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思想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原则和方法,而且从社会实践出发,对当代中国“人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与回答,指明了当代中国“人的发展”的现实途径,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源于西方知识分子理论的“公共知识分子”思潮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必然产物。公共知识分子本身带有很强政治倾向.他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属于一种立场、一个群体和一个目标,不可能成为“独立”阶级,应辩证应对“公共知识分子”思潮。  相似文献   

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存在着根本区别,因而两者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取向、方式都存在着差别.西方公共行政理论自以政治与行政二分以及官僚制、科学管理原则为基础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之后,经历了新公共管理以及新公共服务等不同阶段.在公共行政理论发展中,公共部门的入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取向也不断变化、发展.从传统公共行政对“人”的漠视,一味地追求效率,到新公共管理中视公民为“顾客”,强调关注公共利益,之后到新公共服务中强调公共服务,承担工作责任.不同时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有不同的重点与价值取向,理清这些对于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莉 《改革与战略》2012,28(12):12-16
马克思财富观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基础之上,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物本财富观”的根本性反思.马克思通过对财富问题的论述,重新揭示了财富的源泉、本质、衡量尺度及其现实意义.文章旨在以马克思原著中丰富的财富思想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语境中把握其财富观念,解读财富的人性基础,分析财富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既可以为树立科学的财富观念提供理论指导,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马克思财富观对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所具有的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发展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化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原则、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以系统状态辩证发展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根本观点以及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蔡辉明 《乡镇经济》2011,2(3):26-30
美国公共行政学发源于汉密尔顿和杰斐逊等人的公共行政研究构想,尽管是不成系统,但它理应成为一种研究范式。此后威尔逊将其作为一门学科加以系统研究,发展至今共形成前传统公共行政、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政策科学、新公共管理五种“范式”,当前最新“范式”便是(新)公共管理学研究。“公共性”是公共行政学范式变迁的逻辑起点,它经历了自由至上、效率至上、公平至上、秩序至上和效益至上的内在逻辑演变。  相似文献   

7.
沈丹 《魅力中国》2014,(18):231-231
自由主义是西方的“道统”。自近代以来,它一直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政治思想。自由主义的发展明显地分出两个不同的阶段:古典自由主义与现代自由主义。这两个不同的阶段,大致上可以以约翰·斯图亚特·密尔为界。密尔正好跨在交界之处。提出“新自由主义”。实现了从政治自由到社会自由或个人自由的转变。本文将从密尔的《论自由》出发,以书中的基本内容和对话对象为线索。初探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赵志红 《中国经贸》2010,(14):59-59
新公共管理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思想是使公共服务部门的服务积极性能够得到提高,促使他们产生动力,进而以公民为公共服务的对象,根据公民的需求和相关的支付能力来提供服务。在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除了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越越来越注重管理的重要性。而新公共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收到各个企业乃至社会的关注。本文就此以“新公共管理对于企业管理的影响探析”为主题,提出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构成;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新公共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公共管理”是上世纪70年代至今西方政府行政改革中的一种新的行政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它主张运用市场机制和借鉴私人部门的管理经验来提高政府绩效。又被称为“企业化政府”。新公共管理理论形成于西方政府改革运动中,其倡导的改革方向对当代中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也意义重大。近年来,新公共管理理论给我国税务系统带来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在税务行政管理实践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新公共管理理论概况的介绍,重点就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税务行政管理的启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人学     
从本世纪初开始,国外学者对人的研究就逐渐转向“四化”:具体化、现实化、专业化和非理性化。与其相应的各种学科又衍生出许许多多分支。由于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科学领域所面临的普遍问题,而各学科又从各自的角度来研究、探讨人,使得关于人的研究课题极其广泛,关于人的学说则争鸣于百家。为使人的知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学思想,马克思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从批判黑格尔等人的"抽象的人"出发,提出了"现实的人"是一切历史的前提与基点,人的解放与自由个性全面发展是与历史转向世界历史阶段的程度一致的,马克思正是在世界历史理论中完成了人学思想的深刻变革,超越了历史上的一切关于人的学说。  相似文献   

12.
发现中国新外交——多边国际制度与中国外交新思维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面对国际政治的转型以及跨国公共问题的挑战,中国在外交观念与实践领域正在发生悄悄的革命。文中的中国外交新思维是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中逐步形成的主张在多边制度安排基础上处理全球与地区公共问题的理念。中国新外交则是指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一系列外交实践。中国新外交的结果是在国际关系领域一个“自由中国”的出现,“自由中国”表现在:中国对主权的新理解与调整,中国独特的多边制度治理结构,社会性因素在外交中地位的上升以及因为参与多边制度而带来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制度化与社会化。“自由中国”的兴起,将对未来东亚国际治理乃至世界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面对国际政治的转型以及跨国公共问题的挑战,中国在外交观念与实践领域正在发生悄悄的革命。文中的中国外交新思维是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中逐步形成的主张在多边制度安排基础上处理全球与地区公共问题的理念。中国新外交则是指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一系列外交实践。中国新外交的结果是在国际关系领域一个“自由中国”的出现,“自由中国”表现在:中国对主权的新理解与调整,中国独特的多边制度治理结构,社会性因素在外交中地位的上升以及因为参与多边制度而带来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制度化与社会化。“自由中国”的兴起,将对未来东亚国际治理乃至世界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政府再造理论的盛行,新公共管理理论愈发受到重视。其无疑对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的品质做出了贡献。新公共管理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政府管理上体现出了自身的创新点与优越性。但从公共行政角度,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必须坚持在人可以全面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下,以公共行政的性质和使命为出发点,批判地审视新公共管理在公平、效率平衡中的不足。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当遵从价值首位原则、全面推进原则、平衡均等原则和协调统一原则,以最终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唐晔 《沪港经济》2013,(1):44-48
作为率先老龄化的内地城市,上海面临“老无所依”的困境。新增老龄人口八成以上是独生子女父母,急剧推高家庭养老的成本。养老金“双轨制”迟迟未能改革;服务和管理的创新,如果从商业立场出发.也难以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6.
张伟华 《理论观察》2022,(11):70-72
“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的核心,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体系在建构中也是以“人”为主体,基于此在其体系构建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主要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7.
治理理论是当今多门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它是在对传统官僚制治理模式进行反思的过程中产生的。人们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治理,相比先前统治型的社会管理模式,公共治理更加强调自由的价值,推崇诉求的多元化和彰显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作为西方社会后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理论,治理理论是西方新古典自由主义的思想在公共管理领域的体现。虽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但它为公共管理的创新和政府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是企业在享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政策的一种行为.文章从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出发,重点分析了新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限制及可利用的操纵空间,审视了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手段的变化,并提出了规范盈余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明 《特区经济》2007,221(6):274-275
“人”的研究是实现经济学与哲学互通,深化经济哲学研究的一条必要且可行的途径。经济哲学通过研究“人”弥补了经济学的“人学”之不足;哲学内含丰富的“人学”内容为经济哲学研究“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经济哲学要在把握其交叉的学科特点和联系当前重大经济事实的基础上展开和深化对“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将“以人为本”提升为党的执政理念,而且还高扬“以人为本”的人民性,充满了理论创新的睿智,具有丰厚的人学底蕴;呈现了社会发展理念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复归;揭示了社会发展进程中重物轻人,人被边缘化的历史症结;内蕴了以“现实的人”作为“以人为本”理念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