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与社会资本有关的非正式制度对农业企业发展的影响更为深刻,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资本与正式制度之间存在替代、互补关系。建立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企业发展的分析框架,并以广东东进农牧集团为讨论对象,探讨社会资本和非正式制度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机理及其作用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黄锡富 《改革与战略》2013,29(2):6-9,17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消费是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资本是一个矛盾体,它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而推动消费发展的同时,也促使消费异化,妨碍人的发展.科学合理的消费才有利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大力倡导科学合理的节约型消费观、可持续消费观、绿色消费观和知识消费观,不断改善消费结构,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非正式制度约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安国  王江 《特区经济》2006,(9):110-111
在一个社会的制度结构中,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诸如家族文化、家庭继承制等非正式制度对家族企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是非正式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追求能力和公正合题是历史发展的启示,社会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人的能力不断发展的历史。从社会发展主体的角度,即人的角度来说,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的能力不断提升和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人类社会历史的展开就是人的能力发挥的过程;人的主体能力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深层推动力;人的能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发展史从价值角度说,就是一部人类不断追求社会公正的过程。人类对社会公正追求也是人类不断解放自身的一个过程。人的能力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公正的实现程度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而且在这个客观历史过程中,二者是彼此相处促进、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5.
发展不仅仅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各国学者开始全面怀疑传统发展的理念,尤以阿马蒂亚.森提出从自由角度看待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最终价值诉求,也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与实质。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指出,我们在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的最高本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强调人民群众是一切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合理需求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些方面正体现了马克思人学理论和发展理论的升华。因此,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不断开拓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谭建 《改革与开放》2016,(22):41-4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而自觉的活动,人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人的本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在表征.保证人性与人的本质要求相一致,实现人对人的本质的复归应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彻底剪断资本与权力的联系,保证人的自然性、社会性、思维性相统一,力求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应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金字塔股权结构控制的国有上市公司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广泛存在,其在竞争性行业分布最多,中央与地方各机构作为终极控制人的金字塔股权结构上市公司占较大比重.金字塔所有权结构与我国非正式制度存在互补的性质,而与正式制度之间是替代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对知识经济的全面而科学的理解无颖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具有导航作用。本文首先界定了文化、文明与知识内涵意义及及其之间的渊薮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生产力层面上分析了文化与经济的内在联系。面对全球性问题的凸现,人类应该切实更新发展价值观,协同一致,审慎规划知识经济的未来发展道路,以减少现实社会中的不公正待遇,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科实现。  相似文献   

9.
现代资本结构研究一直都遵循在有效资本市场上套利的研究思路,但法金融学派发现一些市场之外的因素也会通过正式或非正式制度对企业资本结构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在评析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综述法金融学派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各种制度的作用机理,发现它们与投资者利益保护和建立资本信用密切相关,由此得出正式或非正式制度通过保护投资者利益建立资本信用才是企业资本结构决定机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经济制度是指激励、约束经济主体行为,界定、协调经济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规则总和。按其运行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种制度形态之间相互联系,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11.
论非正式组织职业道德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奥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包括:人不只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新型的领导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程度;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产生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反过来作用于正式组织.当非正式组织中积极的方面占主导地位时就可促进正式组织的发展,如消极方面占主导地位时,阻碍正式组织的发展;通过高校学生德育课程的学习,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管理中改变我们的管理方式和形成新型领导力,使非正式组织在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中处于积极向上的优势,帮助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良好运行和发展,从而促进现代化建设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蓉 《魅力中国》2010,(3X):126-127
在我国贫困的农村地区,不仅沉重的生活压力和经济负担制约着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其他一些非正式制度因素也对村民自治制度有影响。如外出打工的习惯、封闭的小生产方式、"半数人社会",都阻碍了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而诸如宗族文化、官本位思想和村规民约等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根据制度经济学中正式制度应与非正式制度相兼容的原理,在村民自治建设中,应充分利用上述影响因素积极的一面,为村民自治这种正式制度的发展提供一个支持性的非正式制度背景,使其互相补充、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角度下的农村民间信用的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坚  曾园根  吴健辉 《乡镇经济》2008,24(12):112-114
在非正式制度为主导的农村非正式社会结构中.基于农村社会资本所形成的特殊信任的民间信用,使得民间信用契约具有自我执行的内在机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非正式社会结构的制度转型,农村社会资本所形成的特殊信任主义必须向一般信任主义演变,并促使农村民间信用制度发生适应性变迁。  相似文献   

14.
社会治理协同机制是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形成的,与一定的社会治理制度、体制相适应的,规范、协调、制约社会治理主体的治理活动,以实现共同治理目标的规则体系.社会治理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非营利的社会组织,三者之间在地位、结构、功能等方面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治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治理过程,是社会治理的各结构、要素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人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资本是一个矛盾体,它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又使得社会发展陷入困境,扭曲人的发展,使人的发展片面化残缺化,妨碍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欣广 《改革与战略》2012,28(4):1-3,46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的发展状况归根结底是社会经济规律运动的表现。在总体框架下,社会经济历史中发生的对人的发展有各种主观选择,它们尽管不能超越历史的制约,却不一定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最佳方案。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具有不同的内涵。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目标应当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历史特征。在不脱离现时代经济文化结构的前提下,注重人的发展完全可以从文明发展、劳动力生产社会化、社会保障、增强人民群众环境维护权、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文化育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业即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业。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自然生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现代化不仅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社会发展的活力,也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多元协同治理结构是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演进方向和目标。要实现从传统治理结构向多元协同治理结构的转变,需要双重整合机制来实现。第一重整合机制是刚性的整合机制,通过正式制度的变迁和创新来明确政府部门、社区、居民、社会组织间的权责,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结构,塑造包容、民主的社区议事组织和议事程序,形成制度化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方式;第二重整合机制是柔性的整合机制,通过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塑造形成社区协同治理意识,提高治理主体参与的积极性,降低治理结构运行的组织成本和协调成本,以及利益协调和补偿中的交易成本和运行成本。双重整合机制的形成依赖于公共财政和服务型政府的建立、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刘铮 《改革与战略》2010,26(10):5-7,67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自然密不可分,并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与自然时刻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成为人类生命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同时人的发展过程又对自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人与自然和谐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索取、享受并损害着自然环境和资源;反过来,自然资源的束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又制约了人的自由发展。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尊重、爱护自然。生态文明反过来成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力文 《特区经济》2022,(10):36-39
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述之中,是充分运用唯物史观检视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思想成果,脱胎于对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积累两极分化的批判性反思,成型于对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能够被概括为:生产力极大发展、生产关系与之适应并消灭了剥削及异化;社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全体人民均拥有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从精准扶贫到建成小康社会再到逐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状况调整发展方略的结果,也是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做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