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世界上主要的食糖生产和消费国之一,中国是国际食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食糖进口受到国民收入水平,食糖消费水平以及国内市场供应情况和汇率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食糖进口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同时论证了食糖价格变动对食糖进口的重要影响,从而对我国食糖进口以及保证食糖进口安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棉花的进口依赖与棉花进口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莲娜 《财贸研究》2012,23(2):54-59,126
中国不仅是棉花的生产与消费大国,同时也是棉花的进口大国。入世以后,中国棉花的进口迅速增加,自给率逐年降低,而且棉花进口呈现出波动剧烈、进口地理集中度较高的特点。对外部市场较高的依赖程度对中国棉花的进口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促进棉花产业和纺织业的健康发展,应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满足国内棉花需求。但是棉花需求的满足不能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应规范棉花进口,进一步发展多元化进口市场,弱化国内企业对进口棉花及少数国家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3.
我国战略性资源进口的依赖性及其对资源供给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资源进口市场结构比较集中的情况下,为了有效降低来自国际市场的风险,需要考察我国与主要资源进口来源地的依赖关系,以明确在国际资源市场上谁是我们可靠的供应商,对这种可靠性的检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基于贸易的资源安全政策。本文通过考察中国从某国进口资源数量及中国进口该资源的总数量、该国对中国出口资源金额及该国的总出口金额、以及该国在国际资源市场上的地位等因素,计算出中国对各资源进口来源地的依赖系数,作为评估我国资源供给安全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企业转换进口市场具有化解外部风险和平抑进口波动的重要功能。本文系统描述了中国企业进口市场转换的特征事实,并探究了进口市场转换在稳定进口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企业转换进口市场的行为普遍存在,大约有90%的企业在长期内转换进口市场,大约有76%的企业在短期内转换进口市场。(2)汇率波动会显著加剧企业的进口波动,转换进口市场能够显著抑制汇率波动对企业进口稳定的负效应,该结论在进行内生性处理以及稳健性检验之后依旧成立。(3)企业转换进口市场主要通过进口来源地的供给波动和进口市场之间的关联性两个机制发挥作用,进口市场转换能够显著抑制汇率波动对非国有企业、小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进口稳定的负效应。国家应高度重视进口市场转换在“稳进口”中的战略性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帮助企业降低转换进口市场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提高企业转换进口市场的能力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大豆进口定价困境困扰中国近20年,严重损害了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利益。在综述多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大豆进口定价方式和价格波动情况及大豆产业中的跨国垄断势力,指出跨国粮商即中间贸易商主要通过控制大豆产业链来影响国际大豆价格变化,对中国大豆生产和贸易造成严重冲击。中国必须从国家政策层面,建立进口大豆生产与进口信息发布中心,增加国内大豆生产,弥补大豆供需平衡,加大南美大豆市场货源竞争直接投资力度,建立增进中国进口大豆整体议价能力的联合采购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运用BEEK-MGARCH模型测算了中国大豆主要进口来源国的进口价格波动性,发现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最大,阿根廷次之,美国最小;随后运用差异化进口分布(DIA)模型实证分析了进口价格波动对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布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总进口量、进口价格水平和季节性因素外,进口价格波动风险也是影响中国大豆差异化进口需求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大豆的进口市场中,阿根廷是唯一受自价格风险影响的国家,中国从阿根廷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风险每增加1%,进口需求将下降1.11%;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风险增加会使中国增加从阿根廷的大豆进口,而减少从美国的大豆进口。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运用BEEK-MGARCH模型测算了中国大豆主要进口来源国的进口价格波动性,发现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最大,阿根廷次之,美国最小;随后运用差异化进口分布(DIA)模型实证分析了进口价格波动对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布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总进口量、进口价格水平和季节性因素外,进口价格波动风险也是影响中国大豆差异化进口需求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大豆的进口市场中,阿根廷是唯一受自价格风险影响的国家,中国从阿根廷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风险每增加1%,进口需求将下降1.11%;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价格波动风险增加会使中国增加从阿根廷的大豆进口,而减少从美国的大豆进口。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大豆的进口数量以及价格、国内市场相关产品的价格做样本,分析了2005-2009年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对人民币升值的反应.论文选取了中国进口美国大豆的价格、数量、以及国内相关产品及其替代产品的价格、"实际汇率"作为自变量,使用数量指数作为因变量,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实际汇率"对中国大豆的进口影响显著,汇率升值的快慢会对贸易行为产生影响,汇率波动性的加剧会降低本期的进口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原木进口需求的来源地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差异化进口需求模型对中国历年原木进口需求进行了研究。实证数据研究表明,中国对从前五位原木进口国进口原木的数量富有弹性,对从俄罗斯、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原木进口的变化很敏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原木需求的增加会导致重要贸易伙伴原木出口的增加。中国国内原木市场需要警惕,本土原木在国内消费数量中增加幅度较小,国内加工企业对原木的需求增长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原木进口的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产业总人口的50%。伴随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增加,中国农产品进口增长显著,经过中间时期的逆顺差转变,尤其在2001年中国入世后全面改革开放的催化下,20世纪50年代唯一可出口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从2004年至今农产品贸易长期逆差成为常态。因产业链涉及范围较广、价格波动较为明显,国内玉米市场行情近年来备受关注,尤其在国内消费需求快速增加、临储收购托高粮食市场底价的背景下,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国外低价玉米、高粱、大麦等粮食谷物不断涌入,本年度以来主销区大型集团企业进口谷物替代玉米比例大幅增加,很大程度拖累国内玉米库存的消耗,同时一系列国际市场接轨话题及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豆进口的长期均衡和短期调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大豆在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上不具备优势。国内大豆生产不能满足国内榨油业和饲养业的迅速发展对大豆的需求,中国已由传统的大豆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大豆进口量快速增长。国内前期大豆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之差、世界大豆总产量以及国际和中国大豆价格等与中国大豆进口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国际大豆产量、国内大豆产量、国际和国内大豆价格以及进口食用植物油量的年度变化量,是引致中国大豆进口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当大豆进口量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每年将以0.78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
缓解通胀压力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目前很多研究认为进口价格波动推升了我国物价水平。本文利用价格累积效应检验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国外价格波动对国内物价变动的影响,国外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在39.52%的程度上解释中国物价的变化,可以看出国外进口商品价格变化不是导致中国物价变化的主要原因,但也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和不同的产品上具有很大的差异。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天然橡胶进口依存度一直高居不下,特别是其替代品进口增速过高,且高度依赖东南亚地区国家.这主要是因为受自然条件限制,中国天然橡胶供给严重不足,弃管改种等问题导致产量下降,进口关税也未能有效地抑制进口,中国不得不高度依赖东南亚地区的天然橡胶主产国.因此,基于产业安全的考虑,中国要以科技创新提升国内天然橡胶供给潜力;加大对民营胶园的支持力度,稳定天然橡胶生产;完善天然橡胶及其进口替代品的关税政策;加强与东盟合作,稳定进口来源.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国际棉花市场上最重要的贸易主体之一,棉花也是我国需要大量进口的大宗商品。本文采用进口市场集中度指标分析表明我国棉花进口来源市场高度集中;运用回归分析法测算我国棉花自不同来源国家进口的价格弹性,并用边际分析方法研究进口价格弹性在我国棉花进口来源变化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棉花进口来源逐渐集中于具有进口价格弹性优势的国家,这样有利于节约我国棉花进口总支出、平均支出和应对价格高涨风险。  相似文献   

15.
进口葡萄酒在国内市场售价偏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进口葡萄酒规模、来源地和进口价格的分析,得出结论:进口葡萄酒在国内售价偏高的原因主要是国内市场不规范和市场炒作等。因此,建议在政策上应该规范经营,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增强行业自律,引导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16.
郭细根  杨兴礼 《市场论坛》2006,(12):75-77,74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石油消费巨大,而国内石油产能有限,致使进口石油逐年增大,对外石油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在石油进口中,存在进口数量大,进口来源集中,运输通道单一,贸易方式简单,贸易环境较差等特点,并带来极大贸易风险。为此我国应当实施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和通道多样化、发挥消费大国作用参与国际原油定价、开展消费国合作稳定国际市场、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等措施化解贸易风险,为经济安全构筑最后防线。  相似文献   

17.
我国粮油进口形势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粮油进出口现状、粮油进口历史趋势及推动力量、粮油进口对我国粮食生产及市场供给的影响、国内粮油生产及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的比较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展望我国粮油进口前景。  相似文献   

18.
由于国内民众对大豆油消费的广泛偏好,大豆成为我国食用植物油压榨生产的重要原材料,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庞大而国内大豆生产数量十分有限,引发人们对大豆供给安全的担忧。而随着我国加入WTO逐步放开大豆进口,我国大豆进口数量不断增加,2020年大豆进口超过1亿吨,大豆供给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尤其在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更引发了人们对大豆和食用油供给安全的担忧。本文对我国大豆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的对策:发展油料作物生产提高自给率、科技助农发展高效油用大豆品种、科技助农发展智能化大豆种植技术、稳定大豆贸易规模和多元化进口来源优化大豆贸易结构等。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国产业链对外依赖度及“卡脖子”问题日益引发关注。文章利用HS6分位产品层面贸易数据构建筛选指标,识别中国进口依赖产品清单,重点关注大宗商品、高新科技等领域对美国及其盟友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依赖情况。研究发现,2001—2020年中国对外依赖产品种数下降,但依赖产品进口总额及其占中国整体进口规模比重上升。中国对外“最依赖产品”主要涉及能源、原材料、高新科技和工业设备等领域,其中工业金属、主粮产品、能源化工和电子信息产品对美国及其盟友国家和地区更为依赖,产业链脆弱性较高。进一步分析发现,部分工业金属和能源进口产品高对外依赖度无法通过多元化进口渠道和加大国内生产替代化解,不过在高新科技领域,中国创新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与美国互有优势,未来自主可控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边界检验的中国谷物进口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边界检验的基础上建立进口需求函数的UECM模型,研究了我国谷物进口对收入与相对价格的短期和长期弹性,结果发现玉米和大麦进口对收入和相对价格具有长期均衡的关系。从4个国家进口不同谷物产品长期收入弹性系数均为负,相对价格均为正;我国从美国进口玉米的短期相对价格弹性和从法国进口小麦的长期收入弹性都明显较大,即我国对美国和法国谷物进口较敏感;而从泰国进口水稻和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麦的进口收入和相对价格弹性相对较小,即我国对泰国和澳大利亚谷物进口不论短期还是长期均不敏感,并保持相对稳定,从满足国内谷物需求的角度看,我国应与这两个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