点从舞弊公司的财务状况、所处行业、舞弊的时间特征、舞弊手段与舞弊金额、舞弊动机、舞弊人员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舞弊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大,但盈利能力相对较低,集中于制造业,舞弊主要集中在上市时和上市后五年内,舞弊与处罚的时间间隔大多数在2年以上,舞弊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虚增收入为最主要的舞弊手段;为了上市和避免亏损成为舞弊的主要动机;舞弊涉及高级管理人员、中介机构、控股股东和子公司等众多人员和机构。最后,从推进发行、退市和监督体系的改革,关注舞弊、推进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以及加强审计独立性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联方及其交易作为潜在的舞弊风险领域,一直是监管者关注和风险提示的重点。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因素具有多样性,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审计能够揭示和防范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本文以紫鑫药业2010年涉嫌虚假财务报告案为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研究揭示其问题和事实真相。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动机在于提升股价,实现解禁套现最大化之目的,而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失职为关联方交易舞弊提供了机会。对此,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应完善内部控制尤其是高管诚信守法建设,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监管者应进一步加大会计准则、内控规范和审计准则等执行的监管力度,维护公众利益。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产生主要来自几个方面:审计机关和人员的失误、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审计环境的制约性、经济舞弊行为的隐蔽性等。  相似文献   

11.
准确识别客户可能存在的异常行为和舞弊风险是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关键步骤,面对审计过程中的海量数据,审计人员亟需使用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工具,系统地挖掘和分析数据背后隐藏的反映公司舞弊的规律和特征。为了指导审计人员将相关数据挖掘技术高效地应用于具体审计活动,在系统总结和梳理审计大数据的本质内涵与特征分类的基础上,明晰审计大数据挖掘分析与传统数据分析的差异,探寻数据挖掘技术在财务报表舞弊审计中的最佳应用模式,建立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财务报表舞弊审计中的整合性框架。  相似文献   

12.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和舞弊》中指出,审计人员应当承担查明和报告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错误和舞弊的责任。涉及企业管理当局的错误和舞弊事件始终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但现实中公众对审计人员的表现和成绩总是不太满意的。与错误相比较起来,舞弊行为大都经过精心掩饰,更难以发现,严重的舞弊行为常常牵涉到重大的错报,影响更为恶劣,同时也加大了审计风险。本文试就注册会计师对舞弊审计失败的原因作一点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源自舞弊的重大错报风险是审计风险的最大来源,舞弊的隐蔽性、复杂性和审计的固有限制,已导致大量审计失败,注册会计师对舞弊审计责任界定为合理保证,是财务审计目标的必然选择。对舞弊采用风险导向、职业怀疑等等与常规审计有所不同的应对措施,能有效地应对会计舞弊带来的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活动也越来越复杂,舞弊、欺诈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企业重大会计舞弊行为存在着舞弊人员的群体性、舞弊范围的广泛性、舞弊方式的复杂性(通过账务处理方式、内外串通、资产评估、关联方交易甚至高科技手段)和隐蔽性、舞弊损失的严重性等特点,使审计职业的技术难度越来越大,审计风险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根据风险因子理论,农业上市公司的舞弊动因可列示如下:潜在舞弊机会包括控制环境不健全、控制活动不完备、监督机制缺位等。影响舞弊被发现的概率的客观原因包括生物资产难以盘点、对个体户函证困难、现金交易真实性难以确定等,主观原因包括舞弊识别方法落后、审计者胜任能力不强、监管缺位等。处罚性质程度的特征包括方式单一、力度较弱、标准不一。企业舞弊动机包括满足资本市场要求、应对风险、寻求合作等。影响道德水平的因素包括知识水平、法制意识、外部影响。农业企业舞弊手法包括虚增资产、虚构收入等。为此,应关注企业治理和内控,结合经营特点改良审计方法;监管方应对信息披露提出更高要求,加大处罚的力度,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确立舞弊审计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舞弊风险因素理论是确立舞弊审计的基础,更是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有效发展。舞弊审计的优化环境确立,舞弊审计的审计程序确立,舞弊审计的审计责任确立,是舞弊审计应当讨论的基本问题。本借助舞弊风险因素理论对舞弊审计的优化环境和技术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际审计准则的观点,说明查核人员依据ISA 240公报在鉴识会计中舞弊查核之应用,包含辨认、评估导因于舞弊之重大不实表达风险,及因应查核过程中所辨认之舞弊或疑似舞弊事项。同时比较了查核人员与鉴识会计人员在舞弊侦测之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深入地挖掘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财务舞弊的风险因素,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因子分析法将被调查者回答的23个问题归为六类公共因子:公司治理因子、行业特征因子、财务指标因子、管理层个人特征因子、股权结构因子、持续经营能力因子,并进一步分析因子特征,寻找重要且有价值的舞弊风险因子,以期在实践中提高审计管理舞弊的效果,更好地辅助监管层制定相关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19.
管理舞弊生成的大量虚报会计信息不仅给财务报告使用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还大大增加了审计风险。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管理舞弊,以实施有效的审计,避免审计失败及因此而带来的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经济损失和职业信誉危机。 一、管理舞弊的概念与特征 舞弊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我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将其定义为“会计报表中存在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舞弊因从事者身份不同,有所谓管理舞弊与非管理舞弊之分。管理舞弊一词中的“管理”泛指各中上管  相似文献   

20.
在某些情形下,审计风险并非始终随着审计证据的引入而降低.管理层和审计师的舞弊博弈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证据的不规则关系出现于管理层有强烈的舞弊激励、管理层的舞弊行为被揭露所遭受的惩罚不严厉以及审计师收集证据的信息含量较低或具有误导性等情形;在舞弊博弈中,检查风险始终随着审计证据的引入而增大的基本动因在于管理层和审计师博弈过程中战略的互相影响;审计师法律责任比率通过影响重大错报风险的大小来影响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变动关系;在特定条件下职业谨慎对于重大错报风险、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的不规则关系具有"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